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閣
摘 要:在時代的發展中,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盛的根本,應當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建設。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文化自信對于民族興盛的關鍵作用,正所謂文化強則民族強。所以,現代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應當大力推行。各類文化藝術文化產業發展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其中,舞蹈作為文化產業中的典型類別,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需要對其產業化發展進行創新探討?;诖?,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分析。
關鍵詞:舞蹈;產業化;發展創新
中圖分類號:F26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7-0068-02
引言
舞蹈藝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中,舞蹈可視為最為重要的構成。在如今的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經濟正處在高速發展態勢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更多人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其中參與與欣賞舞蹈能夠滿足其一定的心理需求,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舞蹈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從各行各業的發展實情來看,產業化均為必經之路,那么中國的舞蹈產業化發展整體態勢如何、存在哪些問題以及今后如何發展創新,都是相關從業人員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诖?,本文主要結合中國舞蹈產業化發展創新展開分析,主要探究目前發展問題中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夠為我國舞蹈產業的健康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一、當前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
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舞蹈的產業化主要是指將舞蹈中所蘊涵的藝術價值與市場進行融合,從而將藝術價值以商業形式體現出來,通過舞蹈藝術的表達去轉化為商業利益,進而提高舞蹈產業的發展積極性,促進舞蹈藝術的良性發展。實際上,我國許多舞蹈活動都在政府的行政扶持與鼓勵下開展的,但隨著活動的資費需求水漲船高,而行政經費卻逐漸減少,兩者之間形成明顯的不匹配[1]。事實上,舞蹈的產業化并不需要政府過多干預,只需提供正確導向以及引導市場資金的注入,實現投資的開放性,便能夠吸引眾多資方投入,同時在良好的社會溝通下有效拓寬合作渠道??v觀我國目前文化產業,近年來發展極為快速,但由于舞蹈的產業化發展有一定的眼光局限,所以資方會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于容易進入市場的品類,而藝術底蘊更高的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雜技等受到的關注度卻遠遠不夠,這也對舞蹈整體產業的發展形成不利。因此,對于舞蹈產業化發展來講,一定要將其視作為集合體,保證制作、運行與經營的一體化,才能形成以舞蹈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滿足產業化發展需求。此外,隨著舞蹈產業化發展,也能助推更多優秀企業誕生,在龍頭企業的社會口碑形成下反哺產業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條。當然,目前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相關從業者一定要結合現狀去深究其中問題,找出舞蹈產業化發展的創新之路。
二、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的創新途徑
(一)打破傳統觀念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舞蹈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必須要更新傳統的發展觀念,跳脫出各種固有意識與顧慮,主動擁抱市場,這才是發展創新的根本。特別是在當今社會時代中,我國社會經濟水平呈快速增長態勢,因此對于藝術產業而言,必定要利用好我國健康的市場大環境,通過自身優勢與市場的結合去促進相關業務的開展。所謂“藝術搭臺,經濟唱戲”,便是藝術主動擁抱市場的最佳嘗試,也是兩者同步發展的真實寫照[2]。長期以來,我國許多舞蹈藝術團都基于文化市場思維去找尋自己的正確定位,貌似用全新理念去尋求多元模式的轉型,但大部分團體都耗費了大量投入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資金大多數流向運作環節,將重心聚焦于投資方規定的指標完成方面,如演出場均人次需要達到多少等等,當然也有部分舞蹈團體更看重組委會肯定,爭取拿到代表能力的獎杯。而實際上,不管是出于上述哪種目的,實際上對舞蹈的產業化發展都會形成負面影響,因為大多數為個人利益與面子工程,并未直接觸及到藝術內核,所以在個人藝術能力為提升的基礎上,是無法打響自身品牌的,即便前期利益明顯,但不利于可持續發展,這便是目前傳統思想觀念的弊端所在。因此,要想推動我國舞蹈的產業化發展創新,就一定要打破這種傳統思想觀念。
