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
摘 要:合作學習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常用的學習方式,如何提升合作學習任務中學生參與度?以這樣的視角觀察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二十四節氣玩中學》,在綜合實踐活動合作學習任務中提升學生參與度的策略:學習任務明確、教師指導有效、組員分工具體。
關鍵詞:合作學習; 學生參與度;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98-001
一、主題解讀:何謂“合作學習任務中學生的參與度”
(一)何謂“學生參與度”
學生參與度,是體現學生課堂主體性的重要指標。學生參與度包括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
1.參與的廣度:指參與的人數、時間的多少。
2.參與的深度:即參與的質量,深度是指學生是否涉及深度思維,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經歷挑戰等等。可以分四個層次:(1)始終游離狀態;(2)基本沒有變化,看上去是參與了;(3)有表層的變化;(4)有深層變化,經歷了挑戰,參與后有提升。
(二)合作學習任務
“合作學習”是指為了達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式學習。“合作學習”是小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常用的學習方式。
二、研究過程
(一)量表開發
前期,我們觀察小組確立了以“合作學習任務中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度”為觀察主題,并研制了觀察量表,對組內成員在不同的合作學習任務中“參與廣度”(即參與人數)和“參與深度”(分四個層次:始終游離、基本參與、表層參與、深層參與)兩個維度進行觀察記錄分析。
(二)課堂觀察與材料整理
課前我們進行了分工,12名觀察者對40位學生(全班分6個合作小組,每組6-7人)進行一對三或一對四的近距離觀察。
三、觀察的結果和分析
本次觀察主要圍繞(1)“學生參與面廣嗎?”(2)“學生參與的質量高嗎?”這兩個問題展開,在三次合作學習任務中,我們看到了學生怎樣的表現呢?
【第一次合作學習:二十四節氣排一排】
本合作學習環節的目標是:誦讀《二十四節氣歌》,快速、準確地找到某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相應位置。課堂伊始,閔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節氣習俗“立夏吃蠶豆飯”引出“節氣”;接著,通過誦讀節氣歌全面了解“二十四節氣”的正確順序;最后以游戲的形式分紅藍兩隊將二十四節氣排一排。
在這個合作學習環節,全班40位學生戴上頭飾離開座位,尋找自己的正確順序,從參與的廣度看,學生參與率100%。從參與的深度看,無人“游離”;6人“基本參與”,能站到隊伍中,但站隊不太積極,或站隊有誤;20人“表層參與”,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14人“深層參與”,不但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還能幫助其他人調整順序。
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14人達到“深層參與”,不僅自己站隊正確,還能友情提示組員的站位。本合作學習任務中引入紅藍兩組競爭的機制,學生參與度比較高。
【第二次合作學習:地球位置辨一辨】
本合作環節分兩步走:第一步小組討論用最簡單的方法將一張圓形紙平均分成24份,并用線條表示出來。第二步將寫有二十四個節氣的貼紙,貼到相應的位置。
從參與廣度來看,每組均有一名學生游離在外。從參與的深度看,全班有6人處于“游離狀態”,自己忙自己的事情;18人處于“基本參與”,能跟上小組合作學習的節奏;8人“表層參與”,基本完成合作;8人“深層參與”,能有創意地將圓紙24等分。
對數據分析得出結論:主觀原因可能是學生學習能力弱導致沒有很好融入合作環節。從客觀角度看,組長在分配任務時沒有根據同學的能力差異、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等進行分工,積極主動、好表現的A女生和B男生搶先挑了自己喜歡的任務,沒有對學習能力弱的同學有所幫助。如果活動前,先在組長帶領下有序根據組員特長和崗位需要進行分工:一人折紙,一人畫線,三人貼節氣,一人展示。那么合作學習參與度將大幅度提升。
【第三次合作學習:九九消寒盼一盼】
學生在老師帶領下賞析“九九消寒圖”,合作繪畫制作一張“正確、美觀、創意”的“九九消寒圖”。
從參與的廣度看,人人都動起來了。但從參與的深度看,全班有12人處于“游離狀態”,全程未發言;22人處于“基本參與”和“表層參與”之間;6人主導整個小組,處于“深層參與”。
對照數據分析原因:10分鐘時間小組合作完成一張“九九消寒圖”,對五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太大,從商量確定主題、設計、繪畫,最終完成作品,難度大、時間不足,導致大部分學生只是面上參與一下而已。
四、觀察反思
(一)學習任務明確
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設計這幅圖,圍繞這個主題,如81天背單詞、背古詩、看書等具體的學習活動,繪畫時可以結合主題,看書的可以畫書,運動的可以畫體育用品,這樣更有創意。
(二)教師指導有效
每一個合作環節都需要有明確的評價任務,閔老師以任務單的形式提出了具體的活動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具體操作方法,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合作學習。老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對學生的合作過程給予密切關注,及時發現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把握時間、進度和方向,通過評價進行學習任務的調整。
(三)組員分工具體
合作學習開始之前,引導小組圍繞任務討論組員的具體分工,確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一次合作中的角色要固定,在不同的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內設置的崗位分工也有所不同,多次合作中角色可以輪換,學生體驗不同角色崗位。安排優秀學生幫扶組內學困生,盡量做到“組內異質,組際均衡”。在不同的合作階段也需要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合作內容,小組人數也要是具體情況而定,每個學習小組的人數常規為6-8人,有時也可以再細分成3-4人的小組,或者兩兩合作。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也有利于組織之間的互動。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重點自籌課題“兒童合作學習驛站構建的實踐研究”(編號:XC-b/2018/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