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
摘 要:小學科學課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際上,學生都非常喜歡上實驗課,但在平時的實驗課教學中,往往看似熱熱鬧鬧,實則最后都是草草收兵,導致課堂低效,達不到預期的實驗目的。因此,教師要采取積極的策略及有效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究實驗活動中去,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提高科學素養。
關鍵詞:實驗課 有效性 策略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科學課程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處于科學教學的核心地位,主要是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其積極投入到觀察、實驗等學習活動中來,親身感知實驗所產生的各種現象和變化,提高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生對科學實驗課都很感興趣,但在實際教學中,卻逐漸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卻只是因好玩而引發,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時興趣就減弱了或是偏離探究目標。表現在開展實驗時目的、計劃不明確,對為什么做、怎樣做的問題不感興趣。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人人在動手,但是最后竟還不清楚開展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玩得高興但真正的收獲甚少。
那么,怎樣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全程參與到整個探究活動過程之中,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呢?下面,我從三方面來介紹我的做法:
一、重視課前準備工作,為探究活動提供保障
(一)探究材料要有結構性
材料的結構性決定著探究的實效性,這種材料的組合應遵循科學性、思維性、引導性、趣味性、典型性的原則,否則,會把學生帶向誤區,影響實驗結果。如在教學《電磁鐵》一課時,如果學生隨便拿一個鐵釘做成電磁鐵來研究電磁鐵的性質,通電后電磁鐵能吸引大頭針。然而斷開電源,有的不能吸引大頭針,有的還能繼續吸引,學生發現的實驗結論與電磁鐵的性質不同,致使他們得出錯誤的結論,發現了不正確的規律。究其原因,教師在實驗前,沒有對鐵釘進行淬火處理,鐵釘產生了剩磁。因此,這一材料的組合不具有科學性。
(二)小組成員分工要明確
首先,教師在學期伊始,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資質將學生分配成不同的實驗小組;其次,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前,可在課前對小組長進行培訓,然后由小組長根據實驗內容對組員進行分工,使每個學生在實驗中都有事做,不至于產生袖手旁觀或爭搶實驗器材、亂作一團的現象。
二、重視課堂教學環節,為探究活動把準方向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教學情境創設需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貼近生活原則
知識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產生興趣。因此,教學中,我們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可探索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可見度越高、激活思維的過程就越好。
2.遵循趣味性設計原則
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實驗設計要求生動、有趣、有神秘感,能使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時,自始至終保持很高的興趣。
(二)明確實驗目標,加強實驗指導
在學生做實驗之前,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認真細讀實驗目的要求的習慣,使學生了解實驗的目的要求,了解實驗的方法。只有讓學生讀懂實驗目的要求,了解實驗方案,學生才能對做好實驗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較好地完成實驗,提高實驗效果。實驗中,教師要加強巡視和指導,使學生體驗到實驗成功帶來的樂趣,進而提高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三)規范操作技能,養成正確操作習慣
正確操作是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做到操作規范,才能保證實驗的正確有效,確保結論的真實、科學。規范操作是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是提高實驗探究有效性的基本條件。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會用到很多科學儀器,而科學儀器都有嚴格的操作步驟,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中一方面可以運用口訣,把繁瑣、復雜的使用方法轉化成生動、簡潔的“順口溜”。如顯微鏡的使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步驟:取鏡、安放、對光、上片、調節、觀察;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自身演示操作的規范性,使小學生養成規范的操作習慣,為進一步的科學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課后科學研究,保持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科學課堂上經常出現學生積極探究、深入探究但課堂時間卻有限的現象。由于科學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很多內容在課堂上是無法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師也不可能將所有相關的內容一一準備齊全。因此,學生的課后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我們可以開展各種家庭實驗、科技活動、小制作小發明等。如制作風向標、潛望鏡、熱水器、植物標本等,或記錄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或是開展 “創意環保袋”比賽等等,這樣的延伸探究活動,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也是探究活動的最高價值所在。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科學教學,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利用各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探究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探究,教師注意適時指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猜想;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親身探究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獲取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讓我們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片自主、探究的新天地,使科學課堂教學真正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