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忠

摘要:目的 探討加味壯腎活血湯聯合熱敏灸治療風寒濕型膝骨性關節炎(KOA)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就診風寒濕型KOA的82例患者納入研究,并隨機分組。對照組41例給予單純熱敏灸治療,觀察組41例給予加味壯腎活血湯。比較血清炎性因子,膝關節功能評分與VAS評分,臨床綜合療效。結果 治療后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IL-1)含量降低,觀察組血清炎性因子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升高,VAS評分下降,觀察組兩項評分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2.9%,高于對照組的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風寒濕型KOA患者,應用加味壯腎活血湯聯合熱敏灸的療效較好,可減輕疼痛,提升膝關節功能,值得一定的臨床推廣。
關鍵詞:加味壯腎活血湯;熱敏灸;膝骨性關節炎;風寒濕型
中圖分類號:R684.3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6-0044-02
骨性關節炎是指骨關節出現慢性退行性病變,其中,膝關節發生骨性關節炎者稱之為膝骨性關節炎(KOA),病因多為膝軟骨損傷,和骨贅生成、軟骨病變密切相關[1-2]。本病常累及軟骨下骨和滑膜,臨床可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及活動受限,好發于老年人群體[3]。中醫認為,KOA多見于風寒濕型,熱敏灸可以通過艾灸熱敏化腧穴,激發灸性感傳,繼而緩解癥狀;壯腎活血湯具有祛風散燥濕、活血補腎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證關節炎[4]。本研究應用加味壯腎活血湯聯合熱敏灸治療風寒濕型膝骨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就診的82例風寒濕型KOA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并經過醫學倫理會的批準。對照組男29例,女12例,年齡(60~78)歲,平均(67.3±2.1)歲。觀察組男30例,女11例,年齡(61~80)歲,平均(67.6±2.3)歲。比較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5]:患者自覺膝痛,活動關節有彈響聲;體格檢查顯示膝關節壓痛,骨性肥大,研磨實驗提示陽性;X線檢查發現膝關節間隙狹窄,軟骨硬化,骨質疏松。中醫標準(風寒濕型)[6]:膝部疼痛,遇寒加重,痛處固定重著,舌質晦暗,舌苔白膩,脈細滑。
1.3 納入標準 符合風寒濕型KOA的診斷標準;年齡在60~80歲間,男女不限;近1個月未有該病的其他治療;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能自愿配合隨訪。
1.4 排除標準 有膝關節外傷史、手術史,或肝、腎功能不全,或有腦、心、造血等系統病變,或伴精神意識異常、腫瘤、風濕病等情況;對中藥湯劑過敏,或有熱敏灸禁忌癥;不能堅持至治療結束,或有嚴重不良反應出現。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熱敏灸:選取膝眼、犢鼻、血海、梁丘、陽陵泉等穴,對患者施行部位進行常規消毒,點燃艾條,在距穴位上方5cm左右處為中心,直徑6cm為大致施灸范圍,給予回旋灸,再用雀啄炙激發機體經氣,而后以溫和灸來溫通氣血、經脈,以患者自覺到表面不熱深部熱、酸麻脹痛等感覺為熱敏腧穴點,著重施灸,時間可相應延長,直至此部位熱感傳消失,1日灸1次,1次30~60min,具體時長因人而異予以調整。觀察組在對照組熱敏灸的基礎上給予壯腎活血方加味:組方為淫羊藿、桑寄生、山萸肉、狗脊各15 g,獨活、當歸、雞血藤、牛膝、延胡索各12 g,茯苓、防風、補骨脂、生地黃、丹參各10 g,甘草6 g,用水煎服,每日服用1劑,分早中晚3次。2組均需治療30日。
1.6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抽取2組患者靜脈血3 mL,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IL-1)含量,治療前、治療結束后各檢測1次。膝關節功能評分中膝關節不穩和疼痛各為0~25分,卡壓交鎖感0~15分,關節腫脹和上下樓梯各0~10 分,下蹲、跛行、支具各0~5分,總分100分,患者評分越高,提示膝關節功能越佳[7]。VAS評分指用10cm的直尺評定膝關節疼痛,0分表示無疼痛,10分代表疼痛最為劇烈,分數越高,疼痛越明顯,
讓患者在直尺中標記符合自我疼痛感受的位置。臨床療效評定:治愈:膝關節疼痛基本消失,已無關節腔積液,顯效: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與體征有了明顯的改善,無效: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相比無任何好轉或加重。
