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禮

“培訓工作費時費力還燒錢,投入高、見效慢,很難達到良好的預期效果。培訓過后員工照樣流失,特別是那些工匠型人才,更是具備了跳槽的本錢。培訓工作一定程度上是為別人做嫁衣,得不償失。”
“培訓多此一舉。如果用培訓的錢給員工漲工資,更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我不過是在給企業打工,培不培訓無所謂。而且參加培訓一點兒不比干活兒輕松,我寧愿在崗位上多干點兒事情,也不愿意去受洋罪。”
以上種種,無不是對培訓工作的片面認識與錯誤理解,如果不加以澄清和消除,將會給企業發展與員工整體素質的提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正是基于解決投入高、產出低,付出多、見效少以及培訓與日常生產經營工作爭時間等現實問題,許多企業改變策略,在員工技能培訓中植入數字技術元素,主打短平快的微培訓,實現了培訓工作靈活多樣,快捷立體,激發了教學雙方的積極性、互動性,取得了傳統大水漫灌式培訓難以達到的良好效果。
所謂微培訓,體現的是組織模式與培訓課題的“微小”。如班組小課堂、師傅帶徒、班前會技術交底、班后會技術總結、施工作業前技術演示、工匠工作室、每日一題、每周一課、每月一考、每季一賽以及通過微信公眾號、H5頁面、QQ群、微信群等形式進行的培訓。既可以個人自學,也可以小組討論,還可以一對一指導,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以局部、個體的素質提升促進全員綜合素質提高。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一個疑點一個疑點的釋惑,使培訓內容與技術技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最終由點成線、由線成面,實現員工業務技能培訓的系統化、集成化。微培訓順應了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需要,是當下員工技能培訓的一個主導方向,值得深入探討與廣泛運用。
“微”,體現了靈活方便生動的組織形式。微培訓講究場面小、規模小、人數少、開口小,尊重個性、平等交流、靈活機動,其內容與崗位貼合,針對性強、實用性突出、實踐性明顯,由此推動技能培訓從室內走向現場,從靜止走向動態,從集中走向分散,從平面走向立體。
●面向全員,廣泛參與
微培訓尊重員工的主體地位,為員工提供學習與展示才能的舞臺,使員工的創造力、表達欲得到充分尊重與發揮。堅持能者為師的宗旨,員工既可以登臺成為施教者,也可以是培訓對象,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內容貼近,方便交流
微培訓是針對崗位實踐中的現實需要,根據企業日常工作的需要,或者是員工客觀存在的技術短板進行的解疑釋惑,拋棄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空洞理論,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十分明顯。施教者針對現實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實用性強,容易引起教學雙方的共鳴。
●主題集中,形式新穎
就某一個具體問題講方法、講技巧、講經驗,培訓課題開口小,主題單一,目的明確,既直觀又直接,貼近現實、貼近崗位,能夠現學現用并得到持續鞏固,可以通過小平臺解決大問題。
基于創新發展的時代要求,微培訓應注重創新形式與內容的表達方式。
●腳踏實地,聚焦問題
只有圍繞員工的所思、所愿、所惑開展培訓,才能更好地契合員工的心理,實現需與求的無縫對接。無論是領導講課、骨干示范,還是員工間的相互切磋,抑或是錄制教學視頻、制作培訓PPT,都緊緊圍繞工作中的技術業務問題來備課,把備課過程轉化為員工學習、積累、創新的過程。培訓主導人員要根據專業特長、業務優勢,對工作中存在的技術業務問題深入研究,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要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實踐經驗總結,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從小角度、小技巧、小方法入手,講出自己的經驗、體會,讓受訓者聽得明白,受到啟發。
●融會貫通,確保質量
微培訓的“微”不表示膚淺、簡單,不代表技術含量低,不是在基本知識、基本常識、一般性要求上炒剩飯,而是立足于小切口,就某一個具體問題講深講透,達到讓培訓對象快速掌握的目的。有時,通過微培訓甚至可以解決企業核心技術上的瓶頸問題。因此,培訓要多用具體的事例闡述,多用成熟與成功的方法演示,增強培訓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溝通中交換意見,交流想法,碰撞思想火花,實現教學相長。
●創新表達,直觀直接
微培訓須注重現場感、直觀感,把課堂搬到崗位上去,結合正在進行的生產作業來開展。設計培訓教程可以是視頻、動畫、PPT,融語言、文字、畫面于一體。授課者要多用員工易于理解的大眾化語言來闡釋自己的觀點、方法,多用情境化的演示增強培訓的趣味性,讓員工學得快、學得實。
