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后現代視域環境下,依托互聯網而興起的網絡綜藝節目如雨后春筍般的爆發,我們將在新媒體語境下來探討網絡綜藝興盛發展過程中的創新之處以及對繁榮發展的背景下所凸顯的問題加以反思。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 網絡綜藝 創新 反思
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微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媒介迅速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要工具,其及時性互動性以及開放性強,海量信息的網狀傳播搶占了廣播電視用戶市場,在無形當中削弱了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在這個大環境背景下,網絡電視節目開始崛起發展,隨著2013年的“限娛令”的出臺,各大衛視的綜藝節目銳減,且有了更多限制,綜藝節目獨播版權水漲船高,于是一些視屏網站就開始尋找新的出路,網絡自制綜藝應運而生。
一、網絡綜藝的發展歷程
從2007年搜狐視頻推出的《大鵬嘚吧嘚》開始,網絡綜藝節目影響力逐漸凸顯。在《大鵬嘚吧嘚》之前,各大視頻網站也有一些自制節目,但是觀眾群體有限,影響力不足?!洞簌i嘚吧嘚》以娛樂新聞為突破口,成為互聯網第一個影響力最大的脫口秀節目。從《大鵬嘚吧嘚》這檔節目,可以初步看出網絡綜藝節目的特點:真實、接地氣、有趣、客觀、有干貨。繼《大鵬嘚吧嘚》之后,網絡綜藝節目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涉及娛樂新聞、社會熱點、女性生活、音樂、文化、歷史……其中女性、情感、娛樂新聞、音樂等是最受青睞的主題。2014年的《奇葩說》的成功讓很多主流視頻網站看到了網絡綜藝的巨大潛力。這一年也被稱為之為“綜藝元年”甚至有人預測未來網絡綜藝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7億。《奇葩說》用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大的商業價值,第一季的廣告冠名是5000萬,第二季的廣告收入則破億,第三季廣告招商已經超過3億元。其廣告冠名成本比電視綜藝成本低。
《奇葩說》內容涉及婚戀、職場、社會熱點以及年輕人的亞文化,實現了網絡綜藝節目內容的自由度、開放度與深度的平衡。這檔節目的成功,告訴大家,網絡綜藝節目也可以擺脫低俗、狹隘,向更好、更精致、更大規模的方向發展。
2016年上半年,網絡綜藝節目有93檔,目前,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資本、電視臺、網站紛紛加入網絡綜藝節目制作中。
2016年上半年主要視頻網站紛紛推出多達幾十檔的網絡綜藝節目。騰訊視頻推出《拜托了冰箱》(第二季)、《約會吧!大明星》、《你正常嗎》(第三季)、《放開我北鼻》、《作戰吧偶像》、《Hello!女神》、《飯局的誘惑》、《拜托了衣櫥》等。愛奇藝推出《奇葩說3》、《偶滴歌神啊3》、《我去上學啦2》《大牌對王牌》《哇!大學生來了》《曉松奇談》、《流行之王》、《愛上超?!贰ⅰ妒齼|分貝——中華方言歌唱大賞》等。優酷土豆也推出《火星情報局》、《喜劇者聯盟》、《暴走法條君》、《潛行者計劃》、《國民美少女》等。到2016年為止,網絡綜藝正式迎來了他的井噴時代,迎來了網絡綜藝的春天。
二、網絡綜藝的創新模式
(一)內容上:解構“精英主義”,開啟祛魅化時代
被譽為“美國互聯網最偉大的思考者”的紐約大學教授克萊·舍基將互聯網的精神內涵概括為四個方面:平等、開放、分享、聚合。而網絡綜藝將互聯網的精神充分發揮,將“平等”這個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理念融入到節目當中,這就意味著原本高高在上的傳統媒體機構和專業人士走下神壇,通過祛魅化與普通大眾融為一體,例如《奇葩說》中除了馬東和高曉東是有影響力的明星以為,節目當中的辯手全部都是素人,在比如《火星情報局》中除了一些知名主持人以外還會請很多素人參與到節目當中,來進行火星情報局的提案,進行互動。甚至汪涵薛之謙等大咖明星不止一次的“惡搞”“自黑”:整蠱,讓明星完全褪去了平時光鮮的外表,明星平民化與素人完美的結合,使得網絡綜藝備受好評。再者,比如愛奇藝的自制劇《圓桌派》以主持人為主線,每期邀請有影響力的學者也好,明星也好,就當下一個熱點話題來進行討論,談談各自的看法,例如“藝考話題”“社會供養關系”等等,不僅僅拉近了受眾與嘉賓的距離感,同時還調動了受眾對熱門話題的好奇心,更具看點。其實,網絡綜藝之所以備受追捧,除了“祛魅化”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也就是“網感十足”,受眾可以隨時隨地參與互動,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交流,受眾為王的思想理念凸顯其中,甚至將受眾的喜好,定位為節目的核心,增強了用戶的粘性度以及活躍度,人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實時互動也是一大亮點。
(二)形式上:創造無線可能,實施制播分離
?
