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荃
【摘要】云南省的高校韓國語教育雖不及沿海發達城市,但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文章從本科學歷教育、專科學歷教育及校內選修課、第二外語課程等方面對云南省高校內開展的韓國語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總結了制約發展的問題所在,并嘗試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韓國語學歷教育;韓國語選修課;第二外語
一、緒論
1916年,40多名韓國愛國志士齊聚云南陸軍講武堂接受教育,這大概是云南省與韓國最早的交流[1]。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便,進入現代社會后云南與韓國之間的關系遠不及當年。
雖然目前云南省內暫無韓國大企業,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云南省在2009年和2013年相繼與韓國全羅北道、忠清南道簽訂了MOU,為兩國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提供了平臺。省內舉辦的各類國際博覽會上,韓國企業入駐的展位總是熱鬧非凡,開設韓國語專業的高校也總是能收到需要學生作為商務談判翻譯的請求,社會上外語培訓班的韓國語課程越來越受年輕人的歡迎。
云南省內高校的韓國語教育歷史較短,曾開設過韓國語專業的高校僅5所,現僅有1所大學還在繼續招生,但校內韓國語選修課炙手可熱。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日益擴大的韓國大眾文化影響以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上漲,這使赴韓留學的性價比比以前更高。
作為當地的一名一線韓國語教育者,筆者撰寫此文旨在為云南省的韓國語教育發展貢獻綿薄之力。以下對云南省高校內開展的韓國語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案。
二、高校韓國語學歷教育現狀
云南省內開展的高校韓國語學歷教育分為兩部分:一是具有韓國語(朝鮮語)專業學士學位授予資質的本科大學,二是開設和韓國語(朝鮮語)相關專業的專科院校。
(一)本科專業教育
云南省內開設韓國語專業的本科大學有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簡稱文理學院)和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簡稱商學院)。文理學院和商學院都是具有四年制本科學位授予資格的民辦高校。
文理學院從2006年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朝鮮語專業,現有專職講師3名,外教2名,在校生50人。開設有基礎朝鮮語、視聽說、國家概況等涉及語言、文學、翻譯等領域的專業課。每年5-6月舉辦“韓國一日文化節”和韓國語演講比賽。最近3年內超過76%的學生通過了TOPIK四級,學校在2017年獲得省內唯一的“全國高等學校朝鮮語專業四/八級考試”考點資格,首批參與此次考試的專業在校生專四通過率74%,專八通過率33%。學校與韓國湖西大學、又石大學、培材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關系。每年成績優異者可選擇1年的交換生項目或“2+2雙學位”項目赴韓留學,對方學校提供50%-100%獎學金。2011年開始,專業學生每年參加“中國—南亞博覽會”,負責翻譯、銷售等工作。同時,學校從去年開始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生可選擇一門外語作為輔修專業,朝鮮語專業深受其他專業學生的青睞。
商學院2011年開設韓國語專業,2015年停止招生,現有專職講師1名,兼職講師2-3名,無外教,在校生6人。曾開設初/中/高級韓國語、聽說、閱讀和寫作、TOPIK、商務韓國語等課程。校內舉辦過幾屆“韓國文化節”,過半數韓國語專業學生通過了TOPIK高級。
(二)專科專業教育
云南省開設韓國語專業的專科院校有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簡稱“外事外語學院”)、云南旅游職業學院(簡稱“旅游學院”)和昆明學院。
2014年,外事外語學院開設5年制中專和3年制大專應用韓國語專業,三年后停止招生,現有專職講師4名,外教1名,在校生50名左右(退學率較高),曾開設基礎韓國語、旅游韓國語、韓中翻譯、韓國文化等課程。專業內部每年會舉辦多國語言演講比賽。
2012年,旅游學院開設3年制大專韓國語導游專業,2017年停止招生,現有專職講師1名,外教1名,76名在校生的TOPIK成績處于初級水平。校內舉辦過“韓國語導游詞比賽”。
2005年,昆明學院開設3年制大專韓國語導游專業,2014年停止招生,現有專職講師1名,兼職講師1名,無外教。該校在從專科大學升級為本科大學的過程中,由于專業結構的調整,取消了韓國語專業教育,只保留第二外語課程,且開設情況相對穩定。
三、其他校內韓國語課程開設現狀
