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歷史成本難以滿足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未來發展情況的合理預測,因此公允價值計量應運而生。中國新會計準則發布后,在很多個具體準則中均涉及到了公允價值的運用,文章從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出發,詳細論述了公允價值的函義及運用等,分析了公允價值運用的意義以及現階段的不足,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公允價值;運用;意義;不足;建議
在對公允價值的運用研究方面,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一向走在世界的前端,他們認為公允價值是一個重要的計量屬性并加以充分運用,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開始遵循國際標準,引入公允價值的概念,對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進行深入研究,財政部在新會計準則中明確了公允價值是會計四大計量屬性之一,并在對公允價值在具體標準中的應用做出了相關規定。
一、公允價值概述
(一)公允價值的涵義
所謂公允價值,企業會計準則中給出的定義是脫手價格,即當出售資產或轉移負債時可以收取或要求的價格。公允價值計量有四個基本要求,一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資產或負債;二是有序交易適用于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三是有序交易發生的最有利市場或主要市場;四是主要市場或最有利市場的參與者。
(二)公允價值的運用要求
目前的中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使用還是比較謹慎的,并對公允價值的運用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條件,只有在市場活躍且可連續獲得并可靠計量公允價值的情況下,公允價值才能用于后續計量。
(三)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
公允價值的運用較為廣泛,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股份支付、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職工薪酬等各項具體準則中都有相關應用。
(四)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
包括估價技術法、市場價格法和類似項目法。由于人們通常更有可能接受公開的市場價格,因此首選方法為市場價格法,在找不到公開市場價格的情況下,往往采用類似項目法,通過設置一系列嚴格條件篩選出具有公開價格的類似項目,以類似項目的公允價值來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在上述兩種方法均不可用時,則考慮采用估價技術法,充分估計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
二、公允價值賬務處理實例
甲公司與乙公司采用非現金模式交換資產,甲公司換出資產為其工作設備,賬面價值為80萬元(原值100萬元,累計折舊20萬元,期末未計提減值準備),公允價值為120萬元,乙公司的換出資產為存貨不銹鋼一批,賬面價值為90萬元,公允價值為100萬元(不考慮增值稅等相關稅費),甲公司換入不銹鋼作為生產用原材料,乙公司換入設備作固定資產使用,乙公司另需支付20萬元作為補價給甲公司。
該例題的賬務處理如下:
首先,甲公司收到的補價占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的比例=20/120=16.67%,小于25%,符合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條件。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為:借記固定資產清理80萬、累計折舊20萬,貸記固定資產100萬; 借記原材料100萬、銀行存款20萬,貸記固定資產清理80萬、營業外收入40萬。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為:借記固定資產120萬,貸記主營業務收入100萬、銀行存款20萬;同時結轉成本90萬。
三、公允價值運用的意義
(一)合理反映資產內在價值
我國過去一段時間對資產價值的計量原則是歷史成本。歷史成本不涉及后續計量問題,在幣值與物價穩定的假設條件下,的確是一種能夠客觀計算利潤的計量模式,但若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市場價值與原賬面價值可能會有很大差距,歷史成本數據提供的信息可能就會與現實脫節,資產的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其在市場中的價值,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則避免了類似問題,公允價值反映的是當前的市場價值,交易環境通常是公平市場交易,體現未來現金流量在當前的折現值,它可以更合理地反映資產價值。比如,某企業在十年前購買了大量房地產,待增值后出售,現在的市場價格可能是購買時價格的好幾倍,若再以歷史成本計量,報表上的資產信息則會大大縮水,與實際不相符,不能公允反映企業擁有資產的真正價值。
(二)增強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歷史成本提供的是靜態會計信息,提供的信息可能是過時的信息,可能無法反映企業的實際業務情況。公允價值則是動態的信息,是面向未來的,是未來信息在現在時刻的反映,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運營能力、償付能力及以所承擔的財務風險,為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提供更有利于其業務決策的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這在金融工具的應用方面尤為顯著,比如:某企業購買了大量股票,股票價格反映的是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當有重要相關事件發生時價格波動會很大,期末企業若用歷史成本計價,若體現不出金融資產的真正價值,投資者則很有可能做出錯誤決策。
(三)對財務報表有較大影響
公允價值的應用會對企業的財務報告產生巨大影響,對于擁有大量可以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特別是對于不斷增值的房地產)的企業來說,由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企業的利潤和資產價值都能得到公允反映,對于進行債務重組的企業來講,公允價值的應用會影響重組當年業績,債務重組負擔沉重的公司或業績不佳的公司可能會通過債務重組行為增加當年利潤。
四、公允價值運用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公允價值的運用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復雜且難以獲得。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需要委托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以獲得該資產的公允價值。但不論是哪種方法,都需要運用多種條件假設,比如,在對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價值進行評估時,通過使用不同的容積率就會得出不同的價值。公允價值始終是估計數值,倘若企業的外部及內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該數值也有可能與原先設定相差甚遠,對利益相關者作出決策者會產生影響。
其次,公允價值運用后,可能會增加財務報表的波動性,降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在不同的經濟運營環境下,企業受所處的市場活躍程度不一致、掌握信息的不對稱等相關因素影響,對同一時間相同資產的公允價值評估出來的價值也會不一致,也有可能導致決策者作出錯誤決策。
最后,公允價值運用后,有些企業可能會通過打破中介評估機構的獨立性,利用公允價值的評估,人為操縱調節公司利潤,以達到非法目的。
五、公允價值運用相關建議
對于公允價值的實施和運用筆者認為現階段我國還是應該堅持謹慎性原則,不可操之過急,并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是現階段政府應建立良好的監管環境,加強對公允價值的計量及應用監管,嚴格執行公允價值的運用標準,對計量方法的前提假設條件做出明確規定,對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盡快做出統一明確嚴格的標準,以期提高計量數據的準確性,同時還應嚴格監管中介評估機構,提高中介評估機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水平,減少估價的隨意性。
二是國家應改善整個市場交易環境,建立公平、規范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意識,營造相對完全的市場經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強化政府、社會、市場及輿論四方面監督作用,增強公允價值的公允性和可靠性。
三是在企業內部,應一方面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知識培訓,以提高專業技術技能和判斷力,通過培訓更新財會人員的對公允價值的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還要提高財會和審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養,降低人為想通過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主觀故意;最后還應加強公司治理監管,強化內部控制,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減少各種主觀舞弊的可能性。
四是國家應完善上市公司關于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充分披露公允價值的會計核算和計量方法,包括估價基礎、估價過程、估價結果,同時披露會計變更的原因及各種關鍵影響因素,使財務報表使用者能夠充分了解公允價值的核算和形成過程,對信息做出正確判斷。
六、結語
公允價值的使用是當前和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會計準則中運用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我們應該加強對公允價值運用的研究,同時努力克服現階段的不足,使公允價值更加公允,推動我國經濟向全球化發展,實現社會主義新時代。
(作者單位:南昌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