我我國電視業制播分離改革始于20世紀90年代,廣泛實踐還是在最近10年。各電視臺從傳統的自制節目到與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合作生產節目、再到向專業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定制或者購買電視節目,電視業制播分離多樣化趨勢不僅日趨明顯同時還深深影響了網絡綜藝的制作。當前網絡綜藝的制播格局是以大型視頻網站為主導,聯合多方資源,匯集平臺,資金人才等多重優勢??v觀互聯網視頻行業,優土集團,愛奇藝,騰訊視頻占據了大半壁江山,尤其是愛奇藝,建立了由工作室和節目研發中心兩大部分組成的自制團隊,同時大力推行“開放性合作模式”。2016年騰訊視頻攜手國內頂尖綜藝節目制作人成立了“嗨聯盟”,同時啟動首批網絡綜藝孵化“嗨基金”專注產業孵化。此外一些制作精良的優質網絡綜藝節目還實現了從網絡到電視的回流,例如愛奇藝的《愛上超?!愤x秀類節目,以及騰訊視頻的的訪談類節目《大牌駕到》紛紛在電視媒體上播出,國內多家知名節目制作公司,包括燦星,銀河酷娛,世熙傳媒等等都投身于網絡制作當中,綜合多種因素和機遇,網絡綜藝節目一路走高,不管是從節目還是內容上都呈現出專業化和精良化的趨勢。
(三)定位上:網羅新生勢力,捕捉年輕化群體
網絡綜藝是網絡視頻內容的一種,是新興的娛樂方式,其一方面擁有傳統電視綜藝娛樂性、內容廣泛性、形式多樣性的特點,另一方面擁有網絡視頻題材更廣泛、制作規模更小、內容更大膽、目標群體更細分、消費群體更年輕等特點。很多大熱的網絡綜藝節目的群體幾乎都是年輕群體,大部分集中在90后以及95后,網絡的節目也更加貼近大眾生活,例如騰訊視頻的《創造101》,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中國有嘻哈》、優酷獨播的《這就是街舞》、芒果TV的《向往的生活》等等,節目的定位全部放在的年輕人的身上,年輕化的群體是目前網絡綜藝的主要消費群體,這些節目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更加了解年輕人的訴求,網絡原生代的90后們,更加注重節目的感受與體驗這也就促進了網絡綜藝不僅在節目內容上不斷創新,同時更加注重用戶體驗,讓用戶完全參與到節目當中,在快節奏的社會當中,把握年輕動態,以互動體驗式的節目模式為創作核心,使得網絡綜藝更具多元化。
三、網絡綜藝繁盛背后的反思
與全球化的新媒體相關聯的微時代,帶來了文化生態與審美風尚的變化,以日常、感性、快餐、娛樂等為指征的消費效益原則,沖擊了以優雅、崇高、規范、秩序為核心的經典美感風尚。
邁克·費瑟斯通在《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中提到消費文化是后現代社會的動力,以符號與影像為主要特征的后現代消費,導致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消解,網絡媒體的泛娛樂化,產生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娛樂大眾、提高收視率的結果,而是嚴重扭曲了網絡的文化傳播功能,助長了社會浮躁風氣,降低了大眾的價值判斷、文化認知和審美功能。