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將社區居家養老作為主要發展方向,指出應鼓勵和引導低齡老年人為高齡老年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務。居家養老應當以家庭為核心,社區服務體系為依托,完善老年人日常生活。研究選擇老年人生活社區中的公共空間為切入點,從中把握老年人在生活方面心理層面等存在的基本問題,尋求解決策略。以此為基礎,探索老年人身體與心理健康發展,積極參與社會交往,從中尋求存在感、價值感、與認同感的環境設計方向。
關鍵詞:居家養老 公共空間 老齡化 措施
一、老齡化趨勢與居家養老便宜性
1、21 世紀初,我國隨著時代的發展的老齡化問題也隨之而來,2000 年,我國六十五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無限接近 7%,而在 2005 年的人口調查中,我國的六十五歲及以上老人已經突破一億人口,占到當時全國人口的 7.7%,表明人口老齡化趨勢已經無可避免。2018 年的中國養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6.57 萬億元,在三年之后預計可以達到 8.81 萬億元,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攀升,養老問題也隨之而來。
2、居家養老作為我國老年人選擇較多的養老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小型化,家庭核心化發展趨勢正沖擊著原有的居家養老發展體系。雖然在傳統意義上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還在,但是伴隨著家庭結構社會發展的原因,居家養老的養老需求難以被滿足。社區養老作為居家養老的一個組成部分,依然以家庭為核心,社區服務為依托。在功能上彌補了家庭養老,不能及時人文關懷。
二、社區老年人在公共空間中的行為特征分析
老年人在居家養老生活中根據實地調查發現,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中,對公共空間使用的需求時段集中,社區公共空間不僅僅應當承擔著活動娛樂的功能。滿足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公共社區空間應該既能促進老年人參與其中交往鍛煉,休閑娛樂。也需要成為為老年人提供愉悅身心,提供證明自身力所能及的場所。
研究過程中發現,社區內部老年人根據年齡行為階段可以分為,五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低齡老人,六十六歲至七十四歲的中高齡老人,八十五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這三個階段的老人在社區活動中均有不同的行為習慣及活動時段變化,低齡老人不僅需要個人娛樂空間,同時在社區活動時還承擔帶孩子的職責,所以這類老人的空間需求可能還伴隨著幼子的活動安放。中高齡的老年人活動特征更趨近于個人,交流與個人健身運動居多,不同年齡階段了解社區公共空間老年人使用狀態是對后期設計策略研究的理論根據。
三、社區公共空間老年人使用現狀分析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行為種類多樣,就餐,休憩等生理需求行為,醫療,洗浴等功能需求行為,交流休閑,健身娛樂等愉悅行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而在養老服務設施中應考慮需求的多樣性,營造種類多樣性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社區公共空間。
實地調研過程中,對空間的現有設計與老年人滿意程度了解訪問評估,發現現有社區公共空間內部,普遍反映出空間劃分不合理,舒適度不高,滿足老人交往交流的空間也不足,更為嚴重的為社區內部公共空間存在安全隱患,設施的數量不足,空間尺度也相對不合理情況。被訪問社區問卷調查中顯示:68%的老年人選擇社區內部住宅樓前的綠地或通道為活動場所,27%的老年人在社區外部的街道或鄰近區域公園活動,原因為距離較近和社區內部功能活動空間無法滿足其需求,余下的老年人則是選擇隨意活動或留守在家,不遠出行。由此現狀分析可以探尋出老年人對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和渴望。針對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將設計策略調整適宜方便老年人居家養老生活。
四、便宜性居家養老社區公共空間更新設計思路
綜上所述,基于老年人居家養老生活的便宜性設計,老年人在社區公共空間中的交往交流,生活娛樂功能與設施的配套更新應當被滿足。圍合的社區環境能很好的迎合老年人安全感需求,社區的近距離優勢應當多被利用選擇。對于設施設計的更新,在硬件上應增加門廊與通道的遮陽措施,老年人喜愛散步停駐,方便的遮擋空間能緩解惡略天氣對老年人的影響。增加綠植占地比。增設垃圾箱擺放,公共藝術品擺放。增加社區文明美觀程度,吸引老年人活動。在心理層面上,增設更多的洽談休憩區域,為帶小孩的老人提供幼子游玩與老人休憩空間,并倡導低,中,高齡化老人互幫互助,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加自我認同感。
五、結語
中國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化的今日,本文基于當前我國老年人樂意選擇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模式,通過對老年人社區公共空間行為特征分析。探索其需求,并提出適宜的更新解決方案,旨在希望為國內該類型社區公共空間宜居便宜性提升做出參考。
參考文獻:
[1] 鄔滄萍.中國特色的人口老齡化過程前景和對策[J].人口研究.2004(01)
[2] 孫澤宇.關于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與對策的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02)
[3] 杜鵬.北京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變化[J].中國人口科學.1998(02)
[4] 陸杰華,白銘文,柳玉芝.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研究[J].人口學刊.2008(01)
作者簡介:周姝含(1994.10~),性別,籍貫(河南省開封市),(學校:鄭州輕工業大學),學歷(2017級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