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軍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大學體育教學引入了俱樂部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運用中,體育俱樂部教學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在自組織理論視角下,對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闡述了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具備自組織的特點,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希望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自組織理論? 大學? 體育俱樂部?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109-02
1? 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具備自組織的特點
1.1 開放性特點
自組織理論開放性要求系統與外界環境進行連續的交換,其中包括物質、能量及信息[1]。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學內容包括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多種項目,且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項目還會不斷增加。
1.2 非線性特點
非線性特點即不具備均勻性或者疊加性的特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師生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都具備非線性的特點。體育教學是有方法的,但是沒有固定方法,要依據教學實際運用教學方法。
1.3 漲落特點
漲落即系統內的波動,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漲落,例如師生間的交流、學生的行為等。
1.4 協同性的特點
協同性即系統內互相影響、互相協作的關系。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教學通過分組,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目的就是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2? 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2.1 俱樂部要求與體育教學任務缺乏一致性
其一,大學俱樂部教學模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學習項目,在進行身體鍛煉的時候還能得到體育教師的專業指導。在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下的理想狀態是,學生發揮積極性,主動參與身體鍛煉。
其二,而體育教學任務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里的必修課程,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通過學生的科學鍛煉,進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提升體育素養的教學目的。在國家的教育管理文件中,給體育教師下達了教育任務,大學體育課程必須落實,且要對學生的鍛煉情況給予考核。在各高校,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鍛煉進行記錄,并按時向學校遞交學生的體育成績,如若缺少考核環節,則體育教學任務不能夠完成。
通過以上的兩點的分析,可以明確知曉大學體育俱樂部要求與體育教學任務之間缺乏一致性。
2.2 俱樂部職能與學生訴求相背離
我國大學體育引入俱樂部教學模式主要是為興趣愛好相同的大學生著想,為他們提供一個體育交流和鍛煉的平臺,使得學生們在愉悅的環境中培養體育興趣,增強體育能力[2]。依據各高校的規定,大學生在校期間要修滿體育課程的規定學分。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也繼承了這一傳統。雖然,大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了學習內容,并參加俱樂部活動,最主要的是關心自己的體育考試成績。取得優異的體育成績依然是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教學目的,這與大學體育俱樂部成立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2.3 俱樂部體育活動與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存在巨大差距
每一個俱樂部成員都可以參與俱樂部的活動,體現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要想參加俱樂部活動,是需要繳納會費,投入熱情,還要具備一定的體育運動能力。我國的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并能夠積極參與俱樂部的組織活動,換句話說,就是要求大學生具備參與俱樂部活動的體育運動能力。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我國大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發展還很欠缺,與大學體育俱樂部組織開展的活動要求存在巨大的差距。
3? 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
3.1 不斷完善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
其一,以會員關系為主,師生關系為輔。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把俱樂部的管理形式和大學體育教學相結合發展而來的。其具備俱樂部組織管理的高效性,對于提高大學體育教學質量是非常有益的。在傳統的體育班級授課形式中,師生關系是最主要的關系并且歷史久遠,影響力比較大,但是這種班級授課中,各要素間的關系只能在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處于輔助地位。因此,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只能是會員關系為主,師生關系為輔。
其二,促進學生發揮體育方面的優勢。一方面,熱愛體育,對體育感興趣是我國大學生體育俱樂部存在的先決條件。另一方面,具備體育運動能力和體育特長是大學生參加大學生體育俱樂部的必要條件,缺乏體育運動的興趣和參與體育運動的能力,那大學生參與體育俱樂部則失去了任何意義。所以,我國大學生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特長。
其三,將大學體育俱樂部的要求、體育教學任務及學生體育成績有機結合。一方面,大學體育俱樂部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上,要盡量結合體育教學任務,使得體育教學任務和俱樂部要求結合起來,實現兩者之間的統一,而不是對立。另一方面,將學生對體育成績的要求轉化為大學體育俱樂部活動的要求,對學生體育成績的考查,同時也是對俱樂部工作的一個評價。
3.2 嘗試選項教學模式的發展道路
選項教學模式也稱為準俱樂部教學模式,是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延伸,它不僅具備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優勢,而且還傳承了傳統班級授課教學模式的優點。在大學體育改革過程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廣大體育教育人士創造出俱樂部教學模式與班級授課制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產物,即選項教學模式。
選項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其一,學生自主選擇體育學習項目,學生依據自身的特點和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高校設置的體育項目,其二,依據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組成不同的班級,方便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有利于提升體育運動水平,增強自身的體育運動能力。選項教學模式,一方面照顧到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傳承了班級制的高效管理優勢。選項教學模式是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改革的一種選擇。
3.3 實施混合教學模式。
混合教學模式是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另外一種延伸。混合教學模式是指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將俱樂部教學模式和選項教學模式結合運用。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高校發展水平不同,例如,教師的執業能力、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高校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存在差異[3]。所以,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就是照顧到各地高校發展中的不均衡性,讓各高校依據自身的發展情況選擇適合本校的體育教學模式。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自組織理論的視角下,我國大學生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改革進行了多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各地高校可以依據本校教學發展的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教學模式,提升本校的體育教學質量,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那春艷,谷金波.自組織理論視角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J].武術研究,2017,2(8):126-128.
[2] 那春艷,谷金波.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的“難點”研究[J].武術研究,2017,2(3):132-134.
[3] 蘇文燕.自組織理論視閾下國外大眾體育對我國全民健身的啟示[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6,32(5):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