文理學院開設選修課“大學韓國語”,4學期制,每周4課時,每學期2個班,50名/班;同時開設有面向其他外語專業生的第二外語“朝鮮語”,4學期制,每周4課時,每學期2個班,50名/班。
昆明學院開設選修課“大學韓國語”,2學期制,每周4課時,每學期2-3個班,50-60名/班;同時開設面向英語專業生的第二外語“韓國語”,2學期制,每周4課時,每學期1個班,10-40名/班。
經管學院開設選修課“韓國語”,1學期制,每周2課時,每學期3-4個班,50名/班;同時開設第二外語“韓國語”,2學期制,每周4課時,每學期1個班,50名/班。
外事外語學院開設選修課“韓國語”,2學期制,每周2課時,每學期4-6個班,60名/班。
商學院開設選修課“大學韓國語”,2學期制,每周2課時,每學期6-8個班,50名/班。
綜上,云南省的韓國語教育雖較沿海發達地區較為落后,但韓國語作為選修課,或是面向其他語種專業生開設的第二外語,正在逐步發展。大部分開設過韓國語專業的高校都同時開設有韓國語校內選修課,無論是2學期制還是4學期制,在基礎語言課程上各校使用的教材和授課方式都大略相同。目前,韓國語作為選修課,每學期都有100-500名學生選課,比其他語種人氣更高。
云南省公辦大學中,現沒有開設韓國語專業的學校。云南民族大學2002年開設了“3+1聯合培養項目”,在全校選拔10名學生接受韓國大真大學派遣來的外教為期1年的基礎語言教學,然后前往大真大學學習3年,但該項目已于2013年停辦。
四、云南省韓國語教育的問題
經調查,云南省韓國語專業招生人數銳減。筆者通過充分了解其內部現狀,發現以下問題。
第一,就業難。就業環境全面惡化是云南省韓國語教育的一個困難之處。就業崗位少,外省學生畢業后都回鄉就職,而本省學生大多放棄原專業,或留學深造,或準備地方公務員考試。
第二,政府與學校的重視程度低。云南省地處西南邊境,在與韓國的交流中,政府的援助不足。因此,在如今產學研相互合作融合的大學教育環境里,學校如果無法保障就業,維持外語專業辦學將十分困難。
第三,教學經驗豐富的高學歷師資不足。省內韓國語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并不多,教師的學歷也普遍較低,學術研究能力較為落后。
第四,教學方法單一化。除韓中翻譯、韓中文化比較、韓國語視聽說等專業必修科目外,選修課或第二外語課程都以精讀教學方式進行,教師的講課方式依然依賴于教材與黑板。
第五,教育資料不足。各高校均缺少韓國文化、歷史名著、暢銷圖書等書籍以及名師授課視頻、各領域名人演講等視聽資料。
五、云南省韓國語教育的改善方案
云南省是茶馬古道的起點,不僅以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及普洱茶名產地享譽海外,而且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地帶,在中國的全球化發展方面也擔任著重要的角色。隨著韓中關系的持續進展,云南省應該更加重視具備韓國語能力和相關知識的人才培養[2]。
第一,韓國大企業的進軍及就業機會的提供。筆者認為,改善云南省韓國語教育現狀的首要任務是韓國大企業的招商引資,這不僅能擴大就業機會,而且將是一個與中國周邊國家進行交流合作的好機會。
第二,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韓國語作為選修課或第二外語人氣頗高。在學校層面,應該廣泛宣傳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其他專業學生輔修韓國語,培養“語言+專業”人才。
第三,韓國教育界與政府的援助。韓國高校和政府在云南省定期舉辦留學說明會,設立獎學金制度,利用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媒體積極宣傳。
第四,韓國語教育者再教育。教育資質左右教育成敗,教育經驗豐富的高學歷教師對學校研究及宣傳效果有積極影響,且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前來學習。
第五,與韓國高校共享網絡資源。通過網絡視頻形式實現韓國高校與國內高校在教學方法及教學資料方面的共享。韓國高校可派遣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赴云南省高校傳授先進教育理念。
第六,補充教學資料及書籍。各高校圖書館應該大量補充韓國語原文學習資料以及與韓國學、韓國文化、歷史等相關的期刊、暢銷圖書等資料。
六、結論
云南省的韓國語教育雖仍處于落后階段,但是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廣闊。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日,需要更多具備韓國語運用能力的人才,所以云南省和韓國的關系會變得更加密切。盡管不足之處還有很多,如缺少產學研相結合的體系化運作模式,但是相信在本地政府和韓中兩國教育界的關心和幫助下,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的。
【參考文獻】
[1]徐萬民,張子建.云南陸軍講武堂與韓國民族解放運動[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2(05):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