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軍良 朱永興
摘要:校規通過規則約束和限制學生的權利,通過創設權限、程序和責任的監督機制制約管理者的專制權利。近年來,因高校校規引發的行政訴訟案件頻發,讓我們不得不認真審視高校校規的法制化問題,客觀分析高校校規法制化缺失的現狀和原因,尋求適當的校規法制化路徑,從而確保高校校規的合法性和高校管理的有效性。文章對校規的法律性、正當性以及校規存在的缺陷等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校規;法律;存在問題;正當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1-0203-02
規則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而校規則是學校所定的學生必須遵守各項規則的總體,一般包括品德、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行為準則,有的還規定獎懲辦法[1,2]。因此,從狹義上看,校規僅僅是規范學生行為的有關規則,主要包括學生學籍管理規定、學生行為準則、學生違紀處分規定、學位授予規定等;從廣義上講,校規是一個內容龐雜,且涉及領域極廣、全方位的行為規范體系,包含眾多具體條目,涵蓋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依據適用對象,校規可以分為學生管理規則、教師管理規則和職員管理規則等不同類型[2]。作為履行特定職能的法人實體,《教育法》賦予高校制定和實施校規的“自主權”。校規是各高校進行內部管理的依據,是高校加強管理的有效手段。但是高校校規,無論是高校章程還是一般的規范性文件,在高等教育以行政命令為主的管理模式下,并沒有受到重視,也沒有得到發展。但在我國提出依法治國以及教育系統推進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高校校規的重要性已經逐漸被認識和肯定[3]。
一、校規校紀的合法性分析
我國法律規定,高校依法享有辦學自主權,是經過國家法律授權的、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或公共權力的事業單位,具有行政主權資格?!陡叩冉逃ā返谑粭l和第五十三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高等學校的學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和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由此可見,高校有權進行學生管理,并制定相應的校規校紀,但是所制定的校規校紀的內容、手段等應當符合法治的要求。從內容上看,高校校規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相關規定制定的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規則,是法律法規的延伸和補充。從合法性要求看,高校校規的制定和實施,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能與其相抵觸[5,6]。高校辦學自主權應當和依法治校的原則相結合,在制定校規校紀時應遵循“法律優先”的原則,也就是說,法律優先于行政權,高校的校規和校紀受到法律約束,不能與現行法律相違背。除了“法律優先”原則外,還應該遵循“法律保留”的原則,也就是關于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屬于立法事項,需要由立法機關通過法律規定,高校校規校紀不能自行創設。校規不僅僅是建立良好的學校秩序,更重要的是更好地保障學生的自由和權利。此外,校規在制定過程中要注重其合法性,也就是校規要屬于合法的授權范圍。確定我國高校管理權的規定主要有《高等教育法》、《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管理規定》等。校規校紀在制定時要經過深入調研和充分論證。制定程序上,應該廣泛聽取各方面,特別是法律專家和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意見,保證校規校紀在制定源頭上合法合理。此外,高校的校規校紀很多和學生的利益息息相關,但在制定過程中卻很少征求學生的意見,因此,制定過程中應當深入學生做廣泛的調研,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積極采納合理的意見。這樣可以保證校規校紀在制定之初就充分保護學生的權利,做到獎懲一致。除此之外,校規校紀還要保證程序上的合法性、公正性與完整性。法治保障正義的實現,需要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
二、現行校規存在的問題
(一)合法性缺失
合法性缺失是校規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任何公民和組織都不能享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高校也不例外。在許多具體的司法審查案例中,高校內部符合法治原則的制度不完善,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缺失等,均成為大學在司法訴訟中敗訴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大學敗訴還顯露出高校內部管理存在缺少法定依據的狀況。高校校規的實施應該遵循規定的程序,如果用違法方式執行法律規定則是對法治的破壞,實施高校校規過程中應該堅持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公平是指不能因人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對待;公正是指保持中立的立場開展工作,不能因私人關系影響校規的實施;公開則是能夠為公眾所知,公開具體的管理行為、抽象的規范性文件等。此外,高校校規監督程序的合法性有待加強。
(二)側重管理和規范,忽視學生的權利
長期以來,在學校和學生的關系中,我國廣泛存在當事人地位不對等、義務不確定和有懲戒罰不得爭訟的理論。許多高校認為,只要自己對學生的管理符合教育目的,就可以采用各種管理手段對學生進行管理而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不必受到法律的約束。相反,學生必須承擔各種義務,且不能獲得權利救濟。權利和義務是法律的核心內容與要素,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在校規中,規定校方權利的同時,必須有所履行的義務的明確規定,同樣,想要學生更好地履行義務,必須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并且,學生享有的權利以及實現這些權利的措施,和學生必須遵守的校規,都應該是明確的[4]。
(三)有些校規陳舊落后,不合時宜
作為一類特殊的行政主體,校規制定應當符合理性要求。高校的自主管理權可理解為法律賦予學校為保證組織目標實現而對內部事務進行處置的“自由裁量權”。但高校不能因此而沒有義務,它仍然擔負按照一個正常理性標準來制定合理校規的義務,不能讓一些校規處分事項設定缺乏理性、不合時宜、以管代教和以罰了事。例如,一些校規規定,打麻將兩次者可以開除;凡考試舞弊者,一律按退學處理;在外不正當留宿者,給予嚴重警告至勒令退學處分;本科畢業資格同大學英語四級掛鉤等。這些規定與一些法律條文相比,明顯從嚴從重,且有些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社會發展,若由此而發生糾紛以至于訴訟,學校難免陷入被動,承受敗訴的風險。
三、結論
在人們心中,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校規校紀在于約束學生的同時保證學生可以很好地接受教育。但是,學校的一些不夠合理和合法的制度沒有被很認真審視,無疑不利于“素質教育”和“依法治教”的實施。因此,高校應更新理念,建立尊重學生權益的學校制度,注重落實,規范校規制定程序,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和清理內容不當、與法律法規有關規定不符的規章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高校校規校紀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夏雪芬,劉穩豐.高校校規的法律思考[J].大學教育科學,2003,(02):71-73.
[2]李彬彬,金毅璐,盧任遠.高校校規法律正當性探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01):146-147.
[3]張金輝,劉宇暉.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校規[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48-51.
[4]劉穩豐.高校校規的法律審視[J].遼寧教育研究,2003,(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