我們以上海某舞蹈有限公司為例,其作為我國第一家舞蹈專業公司,在早期業務開展中,同樣將獲得市場份額視做其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目標。因此,為了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該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在市場推廣上,盡管前期能夠獲得不錯效果,但由于對個人素質提升有所忽視,這種模式顯然無法持續下去。通過大量研究,團隊一致認為,市場份額固然重要,但文化藝術產業歸根到底要看作品。因此,該企業將資金投入目標進行調整,聚焦于舞蹈作品的創作,從而創做出了《紅樓夢》、《霸王別姬》等市場反響非常好的舞臺劇[3]。與此同時,企業再次將部分資金分配到市場推廣環節中,從而憑借作品積累的口碑獲得了更多市場份額,不僅完善了自身產業鏈,也提升了品牌效益。
(二)重塑創作理念
唯有通過良好的創作,將好的創意轉變為舞蹈藝術作品,才能煥發出藝術光芒,獲得市場的認可與欣賞著的青睞。作為一名優秀的舞蹈創作者而言,其思維需要保持足夠活躍,不得局限于現有作品,應當勇敢地嘗試一切可能性突破。從當前的市場需求進行分析來看,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需要認真研究觀眾喜好,并且要保證雅俗共賞,不得一味追求“陽春白雪”,而將自己束之高閣。此外,也有部分創作者會認為獲獎是最佳肯定,當然獲獎是對能力的認可,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舞蹈的產業化發展不能可以去追求藝術層面的高度,需要在保證藝術表現力的前提下去考慮市場接受度,所以不得將重點顛倒,這也是舞蹈產業化創新途徑的必由之路。
此外,在眾多制約我國舞蹈產業化發展的因素中,創作者對傳統中國舞蹈的認識是關鍵因素。許多創作者認為中國傳統舞蹈不適合于敘事情節表現,所以會將重點傾向于情感與情緒的表達。而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都有著豐富的舞臺表現力,并且在情節表現方面也有巧妙構思。所以創作者需要結合舞蹈作品的創作理念與市場反饋去找到平衡點,從而以最易于市場接受的方式去表達個人藝術理念,以市場反響作為評斷作品質量的主要標準。如此一來,市場投資者便會提高對舞蹈產業的重視,認可相關作品,從而為產業發展投入資金。
以上述上海某舞蹈公司為例,其制作出品的《紅樓夢》舞蹈作品不僅有著極高的專業性,同時也在燈光、舞美等方面做出了創新,特別是在“黛玉葬花”選段當中,“桃花雨”的舞臺效果設計瞬間吸引了觀眾注意力,有效提高了該舞蹈劇的可看性,也讓舞蹈藝術不再像以前那樣高深莫測,基于視覺享受便帶給觀眾好感[4]。此外,該舞蹈劇以擁有群眾基礎的四大名著《紅樓夢》為創作藍本,也與市場需求相符,有效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三)構建營銷機制
在如今的社會新形勢下,舞蹈產業的業務發展一定要重視營銷的作用,特別是在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背景下,要想獲得更多的關注度,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去主動求變,而具體應當在管理與營銷方面有所改變,以利于我國舞蹈的產業化發展創新。從目前我國舞蹈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大多數的舞蹈隊伍管理依舊沿用“家長制”模式,管理伴有濃重的行政化色彩,這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顯得格格不入,所以需要進行切實可行且合理的轉變。
用戶作為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重要要素,他們不僅僅是消費主體,同時也是助推產業發展的源動力,因此在舞蹈產業化發展的創新之路上,一定要與觀眾構建良好的溝通機制,在積極營銷下去搭建有效的交流橋梁。因此,演出經紀人作為營銷機制中的關鍵人物,各個舞蹈演出團隊都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去組建自己的經紀人隊伍。而經紀人的主要工作便是通過市場信息的收集獲取,幫助團隊實現演出市場化與產業化。正如其他行業一樣,演藝界、證券界等,其發展歷程早已說明了經紀人的重要性。因此,處在新時代的舞蹈藝術,要想實現產業化發展創新,則需要構建專業的經紀人團隊,通過可行營銷機制的制定去促進其產業化與市場化的發展。
(四)重視市場價值
許多舞蹈藝術人員更加關注藝術層面的內容,對于市場化行為并不重視,甚至會心生抵觸,這實際上也會制約舞蹈產業化發展。因此,新形勢下的舞蹈從業人員需要提高對市場價值的重視,重新審視贊助商、主辦方及資本的重要性,要將市場份額視作為評判舞蹈藝術的標準之一,有效促進舞蹈業務的整體發展。
不管是舞蹈團體管理人員,還是舞蹈專業演員,或者是經紀人,都應當充分結合市場需求去重新塑造舞蹈產業化發展的思想觀念,立足市場經濟基礎去指導舞蹈表演,配合市場方面去完成相應的業務指標。而對于管理人員來講,舞蹈團隊的管理模式也要順應市場有所變化,不能沿襲過去行政化的問題處理方式[5]。同時,要多傾聽市場的意見反饋,結合自身的業務開展去作出相應調整。對于舞蹈專業演員來講,更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觀眾的體驗,綜合用戶反饋去研究作品的展現形式,通過表演水平的提升去完善作品,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只顧表演而“兩耳不聞窗外事”。對于經紀人來講,要意識到舞蹈藝術的特殊性,在向市場進行營銷推廣時,要協助團隊做好細致化的產業化發展工作。
參考文獻:
[1] ?陳娟.淺析中國舞蹈產業化的發展創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1):138-139.
[2] ?張永紅.小議中國舞蹈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J].中國電子商務,2012,(17):242.
[3] ?于洪燕,代海峰.方興未艾的中國舞蹈產業[J].商情,2010,(37):126.
[4] ?于洪燕.中國“舞蹈產業”初探[J].文藝生活旬刊,2011,(6):102.
[5] ?郭燕.逃離零下十度的蟄伏 亟待產業化的舞蹈營銷策略[J].舞蹈,2013,(3):24-25.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