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創新創業是各高校工作的重點,特別是商科類專業,具有創業的專業優勢,更加重視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在眾多影響學生創業績效的因素中,創業生態環境的作用尤為突出。為此,商科類專業要通過優化創業生態環境提升學生的創業績效,具體策略包括:創建校園創業文化、建設創業孵化平臺、拓寬專業融資途徑。
關鍵詞:商科;創業;生態環境
課題項目:本研究系2019年全國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校學生自主創業發展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的主要動力。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因素眾多,而創業生態環境的影響作用尤為突出。特別是商科類專業,本身具有獨特的創業優勢,學生的創業活動狀況直接影響專業的競爭力。當前,學者們在創業研究上取得了既定的成果,為本研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但是,針對商科類專業創業生態環境的研究成果很少,盡管眾多研究者普遍提出創業企業的外部環境影響創業績效,卻沒有針對高校創業環境展開研究。為此,本研究針對商科類專業的特色提出提升創業績效的生態環境建設策略,以期提升學生創業成功率,激發學生創業積極性,進而實現學生的持續創業。具體措施包括:
一、創建校園創業文化
校園創業文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提升創業能力。校園創業文化的構建要做好兩手抓:“一手抓創業指導老師,一手抓學生”。抓創業導師,主要是鼓勵其在職期間自主創業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即鼓勵創業導師在不耽誤正常授課、指導及學校其他常規工作的前提下保留現有的職位與職稱,開展校外的自主創業活動,同時學校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促進教師科研成果的轉化,以便更好地服務和指導學生的創業活動。抓學生,主要是開設具有指導性的創業課程,舉行具有實際意義的創業講座和創業比賽等,如開設創業管理課程,指導學生如何準備創業、管理所創企業等;定期舉辦創業講座,請知名創業家或者創業校友為學生講授創業經驗,解答創業疑問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個級別的創業競賽,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建設創業孵化平臺
創業孵化平臺是高校學生創業必不可少的實踐平臺,通過平臺能夠提高創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創業成功率,是學校開展創業指導的重要平臺,決定著學校的創業教育質量。創業孵化平臺的建設,關鍵是明確其定位,包括構建主體定位、服務對象定位和功能定位。創業平臺的構建主體因投資者不同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如學校自管型、校企共管型等,但主要是高校開展建設工作和協調工作,因此構建主體就是學校;服務對象,很明顯就是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創業意愿或者發現創業機會并進入孵化平臺開展創業活動的學生;功能定位,創業孵化平臺是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的場所,是在校學生的創業孵化器。
為了確保政府、企業、學校之間能夠保持高效合作和深度互動,充分發揮三方協同效應,學校要建設創業孵化平臺的協同機制,包括學校內部協同、政企校三方聯動的外部協同兩種機制。內部協同機制,即學校應從制度方面做好安排,構建內部機構協同,如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制定定期聯席制度,明晰各個機構的職權等;另外構建內部運行機制協同,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創業理論課程建設、增開創業實訓課程等。外部協同機制,包括政企校三方的平臺協同、服務協同和融資協同。平臺協同,即政府和企業要積極參與學校平臺構建工作,同時學校要完善孵化基地的信息服務建設,實現基地內外各類信息的互通有無,推進信息共享;服務協同,即政府要為學生創業活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企業則要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指導服務,包括項目選擇、運行管理、風險評估等服務;融資協同,即協同三方力量為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扶持,包括三方共建創業基金、指導學生有效利用天使基金和風險投資、完善擔保政策和信用建設等。
三、拓寬專業融資途徑
首先,學校要創建能夠滿足學生創業需求的專項基金,如創業啟動資金、創業扶持資金等,既可以幫助學生啟動和運營創業項目,又可以扶持學生度過資金困境,特別是那些有巨大市場潛力,但資金回收周期長,且學生面臨融資困難的項目。與此同時,學校可以組建專業的創業基金委員會,如大學生創業基金委員會,以指導學生創業基金的創立、運行與管理。特別的,學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管理和人才方面的優勢,由各專業骨干教師成立創業基金委員會專家團隊,發揮專業教師的專家指導作用。進而在此基礎上,拓展和增加成員的領域與數量,包括企業家和創業者,為創業學生提供技術指導,提升學生的創業技能和創業積極性。
第二,學校可以主動與企業、社會機構及創業協會等組織聯系以贊助創業比賽的形式融入到學生創業活動中,提升學校對創業扶持的強度。創業競賽是學校創業活動的關鍵環節,能夠融合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讓參與創業競賽的學生能夠全面地體會創業歷程;能夠指導參賽學生明晰創業思路與創業計劃,通過自我陳述展示參賽項目的優勢與競爭力,同時,在答辯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完善創業計劃,為將來的創業實踐奠定基礎,以便更好地揚長避短,提升創業績效。
第三,爭取高校專項資金,積極吸納社會捐贈。高校專項資金主要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專項創業資金,是以激勵學生自主創業,激發創業熱情,緩解創業資金困難并促進創業成功企業持續發展為目的的專項資金。社會捐贈的來源比較廣泛,包括利用學校校友資源籌集創業資金的原始部分,利用師生資源搭建良好的政府——高校合作平臺,充分宣傳、鼓勵社會各階層包括個人、企業、社會機構無償捐贈資金;利用國家稅法相關捐贈免除個人、組織所得稅的利好政策吸引各大企事業單位捐贈資金等。社會捐贈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大部分的資金困難,走出創業困境。
參考文獻:
[1]蔡莉,彭秀青等.創業生態系統研究回顧與展望[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1):5-16.
[2] 沈鑫泉.生態環境視角下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策略[J].中國青年研究,2015(12):77-81.
[3] 孫鳳娥,蘇寧,江永宏.高校創業生態系統:組織結構及運行模式[J].現代教育管理,2016,0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