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斐然
摘要:伴隨著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步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社會信息化程度與日俱增,大數據時代應運而生。大數據的時代背景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問題頻發,因此對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重新審視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本文通過對大數據時代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財務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與之相對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分析;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146-02
一、引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科技發展如火如荼,計算機技術、物聯網、信息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數據則正是高科技時代的產物,大數據時代隨之降臨。換言之,數據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各個職能領域之中。大數據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不僅總量大、種類多、密度低,而且要求及時準確的從海量的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中小企業在其發展經營過程中,面對如此冗雜的數據轟炸,如何及時高效準確的提煉出有用信息對企業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因而科學的運用大數據技術已成為企業脫穎而出的核心因素。但是中小企業由于財務管理水平相對低下,信息接收程度滯后,防范意識不強,往往容易忽略大數據背后的關聯關系,放棄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制約企業前進的步伐,同時給企業發展帶來的障礙與沖擊。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分析具有深遠意義。本文立足于大數據的時代環境下,分析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便于中小企業合理應對大數據信息,制定出更具針對性、個性化的客戶方案,保障企業健康平穩發展。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財務管理工作方式過時陳舊
我們必須清醒的意識到中小企業在管理層面上并未真正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完全分離,這就意味著實際上企業所有者也是的經營者。比如家族式企業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更多的將所有者的個人想法應用于企業,并未保持一個職業經理人的獨立性與先進性,從而容易忽視財務管理的理論知識與科學運用。在大數據時代,企業所有者財務管理觀念薄弱,使得財務管理的作用無法正常發揮,容易導致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低下,難以對抗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企業發展不進反退也是常態;又如管理層次較多的企業,組織體系過于膨脹,但層次多并不代表管理精細,反而容易引起信息傳遞失真。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是大數據時代,企業倘若缺乏信息處理、傳遞系統,公司層次較多很可能導致信息傳遞困難,缺乏準確性與時效性,逐步導致企業與主流方向脫節,制約企業前進的腳步。現在不少中小企業仍以口頭傳達、紙質材料作為信息傳遞的主要媒介,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容易發生工作人員作假舞弊,且不易被察覺,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一旦企業資金鏈斷裂,公司未來發展更是雪上加霜。
(二)資金管理缺乏科學性
毋庸置疑,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已逐步成為我國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經營規模不大,公司缺乏科學的資金管理制度體系,認為財務部門就是收付款、開發票的部門,容易造成企業經營過程中資金機會成本增加,引起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以應收賬款管理為例,倘若為客戶墊付大量資金,一旦存貨大批積壓,無法產生現金流量,資金的流動性減慢,使用效率也隨之降低。表面上產生利潤,但實際上使大量資金處于應收狀態而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益。此外,在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一支筆”現象,顧名思義,公司的所有者對資金享有絕對的控制權,財務人員并沒有起到監督作用,領導簽字財務付款成為常態,企業的資金收付沒有規范的收付流程,隨機性可變性很大,導致資金管理混亂。同時,中小企業缺乏資金的預算管理,許多企業管理者認為預算管理是把企業未來經營活動裝進預先設定的一個框子里,這樣會限制企業經營活動前進的步伐,缺乏發展的靈活性,因此否定預算管理的功能。而有的企業雖然設置預算管理制度,但幾乎由財務部門全權負責,缺乏采購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等其他部門的合作參與,使得企業的預算制度有名無實,以至于企業內部資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導致資金被無故浪費。
(三)缺乏財務預警機制,內部控制監管不力
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于籌資方面、投資方面、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比如企業借入的資金沒有及時轉化為企業收益時,企業的償債能力必會減弱,一旦投資失誤或者短期沒有效益的時候,對于企業來說雪上加霜,帶動企業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的提升。同時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人員相對不足,對內部控制制度缺乏充分的認識,管理約束機制不夠完善,往往是事后補救,忽視事前控制,即便企業設立內部控制制度,很多時候也是財務人員兼任監管,其他部門各行其是,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
(四)財務人員素質不高,業務能力有限
