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民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訪談法等研究方法,以運城市為例對“騎行+旅游”的體育旅游產業進行闡述,將健身與觀光旅游相結合,開啟一種新的旅游形式,以期為運城市的旅游業提供新的思路同時,進而推動運城市旅游業的發展。筆者認為構建運城市騎行旅游的框架應當從政府主導下的旅游模式構建和政府主導下民間旅游模式構建兩個方面入手,共同來打造城市騎行旅游的產業鏈,為運城市的旅游業帶來新的血液。
關鍵詞:自行車運動? 運城市? 旅游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187-02
運城地處山西省的西南部,是人類始祖最開始的聚集地素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之說,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1]。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相對豐富,擁有國家文物旅游景點達1600余處,但在旅游產業上一直相對于落后。地方政府在產業轉型升級的精神指導下,運城市的旅游產業有所提升,但對運城市的旅游產業的推廣收效甚微。本文參考發達國家自行車旅游的成功案例和國內部分地區自行車運動愛好者的調查研究為依托,結合廣大愛好者對于運城市歷史文化古跡的熱愛,勢必將會越來越受到時下健身愛好者的喜愛。
1? 相關概念的闡述
1.1 自行車旅行的概念
自行車旅行是指個人或者團體,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通過自由騎行或者自行車比賽為體驗形式,以達到健身、體驗、觀景、享受等為目的的特殊的旅游形式。
1.2 自行車旅行的分類
自行車旅行大概可以下幾類:一日游和多日游,獨自游和多人游,自助型騎行游和向導式騎行游[2]。
1.2.1 一日騎行旅游和多日騎行旅游
一日游是自行車騎行在一天內完成往返的自行車旅行,其特點是費用低、裝備簡單、出行路線多,廣受騎行愛好者的喜愛,在西方發達國家較為普遍。多日游是騎行往返在兩天以上的自行車旅行,特點是對騎行者的時間要求和體能要求較高。
1.2.2 獨自騎行旅游和多人騎行旅游
獨自騎行旅游的特點是自由、靈活,但騎行者要具備應對處理車輛和以外的能力。多人騎行旅游的特點是內容豐富,可結識更多愛好者,但對組織者有具有較高的組織能力,參與者自律性要強。
1.2.3 自助型騎行旅游和向導式騎行旅游
自助型騎行旅行的特點是自由、方便。向導式騎行旅游是借助于旅游的旅游公司的服務者向導,在其帶領下而進行的共同游覽、共同休息的騎行旅游,其特點是安全系數較高能夠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對各個景點的游覽。
2? 運城市以自行車運動為載體的旅游資源開發的分析
2.1 運城市以自行車運動為載體的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
2.1.1 地理資源的優勢
運城市不僅歷史文化古跡多,而且山水資源也比較豐富。旅游景點有受康熙、乾隆、咸豐欽定匾額的國家4A級景區解州的關帝廟,有中國死海之稱的運城鹽湖區“死海”等。小吃有永濟市的石子餅和麻花,解州的羊肉泡、醪糟,芮城縣的麻葉等[3]。同時運城市的公路建設是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設最快的地級市之一,基本實現了各縣、鄉鎮、村、景點間的道路通行,也為騎行旅游者提供了更為優質的道路通行。
2.1.2 文化資源的優勢
健身和旅游需求的增加致使體育旅游人口基數不斷的增大。通過相關專家的研討結合當地旅游資源的分布區域現狀,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逐漸建成了運城旅游網路系統,現有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跡是是人們閑暇后向往的最佳地,同時也是騎行旅游者追尋的去處。
2.1.3 民間組織和政府扶持的優勢
俱樂部成員是騎行旅行的主力軍。運城市單車騎行俱樂部有三十多個,注冊會員有一千余人,其中在政府注冊的單車協會有十四個。俱樂部和協會組織活動方案是政府實施和組織自行車騎行旅游參考的基礎。
2.2 運城市以自行車運動為載體的旅游資源開發的劣勢
2.2.1 宣傳力度不夠,缺乏相應的推廣機制
