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中心小學 林政平
“錯誤亦能成就華彩。”錯誤就像是放在太陽底下的多棱鏡,能折射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亦可看出教者在教學過程中的欠缺;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亦是教者教學功力的增長。那么,作為以課堂為主陣地的教育者,該如何利用“錯誤資源”,實現教與學的雙贏呢?下面,我以自己擔任的數學學科的教學經歷來談談自己的心得。
教師在拿到教材,研究教材時,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的知識內涵,結合本班學生實際,預想學生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全面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并想好應對策略,以預設的錯誤為起點,通過巧妙地布置編排,讓錯誤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當作毫不知情,讓學生去“碰壁”、去體驗、去發現。在錯誤中,學生輕而易舉地掌握了知識點,突破了學習的重難點,產生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分數混合運算(二)》文中呈現的情境是:第十屆動物車展中,第一天成交了50輛,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第二天成交了多少輛?在備課時我就想到,學生一定會想到這種列式的方法,于是,在上課時,我讓學生觀察情境后,我說:“我覺得應該這樣列式:求出第二天的成交量。”順手把算式板書到黑板上。起初,學生不敢出聲,他們潛意識認為老師做的肯定是對的,然后才有幾絲小小的聲音:“好像不對呀?”我還是保持沉默,過了一會兒,更多的學生發出他們的聲音:“老師做的就是不對。”我笑了:“既然有疑問,為什么不去探究一下呢?小組合作互相學習。”經過討論,學生一致認為老師這樣列式是錯誤的,題目中所說的“增加了應該是指在第一天50輛成交量的基礎上,再增加了第一天成交量的因此應該這樣列式:
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目標多元化了,學習更關注結果得出的過程,“體驗”“經歷”是亮點理念。教師只有對各種可能的錯誤生成做好充分的預設,教學時才能臨危不懼,決勝千里,也才能給學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空間,更讓學生在這個空間里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技能。
恩格斯說過:“最好的學習是從差錯中學習。”當教學生成與預設出現偏差時,我們應充分尊重學生,去捕捉課堂中的學生原生態的做法,這些最不盡人意的做法卻是最真實的學生的思維歷程,我們應該抓住時機,通過適當的啟發、提問,讓各種不同的聲音和思考在課堂上得以展現,學生面對的問題也不只是尋找答案,而是針對問題如何用語言、操作或舉例進行說明,并在一次次的思維碰撞中對知識形成理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完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乘法分配律》時,我讓學生進行練習鞏固,出了“102×47”這樣一道題,等我去巡視學生情況時,發現有學生是這樣做的:


看到這樣,我并沒有馬上否定這種做法,而是把學生作業本拿上講臺,利用實物投影放大給學生看,問學生這種做法對嗎?學生有的說對,有的說不對。我說:“既然大家意見不一致,就把理由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陣議論聲過后,我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說:“這樣做是不對的,雖然把102拆分成(100+2)是對的,但后面那步不對,括號外的47應該跟括號里的100和2分別相乘。”我讓學生把對的再拿上來,跟剛才的做法進行比對:

通過對比,學生很快就發現第一種做法是錯誤的,第二種做法才正確,使學生牢牢地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因為這個課堂意外,我沒有把剩下的練習講完,但我深信自己這樣做,學生能深刻體會到乘法分配律拆分時,應該用括號外的數字跟括號里的數字分別相乘。
可見,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又何妨?只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我們就可以給足學生時間,把問題攤開來,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思路講出來,讓學生通過對比、判斷等方式進行總結反思,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出錯了,大膽放手讓學生去糾錯,這種在學生自發的“糾錯”欲望驅使下的探究活動,才更能體現課堂的鮮活性、有效性。
如果只是靠課前預設、課中生成,可能還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需要在課后進行總結反思,錯題集就是我們查缺補漏,達到事半功倍的絕佳助手。
首先,叫學生準備一本自己精心挑選的筆記本,這樣才能挑起學生整理錯題的興趣;接著叫學生把不會做的題、模棱兩可或似是而非的題、經典題都摘錄到錯題本上去,同時分析自己做錯或者容易出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題目下方寫明要注意什么、解決這道題的關鍵是什么,或者是變一變,把已知的變為未知的條件又該怎么解答等等,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解題能力。錯題本的作用不僅僅是把錯題分類抄上去就行了,我們還得指導學生“溫故知新”,隔幾天再系統閱讀自己的錯題本,利于學生記憶。在翻看的同時,對各種錯誤的題型進行歸納,從歸類中明白自己的欠缺之處,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我們還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錯題集的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以別人的錯誤敦促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作為教師,我們深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重要性,錯誤就是“魚”和“漁”的催化劑,它是促進學生情感發展,智力發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我們教者如果能正確巧妙地利用,那么這樣的課堂就是最精彩的,教學就是最完美的,學習就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