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儀婷 孔繁凡
摘要:本研究從《基礎西班牙語》目前普遍遵循的“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理念的內涵入手,比較了和“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理念的區別,探討了“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基礎西班牙語》課中使用的難度及缺點,提出了將交際任務和傳統語言教學法結合起來的“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理念能更好地針對零基礎西班牙語專業學生的觀點,舉例說明了“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能為高校西班牙語專業學生奠定更扎實的語言基礎。
關鍵詞: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基礎西班牙語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1-0145-03
2018年1月在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上雙方就“一帶一路”形成政治共識,開啟中拉整體合作的新篇章后,西班牙語人才培養和教學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關注。目前,大多數高校對于這一教學歷史長而新興熱門的語言,采用向“外語老大哥”英語教學所推崇的“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理念。該理念是否適用于《基礎西班牙語》的教學;與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相伴而生的“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Task-supported Language Teaching)理念是否更適合運用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又如何具體運用正是本論文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與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
(一)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與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的理念
社會語言學家普賴德和福爾摩斯認為任何一個社會文化集團的成員除了要懂本族語以外,還要懂該語言所在的社會價值觀以及社會對語言行為的制約,這也適用于外語學習者[1]。這種在語言教學中設置的模擬社會活動的語言練習就是任務。它是使學習者理解、使用、輸出或者交互目標語言的一項課堂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學習者為了表達意思會竭盡所能地調動他們的語法知識,該任務還必須有完整性,是一個可以獨立成立的擁有開始、過程和結局的交際行為[2]。本文所探討的兩個理論都是圍繞這個任務開展的。
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倡導語言學習者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兩人或者小組形式為完成目標任務進行語言活動。教師的作用主要是設計語言教學任務并確保學生理解并獲取需要掌握的目標語言,雖然學生是獨立完成任務,但教師需要把握全局[3]。它對教師的課前準備要求非常高,強調任務語境和任務材料的真實性,鼓勵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的自由發揮,同時也要求任務最終要產出成果,用以檢驗學生在此過程中的語言學習效果。
盡管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理念支持者歷數了它的各種優點,然而也有學者對這一理念的實際理解和應用產生了質疑。有學者認為它“強調流暢性和實際溝通能力,但忽視語言表達的準確性”[4]。語言學者Michael Swan就認為該理念“不符合語法教學大綱”,因此他介紹了可以替代的“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理念。
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實際就是教師先向學生展示和講解需要掌握的語法知識點和句法結構,之后通過不斷的練習來進一步鞏固,最終在“產出”這個環節設置任務,幫助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展示對目標語言的掌握情況。它是交際語言教學法的弱化版,它將交際任務與傳統的教學法相結合,這與Jack C.Richards提出的傳統的“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5]的交際語言教學法的理念一致。
(二)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與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的區別
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迅速推廣證明了其相當的優勢,在2001年出臺的《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中著重提出了一個“面向行動”的外語教學理念,該理念就是“將語言學習者定性為社會人,他們需要在某一具體的社會行為范圍內,根據特定條件和環境,完成包括語言活動在內的各項任務[6]”。語言學習者以社會人的身份完成一系列語言行為和語言活動的同時,就發展了語言的綜合能力[7]。這無疑是對將社會性“任務”引入教學的最大的肯定。
盡管將“任務”引入語言教學值得提倡,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人未能真正區分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和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Rod Ellis也認為有些學者“將‘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誤解成‘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8]。
其實從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和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的理念就能看出兩者的區別:就任務目的而言,前者中任務的目的是實現對新的目標語言的掌握,而后者的任務是“激活學習者已有知識的一個手段,任務的使用是為了介紹和凸顯教學的重點[9]”;就任務順序而言,前者的課堂教學是以任務展開的,學生在任務中習得目標語言,任務結束后,教師再進行講解;而后者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講解開始的,中間還會穿插有對講解內容的反復操練;就任務的作用而言,前者中的任務扮演的是課堂主體地位,通過任務需要達到理解語言的意思即可,而后者中的任務只是課堂中的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對語言形式的掌握。任務目的不同,教學定位就不同;任務順序不同,教學準備就不同;任務作用不同,那么教學設置就不同。由此可見,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應當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效果。
二、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在《基礎西班牙語》教學中的優勢與應用
(一)《基礎西班牙語》課程的特點與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的優勢
