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張媛 吳健 王暉
摘 ?要:“互聯網 + ”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不僅推動了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也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創新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是每一位會計教育者都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會計教學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8年度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院級課題《高職院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應用研究-以《會計基礎》課程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YJ201804。
2015 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這預示著“互聯網+”走進了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給當今社會發展帶來了重大的變革。
“互聯網+教育”更是對傳統教育帶來極大挑戰,它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隨需學習,學生的學習時間、地點、內容、方式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同時它也對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會計作為經濟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如何適應新的形勢,進行會計教學改革成為了會計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
一、樹立“互聯網+”教育理念
全體師生都要樹立“互聯網+”教育的理念。過去,學生和教師需要面對面、口口相傳,而當下,“互聯網+”教育,讓人人能夠隨時、隨地、隨需開展學習,“互聯網+”教育已經改變了整個教育生態。
過去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活動以教為中心,學生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就行了,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但現在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知識,獲取能力。
過去評價一節課的好壞,主要看教師講得好不好,也就是看教師這個主角表演的怎么樣。現在評價一節課的成敗,主要是看學生接受的怎么樣,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么技能,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主體地位的發揮。
過去學情的分析主要靠教師的觀察、經驗和責任心。但教師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沒辦法準確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然而在教育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的時代,我們可以借助大數據工具,采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數據,形成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可視化分析,幫助我們充分的了解學情。
二、加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應用
2013年是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元年。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8月,我國460多所高校已建設3200多門在線開放課程。這種新型課程與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和學校的圍墻,實現了大范圍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打造精品開放課程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提高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講課風格,如何能更精彩的講解所授內容,是每位老師的追求。過去教師借助的工具只有黑板、PPT,現在隨著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手段可以輔助教師進行教學,如MOOC、微課、微視頻等,這不僅有助于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還有助于課堂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第二,要構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團隊。團隊中包括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師和助教老師。課程負責人主要把握課程建設方向,掌握課程發展前沿,明確團隊責任分工;主講教師主要進行課程微視頻制作、PPT制作和課程題庫建設等;助教老師主要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日常答疑,組織開展線上討論等。所以這支隊伍既要包括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扎實專業功底的老教師,也要包括懂得信息化教學的中青年教師。
第三,要改造教學環境,加強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要實現在線開放課程的廣泛應用,首先要保障校園無線網絡的全覆蓋。學生和教師可以隨時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例如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實現課堂翻轉,利用藍墨云進行提問,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薄弱點,進而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有針對性的突破重難點。
三、創新教學模式,完善課程體系,實現分層教學
第一,創新教學模式
“互聯網+教育”使慕課、微課、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也讓“隨時、隨地、隨需學習”的理念變為了現實。現在的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手段,利用互聯網能夠獲得海量的學習資源,所以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教師的追隨者轉化為知識、能力的創造者。
第二,完善課程體系
目前開設會計專業的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開設的課程包括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在課程設置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核算能力。對“移動互聯網”的相關學習只停留在會計電算化和基本會計軟件操作這個最基礎的階段。
第三,實現分層教學
會計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同。過去,教師在講課時不得不均衡考慮,左右兼顧,但仍然會出現,基礎較弱的學生學不會,基礎較好的學生學不夠的現象。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互聯網+”會計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實施分層次教學。學生可以通過在線開放課程提前預習,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多聽幾遍知識點視頻,教師課上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突破重難點即可。在任務設置上,可以將課程任務分為“基本任務”與“提高任務”。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完成基礎任務即可,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拔高,完成提高任務。學生從網絡終端獲取學習資源,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選擇,從而實現了個性化學習。
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作為一名會計教育工作者,我們在會計教學中,要充分的利用好互聯網技術,轉變教學思維,進行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宋建琦,“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創新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5)
[2]陶志勇.“互聯網 +”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新思路 [J].科教之窗,2018(8)
作者簡介:
劉 ?琳(1982-),籍貫:河北石家莊,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及財務理論研究。
張 ?媛(1981-),籍貫:河北石家莊,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及財務理論研究。
吳 ?健(1976-),籍貫:河北石家莊,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及財務理論研究。
王 ?暉(1980-),籍貫:遼寧蓋州,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