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萍
摘? 要? 設計是一種源自靈魂的創造,而趣味則是精神愉悅的催化劑,趣味性設計能夠使人感到快樂,從而引起興趣。每個人會被某種趣味性所誘惑,所以趣味性的設計便在于以人為本,專注于感情的引導,紫砂壺可以通過趣味性的造型來傳達創作者風趣幽默、詼諧調侃的情感信息,這些抽象的信息需要被賦予靈魂,這便是紫砂壺作為設計承載體的特殊之處,傳統紫砂壺造型的趣味依托于文人性,在泛文人化的當代社會,如何設計和創造出符合時代風格的有趣紫砂壺,正是我們所要思考的。
關鍵詞? 趣味性;設計;紫砂壺;文化;
傳統紫砂壺之所以受歡迎,與文人階層的關注、參與密不可分,在宋明交替之間,飲茶方式從古老的團茶向散茶過渡,這給紫砂壺的誕生創造了契機,其后時壺、曼生壺,再到近代的顧壺等等陸續誕生,每逢時代的節點,總會有閃耀著光輝的茗壺誕生,這些作品誕生的背后實際上就是掐準了當時社會和文化的需求,含有當時的人們無法拒絕的趣味性。
很多人大概會以為,所謂藝術作品的情趣是單指情感中積極的一面,但實際上并非如此,例如顧景舟大師就曾制作過的“鷓鴣提梁壺”,這件作品就并沒有包含積極快樂的因素,相反它代表了顧景舟大師內心情感的憂傷,所以在創造紫砂壺的情趣設計時,并不局限于快樂的情感,而是要融入能引起人興趣的情感設計,作品“靈猴攬月壺”就是基于這一點創作而成的。
作品“靈猴攬月壺”的創作靈感來自于耳熟能詳的“猴子撈月”,這其實是一則典故,典出《法苑珠林·愚戇篇·雜癡部》,這則典故本身就是一個詼諧的故事,每個人都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猴子拼命在水中撈取月亮的畫面,每個人都知道它,但同時每個人也都知道這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故事。這種共同的思想感情就構筑了一種基本的輪廓,在設計中我們稱之為情感的共同性,在這件作品中,就需要通過茶壺的線條走向勾勒出這種共同性。但猴子撈月亮是一種動態行為,紫砂壺則有著基本的組成結構,如何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正是整體趣味設計成功的關鍵。
從壺身筒的結構看,壺身呈一個半月,壺蓋采用嵌入式,使“半月”的形態更為完整,壺鈕是雕琢半開的如意蓮花,既似如意又是蓮花花苞,暗接的壺流短而緊湊,流與壺身過渡的角度很大,所以顯得更為舒緩,壺把則是整件作品雕琢演繹的重點,在以往傳統的創作當中,很少有將壺把作為整體演繹的中心設計的,這似乎有違一貫以來的紫砂壺設計思路。但只要重新審視一下這樣的造型就會發現,其實從茶壺的整體結構來看,“靈猴攬月壺”基本保留傳統紫砂壺的特點,素面素心、結構緊湊、過渡順暢自然,僅僅是壺把肩上有所不同,而壺把的造型并未詳細描述出任何事物,而僅僅只是一個略顯抽象的缺月圓點綴在壺把之上。抽象的造型單獨來看并不指代任何事物,局部結合壺把,依然無法讓人理解其內部是否有清晰的指代,唯有結合茶壺本身整體來看,我們才能看出壺身半圓即半月,壺鈕蓮花,蓮花生在水面之上,而半月在蓮花之下,這就表明這是水中之月,猴子在往水中撈月亮的時候,必然是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面之上,壺把的指向也就變得十分明顯了。
從整體的造型來看,其茶壺各個結構并未產生明顯的割裂,并不是為了借用典故而強行將某一種形象糅合到整個茶壺的結構之中,而是順勢而為,將原本茶壺上的飛把設計加以強化,令其看起來就如同猴頭,做出形態上的引導。抽象化的設計,不僅能夠簡化種種多余的雕琢,更是保留了紫砂壺一貫的簡潔古樸的老味,同時從形象的探究過程中誕生了趣味,能夠引起人的興趣,享受到“賞”、“用”、“玩”之樂。
最后,讓我們回到茶壺本身,為什么在探究茶壺抽象輪廓的過程中會產生樂趣呢?這當然是由于茶壺的輪廓并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輪廓造型,其背后有著豐富的文化元素作為支撐,正是看清楚了造型所代表的典故,明白了其中道理,人才會會心一笑,將壺持在手中反復摩挲,這既是賞又是品,賞的是形,品的是性,微妙的情感由此縈繞其中。紫砂壺的趣味設計之所以能夠有趣,離不開文化的融入,只有文化才是紫砂藝術不斷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