轉型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一些重視環保的口號和綠色相應政策的出臺說明我國對環境保護意識提出了新的高度,倡導節能減排,綠色出行是在環保意識形態下政府的倡議,參照較為成功的案例發現,當政府出面干預將自行車的騎行文化推廣起來,使其成為一種時尚和文化騎行健身旅游才能發展起來。
2.2.2 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
在騎行旅游的初期在政策法規上對自行車出行在技能培訓上等其他方面都有一定的扶持,出臺一些政策法規整頓交通秩序,鼓勵大家自行車出行。美國政府會對騎行上班族每月發放補貼。像運城市一樣的三線城市政府不僅沒有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而且在正常的自行車車道上會出現機動車行駛和停放現象。
2.2.3 缺乏既定的路線和正規的騎行指導機構
運城市自行車行駛線路多為城市交通線路的鋪路,目前運城市為迎合城市發展的需求建設有多條健身道路和青少年健身俱樂部、但是自行車專用行駛道路卻沒有出現。運城市在冊健身指導員當中沒有關于自行車騎行技術的健身指導員,這很大程度的限制了騎行愛好者的騎行旅游。
3? 運城市以自行車為載體的城市旅游開發對策
3.1 健全政策法規,打造城市旅游品牌
完善的城市騎行旅行的相關保證機制,才能確保騎行旅游所帶來的效益,進而才能推廣運城市旅游業的發展。首先,政府應當在運城市騎行旅游開發機制中起主導作用,制定相關激勵機制大力宣傳騎行旅游文化,正確引導運城市騎行旅游業發展的方向。其次,科學制定政策法規。參照成功案例,合理制定激勵措施和平臺做到不盲目、不激進。
3.2 加強騎行能力的培訓,科學設置騎行服務設施
政府要加強自行車騎行技能社區指導員的培訓工作,鼓勵社區和學校對青少年進行騎行技能的培訓與指導工作,傳授正確的騎行姿勢從小培養青少年綠色出行的習慣,積極開展騎行旅游的安全知識講座、自行車維修技能和騎行旅游的應變能力。適時舉辦自行車騎行的各種比賽活動,提升廣大群眾對騎行運動的積極性。同時合理規劃、布局騎行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為舒心、安全的騎行旅游保駕護航,例如公共交通可以搭載自行車、景點有自行車維修點、重點區域有安全巡邏車、酒店有專門的自行車存放處等。
3.3 合理規劃設計騎行路線
不同性別、不同出游目的的騎行旅行者自身的需求不同,不同地域的地方民俗風情、地理位置構建也不盡相同。運城市自行車騎行旅游路線的設計應當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地設計出不同線路,做到盡量滿足不同騎行愛好者的不同需求。鼓勵地方旅行社開展自行車騎行旅游服務,發揮旅行社自身專業的旅游講解技能和組織能力,為各類游客提供全方位、最優質的服務。
3.4 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宣傳和實踐
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進行綠色環保出行宣傳,借此形成強大的騎行旅游聲勢。由政府牽頭設置“綠色出行日”使居民形成騎行的習慣,鼓勵企業設置員工騎行政策扶持。通過互聯網的技術號召各地騎行愛好者,定期參與各類騎行比賽,同時通過攝影展、文章征稿等各種形擴大騎行旅游的影響力。
4? 結語
以自行車運動為載體發展城市旅游,是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新項目,能夠更深層次的挖掘城市的旅游資源,同時對推進城市文明的進程也意義非凡。推行騎行旅游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困難,在政府倡導環保、綠色出行的當下,騎行旅行的發展空間很大。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民間團體各盡其責將騎行旅游打造成為地方發展的一張旅游品牌,定能夠為城市旅游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任塘珂,別鵬.河南自行車健身旅游發展路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6):138-142.
[2] 王祥.中英自行車出行發展比較.[J].體育學刊.2014(5):47-51.
[3] 席宇斌.上海自行車旅游者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8):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