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保英

[摘要] 目的 探究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并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方法 選擇該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間進行生化檢查,并發現檢查結果異常的相關人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檢驗結果出現的異常因素進行分析,給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結果 該次研究中,受到儀器原因影響的檢驗患者有15例,占比例的15.00%,因為溶血原因而受到影響的檢驗有30例,占比例的30.00%,而因為標本保存及送檢原因造成影響的有35例,占比例的35.00%,因為患者自身原因造成影響的有20例,占比例的20.00%。結論 臨床中展開生化檢查,對其結果準確性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為人為因素和硬件因素的,需要在日常檢驗工作過程中,加強質量控制,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 生化檢驗結果;影響因素;對策分析
該研究主要將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間進行生化檢查,并發現檢查結果異常的相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檢驗的全過程展開回顧性分析,發現導致檢驗結果異常的主要因素為人為因素和硬件因素等,要想保證其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需要對檢驗全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進行生化檢查,并發現檢查結果異常的相關人員,共選取人員10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為77歲,年齡最小的為24歲,對其展開計算,得出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4.63±3.24)歲。患者均在早晨空腹的情況下進行一次性肘部靜脈血的采集,共采集血液6 mL。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和其他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1.2? 方法
在展開實驗工作前,需要對檢驗人員進行專業性的培訓,給予該次100例檢驗人員臨床生化檢驗工作,對其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進行記錄,并對其展開回顧性分析,給予有效的應對策略。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進行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顯示,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表現為儀器原因,溶血原因,患者自身原因和標本保存及送件原因等。該次研究中,受到儀器原因影響的檢驗患者有15例,占比例的15.00%,因為溶血原因而受到影響的檢驗有30例,占比例的30.00%,而因為標本保存及送檢原因造成影響的有35例,占比例的35.00%,因為患者自身原因造成影響的有20例,占比例的20.00%。
3? 討論
3.1? 影響因素分析
患者自身因素:就患者自身影響因素來說,其中主要包括了飲食因素,藥物因素及其自身生理因素等,其中的患者生理因素中又包含了患者年齡因素影響,像新生兒處于生長發育的主要時期,其機體中的轉氨酶含量就會相對較高,明顯高于正常值。而就性別因素來說,女性的肌酐及對應的酸激酶均相對較高,而對應的活躍度則相對較低。在運動和心理因素方面來說,其運動通常會對血液成分造成改變,進而導致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增多等。
溶血因素: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中,最為主要的一點為溶血,就很多物質來說,其在紅細胞內外的分布情況都是不同的,在患者進行采血的過程中,會存在較多的問題,具有較多的不確定性,其均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例如,一旦患者存在采血不暢的情況,或是對應速度過快等因素均會導致患者標本出現溶血問題。
標本送檢:標本進行送檢或是保存也是對檢驗結果準確性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是因為細菌發生感染后,離開了機體的血液,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造成不良影響。
3.2? 解決對策
3.2.1 采血控制? 進行采血的過程中,患者的體位應該以坐位或是平躺為主;在進行采血之前,患者應采用坐位的體位休息5~10 min,以避免劇烈運動對于血脂水平產生影響;在進行采血的過程中,使用壓脈帶的時間不能超過1 min,進行采血的部位則最好選擇患者前壁肘窩正中靜脈,如果此處存在特殊情況,也可對采血部位進行更換。
3.2.2 加強患者管理? 醫護人員在對患者標本進行采集的過程中,需要先對患者進行管理,將標本檢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告知給患者,加強患者注意程度,并盡量在患者情緒平穩的情況下展開標本采集工作。在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急診患者,可以在患者空腹12 h左右的情況下進行血液采集,在這種情況下, 患者通常處于空腹狀態,又不至于太餓,能夠有效避免檢驗結果受到飲食問題的影響。同時,在患者空腹的情況下,還需要對患者進行提醒,避免其進行劇烈運動,從而保證患者在接受檢查工作時,能夠保證自身具有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減少其因為緊張問題而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偏差。
3.2.3 標本保存對策? 相關工作人員在對患者檢驗結果進行保存的過程中,要避免其在室溫中存在過長時間,要盡快對其進行處理,同時,在開展檢驗工作之前,要注意對標本進行觀察,確定其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在保證檢測標本不存在溶血和脂血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檢驗工作。在將抗凝管進行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有效結合檢驗數據項目,進而結合實際,選擇有效的抗凝劑,并對其用量和血液比例進行合理調節。
3.2.4 嚴格控制檢驗人員? 臨床展開生化檢驗工作,需要保證聘用的臨床檢驗資格人員持證上崗,并對人員進行培訓,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和講座,促進各科室之間的有效配合,保證檢驗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還需要將科室檢驗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進行提高,促進其操作能力的有效增強,并提高其檢驗人員的責任心,減少檢驗結果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從工作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出發,根據具體需求,在院內聘請資歷相對較高或是著名學者,給予檢驗人員專業知識培訓。
3.2.5 儀器及試劑控制? 在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中,還需要對檢驗儀器進行定期維護和保養,保證每周一次,并定期對儀器運行情況進行檢測,將儀器可能存在的故障進行調試校對,指配專人對儀器進行定期清洗,并避免儀器出現污染,對檢驗結果造成不良影響,導致誤差問題的發生。并對儀器進行明確,確定其是否需要到特定公司進行配套試劑的選擇,并在實際使用之前,對儀器性能展開檢驗工作,從而保證其室內質控被控制在有效范圍內,從而保證實際的準確性,使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并禁止將不合格試劑進行應用。從而避免儀器試劑和器械的不良使用對檢驗結果準確性造成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臨床中展開生化檢查,對其結果準確性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為人為因素和硬件因素的,需要在日常檢驗工作過程中,加強質量控制,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韋鑒.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8,7(1):51-52.
[2]? 鄭國軍,樊燕,劉小琴,等.常規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預防對策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4):114.
[3]? 向華東,劉誠,梁娟.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8):147-148.
[4]? 孫景磊.探究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2):298-299.
[5]? 許勇臣.臨床生化檢驗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7):101-102.
[6]? 羅祖軍,鄒德學,王強,等.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干擾和影響及對策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22):2879-2880,2883.
[7]? 張凌云,費麗娜.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預防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2):217-219.
[8]? 邸麗麗.探究和分析血清標本發生溶血和脂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0):36-37.
(收稿日期: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