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浩
摘 要:眾所周知,當今社會對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與過去相比明顯提高,高校畢業生自然需要具備更加良好的專業素養與職業技能,基于理論教學開展的教學活動,已經無法取得應有的成效。文章首先概括了設計類專業的發展方向和特點,聯系實際情況,圍繞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構建及落實展開討論,最后歸納出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現實意義,例如激發教師積極性、提高學生自身水平、供從事與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的教師參考。
關鍵詞: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
在發展速度極快的當今社會,設計類人才對行業進步起到的推動作用逐漸顯露出來。各大院校在培養設計類人才時,自然需要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作為主要內容,選擇符合設計類專業特點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為社會輸送大量設計類人才的目標。在近幾年興起的教學模式中,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取得的成果尤為顯著。調查研究表明,能夠合理應用該教學模式的院校,針對設計類專業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往往可以取得超出預期的效果。
一、設計類專業的概述
(一)發展方向
現階段,各大院校所開設的設計類專業,主要包括景觀設計、展示設計、動畫設計和室內設計等,由此可見,設計類專業的特點可以被概括為應用面廣、實用性強。該類專業的發展,通常需要以所處時代的科學技術為依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電子媒介和光學媒介被大量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由此而衍生出的人機交互、網絡互動等教學模式,必然成為設計類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1]。
(二)專業特點
設計類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往往將實用性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出發點,正是因為如此,該類專業才具有了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特點,技術、藝術和科學均與設計類專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目前,各大院校的設計類專業,普遍以景觀設計、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專業為主,教學目標則主要集中在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的方面。例如:景觀設計專業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園林設計、藝術設計等;工業設計專業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工程力學、工業設計導論等;視覺傳達設計需要學習的內容,則包括版式設計、書籍裝幀等。這些專業均需要采用理論和實踐并行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藝術造型水平,還應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
二、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構建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是指,在面向設計類專業學生展開教學時,從教、學和競賽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以專業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活動,通過操作實訓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興趣,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加以培養,保證其成長為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
(一)確定競賽項目
各大院校從事與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的教師應對課程進行合理安排,將理論知識和校內外競賽相結合,選擇具有較高認同度的大型競賽,為學生提供將理論知識向實際生產力加以轉化的平臺,使學生通過參與競賽的方式,對市場需求具有更加明確的認知[2]。大一新生應當將小型賽事作為首選,在保證自身對所學內容具有的積極性持續高漲的基礎上,通過競賽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
(二)教、學與競賽相結合
設計類競賽的內容往往與時尚的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因此,教師更應當在競賽中融入該方向的設計與計劃。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多數教師將理論作為教學的重點,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趣,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開始為人們所熟知,實地操作在教學計劃中占的比重不斷上升。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教師將教學重心向競賽進行轉移,結合實際情況,完成對教學計劃、重點難點、課時安排的制定工作,著重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注意競爭意識的樹立,以選拔競賽代表為目標,參考教學目標,對代表所在專業乃至院校參與競賽的學生進行選拔,通過強化訓練的方式,使其滿足競賽目標和需求。
(三)對競賽成果進行匯報
競賽活動告一段落后,各大院校可以通過展覽的方式,匯報競賽結果,給予參與競賽的學生及教師相應的獎勵,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競賽的興趣,還有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其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與競賽相關的教學活動上。在對競賽成果進行匯報時,參賽學生還應當對競賽中取得的經驗進行總結,以提高自身的設計思維與實踐技能。
三、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落實
(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落實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前提,應當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并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具體來說,就是以社會各界對設計類人才具有的需求為依據,結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完成對課程的設置,保證人才培養方案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3]。各大院校應聯合校外組織制定技能競賽計劃,保證無論是競賽的時間還是競賽的內容,均能夠有效銜接。就讀于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所參與的校外競賽加以選擇,例如,動漫設計競賽、廣告藝術節等,上述競賽均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較為全面的展示。校內競賽則以設計展等競賽活動和專項技能競賽為主,該類競賽的目的主要是對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效加以反映,學生也可以通過參與競賽的方式,明確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對接下來的學習計劃進行調整。
(二)建設一體化的實訓體系
實訓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使其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仍舊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在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時,各大院校應重點關注實踐環境,與知名企業、行業協會聯手,制定工學結合的實訓體系,以實訓教學提出的要求為出發點,完成對實訓中心的構建工作,細分實訓項目與專業課程,將整合后的教學資源進行共享。通過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的方式,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對所學知識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具備社會所需的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三)完善所建立的教學實施機制
落實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關鍵,則是師生高漲的參與熱情,這又間接地強調了建立健全實施機制的重要性。一方面,各大院校應對組織機構進行調整,成立指導小組,負責競賽活動、專業技能競賽的規劃工作,成立工作室,負責輔導和訓練參賽學生,以學生自身的優勢為出發點,著重培養其合作精神及自主學習意識,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應有的提升。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與保障機制,將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納入日常教學計劃中,根據不同的競賽規格,對經費和獎勵進行設置,提高競賽成績在學生綜合測評中占據的比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風建設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便利。
(四)落實該教學模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其一,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商業賽事無法保證創意及參賽作品的質量,此時,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對題目進行深入探究,端正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從社會的角度出發,完成作品的創作,保證參賽作品對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其二,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學活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目標性較強,這就決定了在落實相關教學活動時,較易出現頻繁參賽,導致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的問題。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強度確定參賽的種類和數量,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自身的學習方式進行調整,例如,提前布置期末作業,使學生擁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創作出符合個人水準的參賽作品[4]。
四、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現實意義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將實踐教學作為導向,對職業基礎課、技術課和專業基礎課進行有機結合,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在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對教師改革具有的主動性進行充分調動。
(一)激發教師積極性
通過實踐能夠看出,以賽促教模式有利于激發教師積極性,使其真正融入到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另外,二次培訓對教師素質具有十分明顯的提高作用,因此,將賽事指導納入教師的考核范圍,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學生自身水平
以賽促學模式的作用,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展現自身才華的平臺,正因如此,在落實以賽促學模式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無法避免。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競賽的方式,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掌握理論和實際的對應關系,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學習理念與目標。另外,落實以賽促學模式,還能夠對學生積極性進行充分激發,使學生具備應有的創新精神,其綜合水平自然可以在大量的競賽中,得到反復的磨練及提升。
(三)推動設計行業的發展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有利于資源的有效整合,各大院校將現有資源與企業資源進行整合,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鍛煉自身能力的平臺,還為企業提供了能夠提高自身知名度及設計能力的全新渠道,即院校競賽。實踐表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推動設計行業的發展與設計教育的進步;其二,在競賽中提出具有潛力和價值的新型命題,將優秀參賽作品投入生產,保證企業擁有更加優秀的設計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精髓是將教、學和競賽相結合,在職業場景中將教學活動進行真實展現,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職業及實踐能力加以培養。實踐表明,該項教學改革活動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合理應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能夠實現有效培養設計類人才的目標,另外,這樣做還有利于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希望上文中討論的內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給教師以啟發,使就讀于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付金娣.民辦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以賽促學”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142-143.
[2]戴敏宏,鄭業芬.“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背景下動漫制作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良性示范機制[J].科技經濟導刊,2018(29):144.
[3]王丹.高職院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構建研究:以藝術設計類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44.
[4]戴瑾瑜.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以展驗學、以賽促學”實踐教學模式探索:以漳州城市職業學院文化藝術創意系為例[J].林區教學,2016(12):97-99.
作者單位: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