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社會治理 7月6日,“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7月6日,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小康》雜志社共同主辦,研究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國務院參事劉堅,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彭凱平,《小康》雜志社社長舒富民,研究出版社社長趙卜慧,國務院扶貧辦財務規劃司原巡視員、中國扶貧網和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聯合黨委書記任鐵民,廣東省惠州市政協副主席黃曉霞,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欄目主持人宋鵬飛,貴州省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廣東省惠州市委政法委專職副書記李簫,《小康》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凡,浙江省德清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健,浙江省德清縣政法委副書記楊順安,陜西省榆林市原政法委綜治辦主任、市掃黑辦主任郭明雄,北京市豐臺區政協提案室主任康衛國,河南省汝南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成文科,北京市通州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大隊長李志君,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寇福英,陜西省米脂縣政法委副書記王興政,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創辦人兼主任廖曉義,湖北省潛江市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張玉琳,湖北省潛江市司法局局長李立,貴州省荔波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雷達,河北省定州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居野,河北省行唐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文成,河北省行唐縣人民法院院長李勇等社會治理領域相關部門領導、研究機構的資深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和市場機構負責人對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進行了深入研討。
研討會期間,還舉行了“推動全面小康社會發展—調研中國社會治理案例”課題啟動儀式,以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與重慶南岸區、浙江德清縣社會治理典型案例簽約儀式。
社會治理是社會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的新思想和新理念。這些新思想和新理念,對于我們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落實,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為根本坐標,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該研討會的舉辦對于發現創新社會治理先進典型,研究和探索省市縣社會治理創新規律,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總結和弘揚社會治理創新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將起到積極作用。
彭凱平在致辭中指出,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密不可分,兩者互為基礎。社會治理也在幫助小康社會建設達到新高度。此外,法治、德治建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項偉大貢獻,所以全面小康建設需要中西合璧、古今貫通,同時也要與現代科技手段緊密相連。
舒富民表示,自2004年創刊以來,《小康》一直關注社會治理領域的研究,在每年一屆的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推選年度社會治理十大案例,推薦一些地方政府社會治理實踐中好的做法與經驗。2018年12月15日,“社會治理百佳縣市”調研活動啟動,該調研活動由《小康》雜志社與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計劃三年內在全國范圍選取100個市、縣和基層單位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試點。
任玉嶺認為需要結合當今形勢,做到六個堅持的確立:一是堅定地確立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堅定地確立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方向;三是堅定地確立社會治理的依法進行和走好群眾路線;四是堅定地確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根本與靈魂;五是堅定地確立把各級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基本保障;六是堅定地確立把網絡化融入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
劉堅從“土地活力與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的角度談了幾點看法,即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要重視“土地活力”、重視“土地上面的綜合價值”、重視“土地上的文化”。
趙卜慧表示研究出版社將謹記初心和使命,全力配合做好社會治理典型案例選編后續出版工作。
在社會治理主題報告環節,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成崗做了“高質量發展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主題報告。張成崗指出,首先要在社會主義治理體系中談社會治理,包括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互聯網治理等等,第二是在秩序重構中理解社會治理,第三是要在全球治理的歷史方位中看社會治理。我國的社會治理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變,第一階段是社會管制,第二階段是社會管理,第三階段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社會治理的思路。對此,張成崗表示,共治共建共享形成了一個三步格局,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形成了一個三元互動。在鄉村治理層面上,則是自治法治德治三者融合。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在社會治理指標體系方面在做對應的課題研究,社會治理案例是體系指標有效的驗證和經驗的總結,也是對社會治理發展過程中客觀問題的梳理和探索有效解決路徑的具體應用。
代表區縣在本次研討會上與嘉賓分享了社會治理地方案例。陳健帶來了題為《深化“三治融合” ?構建“五治一體”打造縣域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德清模式”》的典型案例,他總結了“德清路徑”的經驗,包括以“政治”為統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以“自治”為基礎,強化基層群眾的主體地位;以“法治”為保障,發揮法律法規的兜底作用;以“德治”為先導,放大向上向善的正向效應;以“智治”為支撐,實現治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任鐵民就“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社會治理模式”分享了觀點。他指出,在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關系上往往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一些從事經濟建設的部門認為社會治理事不關己,二是部分從事社會治理的部門出于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迫切心情往往會提出一些超出承受能力的治理措施。任鐵民認為,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相互靠近。
主題報告環節由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新華主持,張新華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的定位和近期課題規劃,闡述了社會治理指標體系研究,區域社會治理案例調研,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應用的重要價值和社會意義。
社會治理推進需要謀劃改革發展思路、解決突出矛盾問題、防范風險挑戰、激發創新活力,各縣(市)針對共同目標、不同情況,創造出諸多社會治理的新模式。
社會治理要“啃硬骨頭”,研討會上還舉行了兩場圓桌論壇,八縣(市)分享了社會治理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