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翊宸 余群建

前日與幾個HR學生聚會,一位平時比較活躍的同學沒到場,我問緣由,另一位同學告訴我說:“她現在出來很不方便,她們老板要員工每天上班打四次卡,考勤嚴格得很!”我毫不掩飾地回道:“當老板熱衷于抓考勤管理時,說明這家單位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其他同學們齊問“為什么”。我用白巖松的話回答,當一個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它可能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東方時空》剛創辦的時候,從來不打卡,也沒有紀律方面的要求,白巖松他們卻幾乎住在單位,可到了后來強調打卡的時候,影響力就很弱了。但是許多老板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規范考勤管理,如何對員工進行其他管理呢?
員工遵守企業管理制度,是分內的事情,老板對違反制度的員工進行適當的處罰是必要的,否則團隊就是一盤散沙。那么管理制度體現一種什么意志呢?其實任何管理制度都是老板設置的一種“游戲”規則,如果有員工違反這個“游戲”規則,老板必須對其予以處罰,處罰的目的就是使員工在“游戲”規則里享受“平等”待遇,包括老板自己也得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戲”規則。
眾所周知,考勤管理制度就是規范員工上下班的紀律性制度,而且這個制度執行的基本標準是“有罰無獎”,也就是各種的考勤系統,對遲到早退者,扣錢;對上班玩手機者,扣錢;上班期間打個30秒的盹,扣錢;上班接聽私人電話等等很多扣錢的規定。但是考勤制度往往對上班早到者或延遲下班者,是沒有明確獎勵的。因此,考勤管理制度在設計的時候就存在片面性。
考勤制度還有一個最大的特殊性,就是考勤對象的個體特殊性。首先是員工在上下班期間狀況的特殊性,也就是說員工并不是孤立的個體。比如杭州上班高峰期的交通,對需要準時打卡的員工來說,絕對是一種生死考驗,因為只要前面道路上有一起交通事故,就會造成員工“妥妥地遲到”。特別是對于 996的員工來說,貌似更加悲催。
第二個特殊性是人的社會性,“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有七情六欲,吃五谷雜糧,有頭疼腦熱,甚至有生老病死,在上班時間避免不了要處理一些私事。因此,嚴格的考勤制度只重視了理性層面 ,而忽視了人的感性因素,這對于如今企業大力提倡的人文關懷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有句雞湯叫做“嚴格就是大愛”,但是這句話與嚴格考勤并無關系,在筆者看來,嚴格考勤有以下三大罪狀。
第一大罪狀是“過時”。嚴格考勤是屬于上世紀的員工管理模式,主要手段側重于“控制”,就是規定員工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前面說過,企業的管理制度就是老板的價值取向或管理模式,通過一個考勤制度可以推測其他管理制度也是如此,即窺一斑而知全豹也。這種“控制”思維的管理模式,在共享經濟的今天已經過時了,老板應該充分發揮員工長處、優勢和潛能,讓員工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即對員工進行“賦能”,讓員工在身心愉悅的環境下,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而絕對不是在各項制度約束下,被動地做事。
第二大罪狀是“效率低下”。員工呈現給老板的無非就是“成果”和“過程”,而老板必須要的是“成果”,因為沒有結果的行為沒有任何價值。但嚴格考勤管理,就意味著比起結果,老板更注重員工的工作過程,這是本末倒置了。老板需要的是高效率的員工,而不是按時上下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員工。
第三大罪狀是“彰顯權威”。老板嚴抓考勤,無非就是想體現老板的權威,從而達到老板所謂的執行力。這種權威是來自于組織賦予的權力,而非老板自身的個人魅力形成的,從而造成“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費斯汀格在《沖突、決策和失調》中說:“生活中的10% 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 90% 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币簿褪钦f,員工對企業的敬業度是受老板影響的。
老板把考勤抓得很嚴格說明了一個問題,即要么老板很閑,要么老板很忙。
如果企業效益不好,走下坡了,但是老板很少找自己的原因,總是以為員工執行力不行,而且這個階段老板的時間也相對而言多了一點,所以就要借嚴格執行考勤和其他管理制度來強調執行力,而且執行的時候很剛性,總是會說:“我們錯了就是錯了,不找理由和借口!”
