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鈺
摘? 要:對于小學生而言,往返跑重在培養學生的挑戰精神、耐力和靈活的轉身往返。根據學生的身體不同特點,小學全程以往返跑從低段穿插至高段,旨在發展學生的快速應變能力及良好的靈敏、協調、速度等身體素質,通過開展該項目的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協調性、速度性和靈活性,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與此同時,通過對筆者課上往返跑教學的內容,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在往返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進行分析,總結相應對策,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往返跑? 起跑? 繞桿? 途中跑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062-02
近三年來,杭州市教育局均對轄區所屬的部分中小學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情況進行抽測,并向社會公布了各校檢測與抽測數據。2013年又恰逢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指標作出新的調整之際,因此及時對杭州市小學生近三年來體質健康水平以及各項測試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顯得尤為迫切,這將有助于對該市各小學在今后體質健康測試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在學校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意事項提供重要的實證依據,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市小學生的體質的健康水平。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12個班(二年級3個班,三年級3個班,四年級4個班,五年級2個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數理統計法
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網》統計的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2010—2012年小學上報的測試數據,按等級分類,結合校統計測試,并用Excle2003統計系統對數據進行整理、匯總。
1.2.2 比較分析法
本文通過對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測試數據,結合課上教學案例,產生的相關疑難問題,針對出現的教學難點,選取若干測試項目的數據對比分析、比較,得到相應的結論,使得本研究更加客觀、可靠。
1.2.3 實驗法、探究法
根據杭州市教育局的文件要求,分別對研究對象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進行測量,杭州市小學2010——2012年具體測試項目如下。
五、六年級:2010年包括身高、標準體重、肺活量體重指數、400m(50m×8往返跑)、仰臥起坐、50m跑(25m×2往返跑);
2011年包括身高、標準體重、肺活量體重指數、400m跑(50m×8往返跑)、擲實心球、跳繩。
2012年包括身高、標準體重、肺活量體重指數、400m跑(50m×8往返跑)、擲實心球跳繩。
根據宏觀指標測試要求可發現,往返跑一直在體質健康測試之中,通過課上教學、測試、實驗,探究疑難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2? 結果與分析
2.1 動作概念解析
往返跑是由起點開始起跑,跑至標志桿(或標志點)繞過標志物返回,根據不同距離的要求,往返的次數不同。往返跑是一項集速度、靈敏、協調、平衡于一體的運動項目。往返教學價值——傳統耐久往返跑作為“鍛煉學生心肺功能,增強有氧耐力”的一個載體,其教學模塊為人們熟知——起跑、呼吸調整、速度變化方法、體力分配方法等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因為是限定的一定距離距離的往返跑,必定存在有規律的變速,這種變速的表現形式為:啟動——減速繞桿——再加速——再減速繞桿,速度隨著路程的往返的改變存在著規律的變化也是必然的。
2.2 疑難問題及解決措施
2.2.1 起跑反應慢與教學糾正措施
在教學中,發現與50m快速跑產生了明顯差異,平時反應最快的幾名體訓隊員也產生了反應慢的現象,在結束三個班的往返跑課程之后,通過訪談、詢問,發現孩子們的反應慢主要原因是在思想觀念上,對于往返跑項目的認識,部分覺得只要途中加速就可以了,然而在激烈的比賽和競爭中起跑的速度往往也決定著項目的速度。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思想意識教育,強調起跑作用,選取兩名同學,刻意強調一名速度最快,一名慢慢起跑,同時講解適當緊張和過于放松對成績的影響。
教學采用“趣味化結合”措施,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燃放過煙火嗎,燃放時不僅要非常小心,而且點燃后要迅速撤離。接下來,同學們回顧一下燃放的場景,討論如何安全撤離。學生通過熱情高漲的討論,特別是自己放過煙花的孩子講述自己經歷的同時,模仿場景如何逃離燃放點,避免炸傷。