1.7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百分比與例數表示,χ2檢驗,P<0.05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患者炎性指標比較,差異無可比性(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TNF-α、IL-1含量降低(P<0.05),觀察組降低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與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和VAS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提升,VAS評分下降,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前后變化幅度更大,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2.9%,高于對照組的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膝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指膝關節軟骨出現慢性退行性病變,導致膝關節腫脹疼痛、軟骨增生及活動功能障礙,造成肌肉無力、萎縮,乃至殘疾的慢性骨科疾病[8]。KOA的病因病機并不明確,與氣候、年齡、遺傳、免疫反應等有關,病理表現除軟骨退變外,還包括了軟骨硬化、骨贅、骨囊腫和滑膜炎性反應等,好發于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隨著老齡化進程的發展,發病率也呈日益升高的趨勢,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學習[9-10]。目前治療KOA的方案有限,西藥副作用大,價格昂貴,所以尋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已成為骨科醫生近年來研究的重點[11]。
中醫將本病歸為“痹證”的范疇,以血瘀為標,腎虛為本,并多受風寒濕邪的侵襲,痹阻經脈關節,患者常見于風寒濕證治療當以除濕祛寒,活血補腎[12]。中醫治療風寒濕型KOA的方法頗多,熱敏灸以艾灸來刺激熱敏穴,激發經氣感傳,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經絡,起到袪風除濕、活血止痹、溫經通脈的功效,成為內源性熱敏調控治療疾病的一條新型途徑[13]。但是,運用熱敏灸療法的療效過于單一,可加用方劑來配合應用,而壯腎活血方具有活血行氣,補腎止痛的功效,方中牛膝、雞血藤活血補腎,淫羊藿、補骨脂、山萸、桑寄生補益肝腎,生地黃生精充髓,狗脊祛風除濕補腎,當歸、延胡索、丹參活血通絡,獨活、防風通絡祛風鎮痛,茯苓燥濕理氣,甘草調理諸藥[14-15]。經本研究可得:治療后患者TNF-α、IL-1降低,觀察組炎性因子指標較對照組更低;治療后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上升,VAS評分下降,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2.9%,較對照組更高,提示觀察組療效更佳。綜上,加味壯腎活血湯聯合熱敏灸治療風寒濕型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滿意,可改善膝痛等癥狀,減輕炎性反應,提高膝關節功能,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蘇婉禎,唐純志,鐘偉泉.傷科黃水聯合電針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8,27(12):2220-2222.
[2]范華雨,張向東.中藥外用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8,26(10):83-85.
[3]余桂敏,郭永昌,張其彬.骨刺軟化丸治療肝腎虧虛型膝骨性關節炎90例[J].光明中醫,2019(2):263-264.
[4]劉曉佳,李雨谿,王丹,等.近10年熱敏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概況[J].針灸臨床雜志,2018,34(12):75-78.
[5]袁望舒,劉忠良,喬士興,等.中、西醫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的臨床對比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0):3931-3933.
[6]卞胡偉,蔣濤,呂正祥,等.中醫敷貼療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8,11(5):792-795.
[7]閔小春,陳小紅.自我管理模式對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5):173-174.
[8]張建.痹祺膠囊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7,32(12):2438-2441.
[9]葉阮炷,韓清民.臭氧和PRP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北醫學,2017,23(5):832-835.
[10]董偉.玻璃酸鈉合用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4):120-121.
[11]常艷君.中西醫結合護理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5):277-278.
[12]劉伊凡,梁根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藥治療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7,33(12):159-161.
[13]梅鷗,劉敏.熱敏灸配合補腎強骨方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34):68-70.
[14]李精敏.補腎活血方聯合塞來昔布治療膝骨性關節炎120例[J].光明中醫,2018,33(19):2886-2887.
[15]郭建文,王茹春,郭建利,等.益腎活血方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和作用機制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16):2478-2481.
(收稿日期: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