眾所周知,大數據時代對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發出新的挑戰,但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并不與之匹配。大數據時代,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大多數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還是圍繞著核算、記賬、報表填列、繳納稅款等基礎性的財務工作,對于日常中生成的數據缺乏歸納、分析、整合的能力,只是被動的接受領導的指示,財務人員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并且財務人員每天幾乎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很容易使財務人員在工作中失去工作熱情,不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準確率降低,因此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以及注重吸納有才華的財務人員是成為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部分。這就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努力提升綜合素質,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資本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
三、應對措施
(一)建立財務管理信息化制度,提升數據管理水平
1.爭取政府財政支持
大數據時代,中小企業發展已不僅僅依靠企業自身實力,更多的是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每天接受海量數據信息的炮轟,如何迅速精煉出有效信息,趕在競爭對手之前作出正確決策的任務不可忽視。為此,企業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財力、技術、人員等等,這些對于中小企業自身財力資源來說是很困難的,因此爭取政府財政支持不可或缺。擁有政府的資源支持,分解整合分析數據,掌握最新的市場導向,必定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比如,企業引進財務數據動態根據技術,不僅能夠加強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財務信息交換的有效性,而且能夠跟蹤到供應商、客戶方面的財務狀況,便于企業,選擇最佳的合作伙伴及時合理調整企業的戰略發展。
2.建立財務管理信息化制度
大數據時代,為了更好的應用海量數據,緊隨時代進步的步伐,企業應當建立財務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僅能夠使企業的財務管理更加制度化、規范化,而且使企業財務管理朝著信息化的發展方向靠齊。調整企業治理結構,明確企業財務關系,理清資本所有權關系,實行信息標準管理,統一執行標準,加大執行力度,全面實施信息化管理,規范企業財務管理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以推動信息化建設為切入點,全面推進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創新。
(二)健全財務預算體制,加強資金管理控制
建立財務預算體系并使之與信息化相結合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各部門、各單位整體參與并長期堅持,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優化,才能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取得實質性進展。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財務資金進行事前、事中、事后預算,以業務為核心,以流程為驅動,建立“以銷定產、以產訂購”的運作方式,集中控制企業的資金流量,加強應收、應付款的系統管理,強化對資金審批制度的管理,要根據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有步驟的確定相關的審批人,以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使用。例如現金存量預算要明確公司需要多大的現金安全存量,根據淡季和旺季的不同現金需求,應做出什么樣的現金安排;采購預算需要考慮到市場的供求關系和安全庫存量,材料的安全庫存量受供貨期、存貨量和生產速度的影響。生產部門的生產組織應以銷售為導向,快速、均衡的生產,這樣生產效率才是最高的;銷售預算的指標受銷售速度、生產速度、安全存量等因素的影響。總之,預算管理要調動生產、銷售、采購等部門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制定一套完整的資金管理制度。
(三)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建立財務預警機制能夠使企業的管理者直觀的看到資金投入與產生的關系,能夠追到到每筆資金的來龍去脈,當投資所需資金大于投資收益時,引起管理者的警覺,及時補救漏斗,合理使用資金。同時,企業也應從各個部門,每個員工入手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意識,建立內部考核機制與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責任感與參與度,從企業自身強化監管控制力度,保障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四)引進財務管理人才,更新財務管理理念
中小企業管理者必須摒棄“任人唯親”的陳舊思想,特別是財務人員,更是需要保持工作的獨立性與嚴謹性,降低財務風險,保持與時俱進的工作理念,而不僅僅停滯于當前狀態。中小企業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在企業內部應當建立科學的選拔機制,保證員工各盡其用發揮所長。同時企業應當定時定期的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研究探討新出臺的政策法規,保持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從外部挖掘聘請財務管理人員,這類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對數學模型、統計分析、計算機技術、財務管理、報表分析等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的綜合性人才,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數據中區分出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判斷財務數據與財務報表之間的聯系,幾分鐘甚至幾秒鐘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合理區分具有全局觀念,保證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與企業發展方向相一致。通過內外兼顧的方式,不斷去除企業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構建優良的精英隊伍,最終推動企業的蓬勃發展。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是當前時代的特征,對整個人類社會都會產生深遠影響,中小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免不了會受到大數據時代的沖擊,在企業享受大數據時代帶來便利與機遇的同時,大數據時代還讓這些企業承擔了風險,因此中小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分析能力,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加強對數據分析掌握能力將會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本文提出上述內容,希望能對中小企業在大數據時代中的發展有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