2.2.2 身體過于筆直與教學解決措施
在繞桿跑中,出現學生身體過于筆直,側身轉體不足,重心較高,導致身體協調配合不夠,從而降低速度,還有墊小步現象。側身、降重心對于充分提高學生繞桿速度,為快速繞桿做出鋪墊。
在教學中應用:“繩子來襲”游戲,限制躲避方式:教師和一名學生牽著繩子沿縱隊方向“襲擊”(1)雙腳躲避(2)左腳躲避。其中需要解決的重難點是側身、降重心。
2.2.3 繞桿倒碎步與教學解決方法
在繞桿過程中,出現倒碎步,步子蹬地無力,速度緩慢,速度明顯降低,從而側面上制約了繞桿速度和往返跑的時間,影響了往返跑的成績。
在教學中,經過嘗試、修改、嘗試發現,以下方式有利于學生動作的糾正及規定動作的普及,與此同時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講解口訣,規定動作,根據動作統一練習,口訣:一側二降三轉蹬(即側身、降重心,轉身、蹬地)。游戲“蝎子蜇跑”:(1)“蝎子蜇人”,第一名同學側身,轉移制動腳,蹬地,另一名同學雙手對其進行緩沖;(2)“蝎子蜇”,跑遠距離練習,強化往返跑技術口訣運用能力需解決的重難點是繞桿轉、蹬迅速。
2.2.4 途中跑耐力較弱與教學輔助方法
途中加速速度不夠,在第二個往返的時候,學生開始出現疲倦,部分在第三個來回的時候明顯減速,無沖刺現象。
練習融入游戲,增加孩子們的技能學習趣味性。(1)往返跑限時比拼,限定時間1分鐘,各隊隊員依次繞桿跑回至對面隊尾后邊,最后以隊伍人多隊為獲勝隊,通過講解,情景導入激勵學生。(2)雙人追逐往返跑(雙人異側方向追逐,繞過標志桿然后返回排在自己隊伍后邊,逐個依次進行,教師哨聲引導)組織隊形,講解路線以及在跑的過程當中的注意事項,追上加一分,一場比賽后,順序交換。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動作要領講解提前講解
(1)提前轉體。
往返跑繞過標志桿時,轉體前一步開始(倒數第二步),身體內傾,改變方向,重心向內側腳傾移。為避免傾斜角度過大,造成打滑或摔倒現象,因此提前轉體是往返跑中的重要環節。
(2)大步支撐。
最后一步要大,外側腳跨過標志桿支撐制動身體,避免身體重心過于外傾移向外側腳,否則將會延長了繞過標志桿的的時間。支撐時,外側腳落地點略向前,但不宜過大避免啟動弧線。
(3)重心下降。
身體重心下降后移向內側腳,內側腳緊緊蹬住地面,依靠外側腳支撐,身體面對跑的方向。重心下降,有利于啟動蹬地,否則啟動無力,降低了速度。
3.1.2 游戲引導,增添趣味
將教學內容融入課堂之中,增加教學內容趣味性,往返跑中初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結合游戲對學生加強訓練,進行糾正,避免錯誤動作的延后。側身、降重心、蹬轉,口訣的強調承接在游戲中,教學以游戲為手段,以克服疑難問題為目標,促進學生及時的學到體育技能,熟練往返跑動作要領
3.1.3 增強基本體質
將學生的反應速度、靈敏、協調融入教學之中,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訓練,為蹬地有力,步幅加大做好輔助性練習、幫助。優化教學目標,拓展多種形式訓練內容。選擇搶運物品接力、繞物追逐賽等形式的游戲以引導學生巧妙地分配體力。可以選擇“抬腿跑”“大灰狼抓小白兔”等較長距離的奔跑類游戲,提高身體素質。同時利用比賽的游戲方式,指導、糾正學生動作,熟悉場地和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從而提高孩子的身體機能。
3.2 建議
(1)教育行政部門要繼續加強對各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進行監測,確保上報數據的真實性。一定程度上在制度上促使體育項目的落實和重視。
(2)在授課中從學生的原有身體素質與實際結合出發,根據省綱要探索一些學生喜歡進行的練習方法,使學生身體素質通過練習得到一定的提高。
(3)體育教師在測試體質項目時,對于一些可選測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開展以及學生能較易拿到高分的項目進行測試,這樣就能讓學生體質健康項目測試時取得較好的成績,從而也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比如,耐力素質好的學生可選測400米,耐力素質不好的同學可選測50m×8往返跑等。
(4)根據往返跑內容,循序漸進,尤其是針對起跑,繞桿,蹬轉,重心降低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先細化后量化,游戲融入教學,新穎的形式結合常規的技能,綻放出不一樣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寶強.快速提升小學生耐力水平的實踐探索——以短期內提高小學生50米×8往返跑成績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8(11):90-91.
[2] 石秀廷,尹小儉.20m往返跑用于青少年心肺耐力評價的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生,2017,38(12):1916-1920.
[3] 秦雷寶.組織小學生學練“50米×8往返跑”的教學體會[J].中國學校體育,2014(7):83-84.
[4] 陳梅寶.趣味學練50米×8往返跑的方法[J].中國學校體育,2015(6):92.
[5] 王明亮.折返跑與往返跑的區別[J].中國學校體育,2013(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