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由海 王靖雯
(西南交通大學,四川 成都 610400)
2018年,公園城市是最引人矚目的城市規劃“熱詞”之一,成為很多城市的規劃行為準則。“公園城市”是新時代城市發展新階段提出的新理念,吸收了以往田園城市、韌性城市、新城市主義等理論思想精華,對處于下一階段中國城市發展模式轉變和路徑改變,將起到積極的理論指導意義。
“公園城市”不是“公園”+“城市”的簡單物理疊加[1],也不是規劃中多布局一些公園,城市就能稱之為“公園城市”的。“公園城市”的維度超越了原有的“園林城市”“綠化城市”概念,其重點在于生產生活空間與生態空間的有機融合,在于自然生態與城市文明的和諧共處,也在于城市景觀與游憩功能的高度復合。公園城市理念,特點在“公”,即公共游憩空間的開放包容性;其載體在“園”,即以生態綠色空間為具體呈現;落腳于“城”,即以此有機組織城市建設區的發展布局;促進發展為“市”,最終公園城市推動城市經濟、社會文化和人居環境的持續提升。公園城市在城市集中建設區,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觀。
城市中心區“是城市中最具活力、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地區,城市中心地區的空間營造應當從培植和發揚城市活力和吸引力的角度、從城市整體的立場出發[2]”。如何將公園城市理念引入城市中心區的規劃和建設中,在土地資源有限且高價值的背景下,以城市設計為基本手段,營建綠色共享空間、保留城市記憶、重視文化傳承,協調各方利益,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標,本就是“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3]”,“公園城市”是交給規劃師的時代命題。本文以宜賓城市中心區的城市設計為例,嘗試以“公園城市”理念為基本指引,探索結合生態功能與景觀營建的地方城市中心區的建設模式。
宜賓是川南重鎮,老城位于真武山以東,岷江與金沙江相夾的平壩地區。經過數十年的城市化進程,宜賓城市已經跨過岷江、金沙江,向東、南進行拓展。其中金沙江南岸地區面對東山,毗鄰長江,北依七星山,地勢開闊且地形平坦,是宜賓新城的主要發展區域,城市主要職能,如市政府及職能部門、體育場館等都在在此集聚。而靠近長江的三江口地區,水路交通便利、視線開闊,一直作為新區的最核心板塊留待開發。宜賓市中心區位于市區岷江與金沙江交匯,長江零起點處,俗稱三江口地區。規劃區西起戎州大橋、東至長江二橋,東西長2 km,南北長約0.4 km,沿長江展開。在上位規劃中,三江口地區被定義為“宜賓城市形象標志性區域、商貿金融核心區域”,不但承擔著地區商務、金融核心的重要職能,而且是宜賓城市中心區與門戶地區。
對比國內外部分大城市實踐模式,可以發現城市中心區的規劃建設中,匹配大尺度的市級城市公園是較為普遍的布局方式。開敞、生態的中央公園與集約、高密的中央商務區呈現出并列、包容、交叉互溶的關系格局,有助于富有文化、充滿活力、綠色低碳的城市中心區的形成。
在“公園城市”理念下,對照國內外建設實例(見圖1),宜賓城市中心區采用“雙C”策略,即中央公園(Central park)與城市中心區(Central district)并行規劃,共同發展的規劃策略。“雙C”策略有助于改善中心區的步行環境,疏解城市交通;有助于提高中心區的環境質量,創建綠色生態核心區域;也有助于城市中心區承載宜賓地域文化,從而形成特色城市客廳(見圖2)。


垂直長江布局的若干梳狀帶形公園是宜賓中央公園的重要補充。帶狀綠地空間與濱江公園相接,形成整體的公園系統,不僅維護承受視線廊道,真正實現顯山露水,促進城區與三江的空氣交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并能調節小氣候,承擔防災避難功能(見圖3)。
宜賓老城歷史上遵循傳統風水格局,保有地域特色的區域景觀格局,即“追求人工建設與山水環境的整體融合,特別強調關鍵山水要素在區域人居秩序構建中的控制作用[4]”,城外居高設置景觀點,東側為長江北岸的白塔,西側則遙望七星山的黑塔,作為宜賓城市朝望、敬慕的焦點。規劃尊重這一傳統“一方之望”,于白塔與黑塔的視覺軸線上布局城市中央公園,形成跨越長江、縱貫新區、集聚功能的城市軸線(見圖4)。


城市視線廊道,是“連接人與城市的空間媒介之一,也是構建城市景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5]”,保留城市原有內外格局之間的視線廊道,是宜賓城市中心區建設的重要使命,也是城市設計的重要目標。站在長江零公里處,隔著長江眺望連綿起伏的七星山和南岸城市新區,美景如斯。尤其七星山的頂點、鞍點、棱線、谷線這些景觀要素,千百年來一直是宜賓老城觀察和認識城市周邊山水景觀的重要空間參照。
以長江零公里廣場(海拔238 m)為主觀景點,七星山黑塔(海拔786 m)為被觀景點的城市主要的視線廊道。中心區的城市設計中對此予以保護,盡可能降低廊道中的建筑高度,保證基本視域的開敞和廊道的完整通暢,保證七星山的主要頂點(7處)及20%的山脊線不被遮擋(見圖5)。

“公園城市”的提出,恰逢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城市發展內涵轉變和模式轉型期,對于中國城市的優化發展和供給側改革,有著突出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公園城市”是新時期城市規劃思想方法的變革和城市規劃方法的革新,它不僅是生態文明語境下的城市人居環境發展新理念;同時也是一種城市理想的實施路徑和方法。宜賓城市中心區的城市設計工作,以“公園城市”理念和設計手段,嘗試在組織城市公園系統,營建城市軸線、保護城市視線廊道等方面,做一些初淺的嘗試和探討。“公園城市”并不能一朝實現,如何在其他設計領域,如城市功能布局、開放空間體系建設等,探索符合總體理念,契合地方實際的設計方法,尚需更多的努力和實踐。
注:合作設計單位:成都基準方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