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樸春
摘要:《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文章以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為例,進行“內容立體化,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教學目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1-0253-02
一、《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簡介
(一)教學目標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講述如何對建筑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是研究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與施工組織一般方法和規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1]。其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工程項目經理職業技術崗位要求,具有國家注冊建造師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一定的從事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監理等實際工作能力,成為適應建筑業生產建設一線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易重復,課程銜接不好。在學生的培養計劃中,除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外,還會開設如《施工組織設計》、《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進度控制》、《質量控制》等相關課程。這些課程內容重復,教學難度和深度銜接易出現問題。
2.教材與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不統一,沒有及時更新,逐步偏離學科發展前沿方向。
3.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和效果不佳,無法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目的性不強,屬于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探求。
4.缺乏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工程實踐課時安排少,實踐內容缺乏針對性,不能很好地與所學理論知識相結合。
二、《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特點及要求
(一)改革內容
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的中心點是力求教學“內容立體化,方法多樣化”[2]。在教學內容上,將與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有關的課程有機串聯,內容統一,并與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一致,做到及時更新。教學方法上,傳統講授式教學應該配合多媒體教學、項目管理軟件教學及案例教學,增加工程建設的現場教學,請企業專家走進校園開展專題講座等。
(二)改革特點
1.課堂內的“討論式”教學。課堂上的主體由原先的教師轉變為學生,教師可以具體工程建設項目為主線,按照工程實施的全壽命周期中的各項內容組織教學。通過實際案例,讓學生結合課上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討論,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教學。多媒體教學中提供的施工現場圖片及影像資料,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接受相關理論知識更容易,印象也更深刻。例如,進度控制中的繪制橫道圖、網絡圖,學生在熟練掌握課本理論知識及手工繪制的前提下,可以學習“廣聯達項目管理軟件”。與手工繪制相比,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更形象地完成繪制任務。
3.工地現場的實踐教學。讓學生走進工地,通過聽、看、問、實際操作等多種方式了解現場施工,提高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解決工地實際施工技術問題的能力。
4.企業專家走進校園開專題講座。通過開設專家講座,彌補在校教師教學與實踐上的局限,讓學生了解市場發展方向及本專業現代化技術發展趨勢,開闊學生視野,為將來擇業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改革要求
1.對高職院校的要求。首先,學院重視名師、專業學術帶頭人的培養,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其次,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必要的硬件、軟件設施,如多媒體教室、項目管理軟件等。最后,為了保證工地實踐教學時間及專家進校園講座質量,學院應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2.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職業素質,并且提高自己在教學規劃、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上的能力,不斷收集及鑒別市場信息,更新課程知識體系。教師的實踐經驗或應用技能必須通過親自參加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管理等加強和完善,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3.對課程設計的要求。(1)工程實踐課的課時量應該適當增加,占到總課時量的30%。其中,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質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勞動要素管理等章節,結合工地現場實際情況講解效果會比較好。(2)在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管理、建設工程合同、流水施工原理、網絡計劃技術、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管理等章節,應該結合工程實際,多選取一些國家一級建造師職業資格考試《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中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3)板書授課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時,可以應用PPT等軟件輔助教學,如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組織、流水施工原理、網絡計劃技術等章節,運用圖片、表格、照片、影像等資料配合教學,給學生更直觀的印象。
三、《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后的實際教學案例及效果
(一)教學項目及對象
網絡計劃技術(共10學時,每課2學時),教材內容包括網絡計劃技術的基本概念、網絡計劃的繪制、網絡計劃時間參數的計算、網絡計劃優化;授課班級為工程管理專業1702班,共40人。
(二)教學目標
掌握網絡計劃技術的基本概念,熟練繪制雙代號網絡圖、雙代號時標網絡圖,掌握雙代號網絡圖時間參數的計算,了解單代號網絡圖,了解網絡計劃的優化。
(三)教學過程
1.第一次課,教室內授課。實際工程建設過程中,課堂講授以雙代號網絡圖為主。學生在學習網絡計劃技術之前已經學習過流水施工原理,兩者都是施工進度控制的有效方法,所以由流水施工原理引入網絡計劃技術,比較兩者的優缺點,讓學生產生學習該部分內容的興趣,進而開始講述網絡計劃的由來、種類、基本概念。
2.第二次課,課堂內授課。以我院在建的系部教學樓為例,介紹工程在基礎分部工程及主體分部工程施工過程中具體包含哪些工作內容。教師將開工前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進度計劃,即雙代號時標網絡圖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有直接的感觀認識。接著,通過PPT軟件繪圖說明雙代號網絡圖及雙代號時標網絡圖的一般繪制規則,即向學生繪圖示意哪種繪制是正確的,哪種繪制是錯誤的。通過從簡單到復雜的實例講解,學生熟練掌握雙代號及雙代號時標網絡圖的繪制。課下布置作業,全班40人,5人一個組,負責完成系部教學樓基礎工程及主體工程的雙代號時標網絡圖的繪制任務,即還原一開始課堂上教師提供的網絡圖。每個小組的成員應該充分討論,分析各分部工程中分項工程的施工先后順序,結合流水施工原理,將各個分項工程合理劃分施工段,組織流水施工(教師提供各分項工程的持續時間)。
3.第三次課,工地現場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工地現場,觀摩現場項目部,了解項目部的組成,邀請工地項目經理介紹工地實際進展情況。學生可以就上次課后布置的任務向項目經理提出問題。
4.第四次課,課堂內授課。第一節課由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小組討論結果,教師給予評價并打分,作為平時表現計入最終成績考核。第二節課介紹雙代號網絡圖時間參數的計算。課后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自學單代號網絡圖及網絡計劃優化的相關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上不再具體講述。
5.第五次課,機房內授課。介紹施工進度繪制軟件——“廣聯達項目管理軟件”。學生通過學習該軟件,能夠熟練掌握橫道圖、雙代號網絡圖、單代號網絡圖、雙代號時標網絡圖的電腦繪制。
(四)教學效果
通過“內容立體化,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明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勤率提高,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成績比其他課程顯著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論
以《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實際應用為出發點,開展教學“內容立體化,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改革,能夠收到預期效果。但是這樣的改革還存在局限性,有很多不足需要改進,這就需要高職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在教學設計與教學改革方面努力創新,促進工程管理專業《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項建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楊堅.內容立體化、方法多樣化教學體系的構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01):4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