陳玲俐
摘要:民族團結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華傳統“和”文化思想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新的時期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尤其必要性,但是這一過程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困境,為解決這一緊迫性問題需要從教育主體入手,讓更多的中華傳統“和”文化走進課堂、走入人心。
關鍵詞:中華傳統“和”文化; 民族團結教育;路徑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教育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華傳統“和”文化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將這一思想融入民族團結教育中既有利于弘揚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有利于增強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效性,但是當前“和”的思想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運用情況不容樂觀,這就要求我們要探索將“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的新方案。
一、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的意義
中華傳統和文化思想源遠流長,孔子曾經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曾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這句話中,都強調了人和人之間和睦的重要性。荀子說過“萬物各得其和以生”,主要說明萬事萬物要和諧相處才能長久地生存和生活??梢姟昂汀蔽幕緝群c民族團結教育內容有其內在的結合點,將“和”的思想融入民族團結教育教育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的民族觀、國家觀,有助于形成一個良好的民族關系。
第一,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有助于解決民族之間存在的問題,增強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效性。一般情況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對象是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由于長期受到本民族獨特文化的影響,“在民族院校的學生中,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之間,各少數民族學生之間,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巴玉璽:《對民族院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特殊性的認識》,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5月,第27卷第3期]。因此,當不同民族的學生聚到一起時,由于在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差異難免會產生矛盾。而“和”文化的思想對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將這些思想融入民族團結教育中有利于強化教學效果。
第二,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中華傳統和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可以成為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資源。教育者如果在傳授民族團結教育的知識時只是單純的講授“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五個維護”等方面的知識,課堂難免會枯燥乏味,如果能在課堂中增加一些有關“和”的思想的典故,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有趣,使民族團結教育的課堂更有吸引力。
第三,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有利于向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團結教育內容里面,其中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中華傳統“和”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人文價值,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積淀的民族瑰寶,在新的時代里依然有著巨大的生命力,將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中,從而進一步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二、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面臨的困境
中華傳統“和”文化對于民族團結教育具有重要價值,但是真正的將“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并不是一個順利的過程,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困境。
第一,教育者對中華傳統“和”文化認識上的不足,不利于“和”的思想融入民族團結教育。這種不足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教育者自身對于“和”的思想把握的不夠到位,負責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一般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道德修養水平,但是很可能對中華傳統“和”文化的思想系統的認知不足。二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中缺乏運用中華傳統“和”文化思想。在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過程中,教育主體在安排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的時候沒有把“和”文化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甚至完全忽視了“和”文化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作用,這樣容易導致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缺乏運用“和”文化的自覺性。
第二,民族院?!昂汀蔽幕ㄔO不足。文化環境的狀況對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狀況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民族院校的學生往往來自多個民族地區,由于這些學生之間的差異相比于其他高校差異更大,也更為沖動,矛盾沖突也更多,但是現實中,民族院校中的文化環境建設中往往缺少中華傳統“和”文化的內容,這也是“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困境之一。
第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沖擊中華傳統“和”文化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當前是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依靠互聯網每天各種信息都紛至沓來,這再給德育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青年學生更是一個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是這也易導致青年學生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在這個意識形態斗爭格外激烈的時代,“民族分裂主義思潮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不斷泛濫,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也隨之活躍?!盵2][ 徐柏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當今社會里,青少年的思想很可能會由于受到西方思潮的入侵,對中華傳統“和”文化興趣不強,漠視甚至否定我國傳統的“和”文化,這樣就增加了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的難度。
三、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的路徑
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會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充分利用這些途徑對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有重要意義。
首先,負責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體應該樹立起“和育”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適當調整民族團結教育的教育的內容,讓更多的中華傳統“和”文化走進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首先,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教育者應在教學目標上增加學習中華傳統“和”文化的內容,引起學生學習中華“和”文化的意識。其次,在教學內容的傳授上,教師應該注重融入中華傳統“和”文化知識的教學模式。最后,在期末考核的安排上,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與中華文化相關的題目,提高學生學習文化的主動性。
第二,將中華傳統“和”文化與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的實踐課相結合。實踐課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往往也是學生更感興趣的一個環節。教師在準備實踐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起這一環節與中華傳統“和”相結合。在擬定實踐課的主題的這一過程中,可以選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在確定實踐課地點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具有“和”文化的特色作為學生實踐課的實踐基地。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文化,再從中感悟民族和諧,民族團結對國家每一位人民的意義。
第三,民族院校領導要提高對于“和”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首先要加強校風建設,形成具有濃厚“和”文化氛圍的校園風尚,使“和”的觀念走入人心。其次,還可以精心策劃組織以學習中華傳統“和”文化為主題的學術活動。對于中華傳統“和”文化融入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來說,學??梢匝垏鴥戎麑W者為學生講述跟民族團結相關的“和”文化的故事,或者增加舉辦與這一主題相關的學術活動的次數,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習中華傳統“和”文化,從而間接增強民族團結教育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痹谖覀冞@樣一個擁有多民族的國家里,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本條件,在新的時期里,民族團結教育更應該得到格外的重視,中華傳統“和”文化的融入民族團結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增強對我國的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和諧,推動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