微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技能,離開了技能這個價值內涵,培訓就會偏離方向。這里所講的“技能”是業務知識、技術技能、思想品德的集成,是理論與實踐的集合,不可偏廢。業務技術培訓是每一名員工的必修課,企業必須科學制定員工技能培訓目標規劃,讓每位員工都有成長的預期,激發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
●思想為先,在“紅”字上見表現
參與微培訓的干部也好,員工也罷,必須把思想教育與業務培訓融為一體,堅持職業能力培訓與職業道德培訓相得益彰,培養員工遵守法規、恪守規程、強化協作、敢于創新的品格和意志。師者要堅持身教與言教的統一,為培訓對象作示范,把解決員工思想認識問題放在解決技術業務問題之先,以過硬的思想品德提升學習技術、解決問題、奉獻作為的情感基礎。
●能力為本,在“專”字上見成效
人的時間、精力、能力總是有限的,既不可能樣樣都學,也不可能事事精通,更達不到行行領先、處處一流。有的人擅長管理,有的人擅長操作,有的人對機械比較敏感,因此,開展技能微培訓,必須找準每個人的興趣點與興奮點,揚長避短,在“專”字上下功夫,集中精力學好自己的主打業務,求得突破、領先,以自己的一技之長,積蓄強勁的競爭力與持久的發展力。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多了,就會為企業匯聚起浩浩蕩蕩的人才大軍,實現各類人才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良好局面。
●務實為要,在“能”字上見真章
微培訓的目標是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為此,必須堅持能力過硬與思想過硬的統一、理論過硬與實踐過硬的統一。同時,要根據企業優化勞動組合的需要,針對企業定崗、定員、定編,人才使用精簡效能的原則要求,注重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達到精一、會二、懂三,能夠勝任企業的ABC崗交叉任職、相互兼職,達到人才使用效能最優化。
微培訓的“微”是方法和組織模式。之所以稱為“培訓”,其中必然包含培養、訓練之意,即體現為教學的形式,而不是日常的主題演講、形勢宣傳、任務分配、故事講述。因此,要堅決避免“我講你聽”的單一、單向模式,也要堅決避免為了增加藝術效果而故弄玄虛,弱化培訓的嚴肅性、科學性。技能微培訓無論多“微”,都必須體現“師”與“生”的人際關系,體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堅持形式服務內容,時間服從質量,堅決遠離表演和作秀。

●明確目的,改進方法
做培訓就要有明確的培訓目的。因此,要加強調查研究,梳理出員工隊伍業務技能存在的短板、弱項,研究企業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方向、層次、數量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劃分微培訓的單元,設計培訓專題,從基礎抓起,逐步深化提高;從全員抓起,骨干與一般員工齊頭并進;要講究微培訓的課堂設計,即使時間、規模、專題再“微”,也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問題統一,問答、討論、辯論、演示與課后練習、測評、考試統一,形成完整的培訓過程鏈條。
●加強管理,體現規范
技能微培訓不能作為一項即興活動,一“培”了之,而是要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考核激勵機制,強化過程控制,規范管理與效果檢驗,形成企業主導、全員參與、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有計劃、有任務。對職能部門、基層單位、生產班組、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工團組織等,分門別類下達微培訓任務,讓其提交所負責微培訓的目標范圍與培訓專題計劃方案。對各類人員下達參與微培訓學習的學時數、得分要求以及要達到的培訓目標,并通過適當的方式驗收,保證每個人按時完成學習計劃。
有檢查、有考核。要對承擔培訓任務和參加培訓學習的對象進行全過程檢查、考核,根據檢查考核結果實施獎懲,并與評比先進、崗位任用、發放培訓津貼等掛鉤,以此促進施教者用心教、學習者專心學,避免微培訓圖形式、走過場。
有評比、有宣傳。要經常對微培訓的課件設計、培訓效果、學習情況、學習成果轉化情況進行評比,形成企業特有的微培訓品牌。
●注重設計,循序漸進
無論線上培訓還是線下培訓、課堂培訓還是現場培訓、講授培訓還是競賽培訓,都必須不斷總結,持續改進,在優化設計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培訓效率與效果。
注重形式創新。適應員工多樣化、方便化學習的需要,利用智能手機在線學習,把技能培訓融入日常管理之中,讓技能培訓無處不在。
注重過程創新。堅持因人而異,不同對象選擇不同的培訓方法。年輕員工可以拜師學藝,專業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工匠工作室在攻關中提高。
注重語言創新。做到口語化、平實化,增強親近感、平等感和滲透性、融入性,減少培訓對象理解上的阻力。
從長遠意義上講,成長成才是員工最重要的事情,員工要求成長進步,實現人生夢想,要增強社會適應性和擇業、就業能力,就必須積極地參與培訓。可以說,培訓是對企業發展負責,對員工職業生涯負責,也是對社會經濟建設的奉獻。
作者單位 江蘇油田油氣生產服務中心組織人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