有娛樂,缺文化是現在網絡綜藝面臨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當前對于互聯網政策、內容的管理都相對寬松,在“收視率邏輯”的蠱惑下,喧嘩取眾者有之,獵奇造假者有之,更是惡化了網絡傳播的生態環境。其次,現在的網絡綜藝作為娛樂節目的先鋒派深受“后現代主義”文化的影響,凸顯出了“復制、拼貼、批量、同質化”等特點,很多綜藝節目內容空泛,隨意拼接,例如《火星情報局》每次提案的問題都十分無厘頭,張宇做特邀嘉賓時,因為語言尺度較大被大家戲稱為“老司機,而薛之謙劉維錢楓也經常做出不太得體的動作來自黑,例如薛之謙會耍賴躺在舞臺上,這些浮夸的動作使得受眾看了以后哈哈大笑,后現代主義更加注重感官的刺激,圖像試聽的快感,在新媒體語境下“圖像轉向”已經漸漸取代了“語言學轉向大力倡導個性化、游戲化來迎合當前的大眾審美。此外,網絡綜藝節目還面臨著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例如騰訊視頻在《偶像練習生》之后又新出了《創造101》,這兩個節目不管從參賽模式,到節目內容,到后期制作都幾乎一模一樣,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到優酷的《這就是街舞》都以“街舞”為切入點,再比如愛奇藝的《天使之路》《愛上超模》換湯不換藥的節目形式,甚至連參賽的選手都相同,使得大眾不免會出現審美疲勞。甚至在《拜托了冰箱》《姐姐好餓》這兩個網絡綜藝中還出現了過度消費明星的現象,也是因為節目內容的匱乏,看似美食類的節目其實內容毫無新意,而明星資源的壟斷性,例如薛之謙,大張偉,宋小寶都成為了綜藝節目的代言人,也直接導致了節目內容的雷同性。
回顧網絡綜藝的發展之路,分析網絡綜藝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網絡綜藝的發展,還是需要立足在有深度,有內涵,有厚度的節目內容上,網絡綜藝也要更加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輸出,既要弘揚正能量的信息也要烘托出輕松娛樂的氛圍,網絡綜藝不僅僅是以大眾娛樂為主,還要以多元化,生活化,傳遞精彩的看點與內容。我們除了要迎合大眾的審美需求之外,還需要做好把關人,把握好文化尺度,打造更多有創意,有新意,有意義的網絡精品節目,只有突破現有的模式,以較高的故事創意,價值輸出,精確分工,加強行業分工才能使網絡綜藝節目越走越遠。
注 釋:
① 騰訊網:《2016騰訊娛樂白皮書》,http://ent.qq.com/zt2016/white Paper/home_pc.htm。
② 凌晨:《廣電總局:電視不能播的網絡也不行》,《新京報》2016年2月28日。
③ 常江、楊奇光:《逆襲與轉型:視頻網站自制節目傳播現象解讀》,《新聞界》2014年第16期。
④ 顧曉燕:《視頻網站是否會取代傳統電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年第1期。
⑤ 21CBRkimm:《制作〈奇葩說〉“撕X”那家公司,要教你如何Nice》,《21世紀商業評論》2016年6月17日。
⑥ 楊光:《從招商“裸奔”到正式邁向“億時代”,網絡綜藝距電視綜藝有多遠》,《北京娛樂信報》2017年6月8日。
作者簡介:劉蕾,女,漢族,新疆藝術學院戲劇影視系17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