《基礎西班牙語》是西班牙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西班牙語本科教育中學時比重最大的課程。根據北京外國語大學鄭書九教授主編的《全國高等院校西班牙語教育研究》[10]中對高校西班牙語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建議稿,《基礎西班牙語》課幾乎占到一二年級西班牙語專業課總學時的一半。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實現這門語言的基本運用,也能為之后學習高級西班牙語專業課奠定基礎。
《基礎西班牙語》對于大多數西班牙語專業學生來說是西班牙語的啟蒙課,這與英語專業學生的情況不同。在我國,英語被納入標準課程體系是在初中,這意味著當學生進入大學時,至少已有六年的英語學習經歷,那么基于任務的語言教學理念就非常適合這樣的課堂,因為任務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是需要學過一定量的語言才能進行的[11]。而對于《基礎西班牙語》課則不適用,零基礎的學生是沒有辦法直接完成任務的。只能先由教師對目標內容進行講授,再設置任務讓學生進行實踐,以鞏固該課堂所教授的西班牙語,并檢驗掌握情況,而這正是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的理念和優勢。
(二)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理念的應用
目前國內高校西班牙語專業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現代西班牙語》,每課的內容都由交際、語法、社會文化常識和練習組成,這也充分說明西班牙語專業除了對基礎語音語法有要求外,還側重于培養社會交際能力,這也為任務教學的運用奠定了基礎。
以《現代西班牙語學生用書》第一冊[12]的第9課為例,按照一般周學時1的進度,此課分配有10個課時。本課主要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學生在問路的語境中掌握西班牙語中命令和祈使的表達。那么依照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理念,課堂安排可以遵循以下模式。
第1課時用來講解詞匯,將課本上出現的新詞匯教授給學生,可以適當補充問路語境中可能需要使用的基本詞匯,但不宜過多,更重要的是需要教給學生如何去查詢不認識的詞;第2、3、4課時則用來講解課文和語法,課文內容是實際生活中問路的對話實例,需要重點講解各式句型,同時將語法融入課文中進行實例講解,尤其是本課重點命令式的變位規則和使用;在熟悉了基本的詞匯句型和語法后的第5、6、7、8課時則是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的重點——“任務”的展示和檢驗,這需要老師在課前按2-3人一組對學生進行分組,并隨機分配給各組一個“任務”,例如“在馬德里Estación de Atocha問路去Café Gijón”、“在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廣場問路去Mercado de Boguería”、“在墨西哥城的Muse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ía里尋找到Piedra de Sol所在的展館”等,這些任務應當兼具可行性和趣味性。為了完成任務各小組成員需要在課前先查詢好會用到的生詞,同時這些任務涉及西語國家很多重要的地標如馬德里希洪咖啡館、墨西哥城人類學博物館等,因此各小組還需要去了解相關地點的實際路線圖和文化背景。課堂可以直接用來進行任務的展示,不同小組的展示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不同語境的語言表達,擴充詞匯和西語國文化概況等,教師要在每組展示之后當場進行評定和糾錯,讓學生立即改變錯誤的表達和理解,完善任務;剩下的兩個課時是用來鞏固和復習的,針對任務展示中出現的錯誤,教師可以增加練習來幫助學生回顧以更好地掌握本課所學內容。
按照這樣的課程設置,學生們在《基礎西班牙語》課上既能掌握每課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又能在交際中運用所學解決問題。但如果按照基于任務的語言教學理念,一開始就讓學生去完成“任務”,西班牙語初學者常常會茫然不知所措,或者錯誤百出,這樣就違背了該教學理念的初衷。
三、結論
就像《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所倡導的那樣,外語教學中設置用以進行語言練習的以社會活動為背景的任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目標語言,還能使其更早地適應語言環境,因此,在語言教學中設置任務是很有效的教學方法。高校的《基礎西班牙語》課有其特殊性,多數進入高校西班牙語專業的學生都是零基礎,基本上無法在沒有學習新詞匯、語法、句型等的前提下組織語言、完成任務。如果強行照搬歐美的語言實踐教學模式,遵循“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念,讓西班牙語學生強行跳過新語言的學習階段而直接進行語言實踐,不僅會出現多數學生開不了口,語言交際無法進行下去的情況,嚴重的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因此,《基礎西班牙語》課的教師要從高校西班牙語教學的實際出發,在《基礎西班牙語》課上推行“任務支持型語言教學”理念,以新詞匯、語法、句型等的基礎知識點入手,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語言框架和語法規律之后,再通過任務的分配和實施去檢驗和提高所學內容。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目的,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還能為國家培養西班牙語專業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振亞.以跨文化交往為目的的外語教學[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1-7.
[2]DavidNunan,紐南,Nunan,等.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劍橋大學出版社,2011:199-201.
[3]Jane Willi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J].Subject Centre for Languages,1996,33(1):págs.13-18.
[4]Mahdieh Shafipoor,Farnaz Latif.A Comparative Study of Task-based vs.Task- supported Teaching Approaches in an EFL Context[J].2015,2015,4(5):5.
[5]Jack C Richards.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oday.Portfolio Series #13[J].2005:52.
[6]trans.劉俊,傅榮.歐洲理事會文化合作教育委員會.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7]J.Martínez Agudo.Hacia una ense?觡anza de lenguas extranjeras basada en el desarrollo de la interacción comunicativa[J].Campo Abierto Revista De Educación,2003:37-50.
[8]Rod Ellis.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sorting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9,19(3):221–246.
[9]康立新.基于任務的語言教學與任務支持的語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162-164.
[10]鄭書九.全國高等院校西班牙語教育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11]Sheila Estaire.La ense?觡anza de lenguas mediante tareas:Principios y planificación de unidades didácticas[J].Bego?觡a Palomo,2005,
[12]董燕生,劉建.現代西班牙語學生用書.1[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