另外一種情況,老板一天到晚忙得天昏地暗、焦頭爛額,管理制度根本顧及不上,就是要下屬部門制定一個嚴格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嚴格執行,也總是會說,“錯了就是錯了,不找理由和借口”!老板很忙,也證明企業要走下坡路了。道理也很簡單,這種老板格局太小,總是忙于瑣碎的事情,更多的時候“自己拼命干,下屬對著干”。
馬云曾經說過:一個員工辭職的原因或借口很多,但最本質的就只有兩點,要么錢沒給到位,要么心受了委屈。嚴格的考勤管理,會讓績效優秀的員工流失掉!
第一,嚴格考勤違背“被認可”的先天性需求。“馬老板”上述點評非常精辟,因為每個人的先天心理需求中都有一個渴望,那就是“被認可”。
什么是“被認可”的心理需求?比如很多事業有成的大齡青年,每天下班到家就被父母說一句:“這么大了,連個結婚對象都沒有,事業成功有什么用?”很多人聽了以后一定是崩潰得想要摔門而出,明明自己在外面很光鮮亮麗,回到家卻低到塵埃里。有句雞湯說,“人活著的一個目標就是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被認可”是指任何人在潛意識里都有尋求他人認可的傾向,這是群居生物的基因里的聯結與維持種群凝聚力的天性。尋求別人的認可本質上是為了保證你的心理“安全”與身體“安全”,獲得別人的認同意味著你獲得了與他人的聯結感,令你不會被個體的孤獨感與不確定感所淹沒,令你對自身的認知獲得正向的反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別人證明,我是最優秀的,我是無可替代的。

因此,老板嚴格規定員工準時上下班和上班期間不能參與任何私事,會給員工造成不信任感,至少員工在這個組織里面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和認可,從而無法滿足先天性的心理需求?!兜赖陆洝返谌抡f:“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碑攩T工在得不到這種心理需要滿足的情況下怎么辦?要么消極逃避這種環境,一種是辭職或消極態度對待,就是那種“出工不出力”,還有一種就是挑戰這種環境,用“獎懲對等”原則來質疑公司制度或變相挑戰權威。
第二,嚴格考勤違背“接納自己”的后天需求。任何制度一旦在組織內部頒布,那就必須要嚴格執行,否則制度就成了“菜園門”。但是對“處罰”要慎重,因為“處罰”違反了員工“接納自己”的后天心理需求。
什么是“接納自己”的心理需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瑕疵或缺點,所以要我們自己勇敢地去接受它或改變它,但是每個人卻不怎么喜歡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缺點往往是“看不見”或“不想改變”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舒適區”,人們都比較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果自己被組織懲罰,往往不會主動去思考自己的問題,而是會耿耿于懷,從而導致墨菲效應?!叭绻缓玫氖孪氲迷皆愀猓蜁皆愀獾姆矫嫒ハ?;如果將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那么就能得到好的結果,讓事情的結果更具有反彈性?!?/p>
第三,考勤的處罰使得組織所有激勵失效。沒有員工會因受到老板處罰還開心的,正因為員工不開心,就會在工作中帶來各種情緒或負面影響,進而會產生怨恨,很容易讓員工和老板走到對立面上去。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因為處罰是讓員工從自己錢包里往外掏,心里一定是不爽的。
《道德經》中說:“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边@是對領導的評價和劃分。好的領導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條理順暢,不用像對待犯人一樣盯著員工的日常工作,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因此,考勤嚴格與否并不重要,打不打卡并不重要。事實也證明了,優秀的公司從不會為了考核而考核,績優的員工從不會因為考核而考核。
作者1 浙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
作者2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