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對高校技防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完善技防體系,實現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機融合,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促進高校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背景;高校技防體系;建設
一、前言
自從20世紀50年代起,計算機開始逐步出現并普及,這種革命性技術的出現使信息對社會的作用大大提高。信息量的急劇猛增,信息傳播與處理速度的指數增長,應用信息程度極度擴張,都說明了人類已邁入了新技術下的信息時代。因此,在新形勢下全國各大高校面臨信息時代所帶來的劇烈變化,即由原始封閉式的高校安防管理模式逐漸向更為開放的科技化高校安防體系轉變。并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趨頻繁,高校的技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二、高校安全技術防范體系概述
高校技防體系以人居環境安全防范體系為基礎,在防護過程中考慮建筑物、人員、環境等多方面的特點,根據教育主管部門和公安部門的統一部署與總體要求,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來達到校園防護的目的,為校園安全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高校技防體系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安全技術防范為保障,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加強專業化安保隊伍建設;二是以校園巡邏為基礎,注重各防護面的統一,為校園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條件;三是加強信息化網絡管理體系建設,充分考慮師生民意,完善當前校園防護體系;四是建立校園技防應急預案,逐步健全校園安全預警機制,提升工作人員處理突發事件的水平;五是建構和諧校園,及時排查師生之間的矛盾,妥善預防群體性事件和個人極端事件的發生。
三、當前高校技防體系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防控認知不足
技防工作的開展需要有明確的思想認識。就現階段而言,我國有許多高校在安全技術防控方面的認知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防控客體不夠明確,防控對象在認知上存在較大誤區。高校技防工作的高級客體應當是良好的校園秩序和暢通的運行環境,而高校師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是技防工作的次級客體。只有明確防控客體之間的層級關系,才能確保防控工作的正常進行。在實際防控工作中,高校治安防控決策者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師生人身和財產的防護上面,而忽視了創造良好校園環境的重要性,造成高級防控客體的紊亂。二是混淆了防控價值和防控任務之間的關系。從價值來看,高校技防主要是確保良好的校園環境,因此要求這種治理的方法應當領先于社會治安秩序。而在開展工作時,高校技防往往獨立于社會治安之外。從安全防護任務來看,高校技防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在宏觀上,高校技防以校園的安全穩定為出發點,緩解校園內部的不滿情緒,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在微觀上,校園技防工作的開展要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在技防工作開展時,防控價值和防控任務在理念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出現概念混淆時很容易對技防體系造成不良影響。
(二)高校技防缺乏專業性人才
技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缺乏專業性人才會造成技防硬件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無法及時進行。不僅如此,硬件設備作為技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在工作開展時發生故障容易給校園安全埋下巨大隱患。但是,現階段高校保衛工作面臨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的狀況,這樣會造成兩個嚴重的后果。第一,建設初期安全系統未通過專業驗收,建設過程缺乏有效監督,且未考慮到系統未來的功能升級迭代,導致技防系統在日常工作中時常出錯或處于半癱瘓狀態。隨著校園治安管控難度的不斷加大,傳統方式已無法應對現階段的需求,解決辦法只有將技防系統重新安裝或徹底更換以適應需求,但與此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硬件維護成本。第二,每當技防系統出現突發故障時,由于專業人員不夠,所以不得不將維修任務外包,這不僅增加了維修成本,而且增加了時間成本。
(三)缺乏完善的技防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各個高校為了實現本區域的治安防控良好態勢,治安防控制度設計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大量規章制度被運行于各個治安防控步驟,高校治安制度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是從目前來看,高校治安防控制度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制度銜接不完善,大量既有的制度被松散地散布于各個環節,而與之相應的制度銜接機制尚未建立。例如,逾期不歸人員的信息報告制度已經在大多數高校建立起來,但是報告之后的后期信息處理和研判制度則未能有效跟進,導致治安防控價值失效。其次,治安問責監督制度未能及時建立,在賦予相關治安防控工作大量規范的同時,治安監督、治安糾察、治安檢查工作存在重大缺失,也使得相關治安防控工作動力不足的現象充斥整個制度體系建設當中。
四、信息背景下高校技防體系建設的對策
(一)完善校園技防體系
在技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校園技術防護人員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完善校園技防體系,以“五位一體”為基礎,注重“發現-傳輸-指揮中心-傳輸-機動力量”這五個環節的融合,明確工作內容,指揮要得當,動作要快速,處置要合理。技防工作作為校園各校活動的基礎,要樹立長期的安全防護規劃,確保校園安全防護工作的及時到位,有效處理校園各種突發事件。
(二)增強技防體系各平臺間的聯動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校園技防工作的開展創造了便利條件,建設過程中應當注重增強各平臺間的聯動性,實現技防體系各平臺之間的均衡發展。技防各系統之間的相互聯動以原有系統為基礎,工作人員應根據校園的具體情況對系統進行升級,從而達到良好的聯動效果。在新興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技防系統以網絡技術為終端,大大增強了技防體系的交互性,為系統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隨著技防系統之間聯動性的增強,智能指揮系統、消防滅火系統、車輛識別系統、治安報警系統等系統之間通過有效的聯動,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反應,在節省人力、物力的同時增強了技防工作的針對性,使得技防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加強技防專業人才的培養
高校保衛部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挑戰是缺乏懂得搭建布局技防體系的人才,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部分高校對校園安保工作重視不夠。部分高校決策者認為校園安全工作只是行政的一部分,因而缺少對保衛工作投入足夠的資金支持,使得高校技防體系難以完整建立,保衛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第二,部分高校決策者對高校保衛工作缺乏正確的判斷與認識,難以提出并做出具有針對性、系統性的技防改造與建設方案。針對上述現象,高校決策者應進一步提高對安保工作的認識,加大對技防工作的投入力度。
(四)制定技防工作規范
從當前階段來看,高校技防工作的開展沒有相應的參考標準,技防設備價格千差萬別,技防設備質量良莠不齊,高校技防工作開展時沒有統一的規范。因此,政府主管部門應根據不同高校的發展情況,制定高校技防行業的相關規章制度,確保技防系統工作開展時有定量化的參考依據,為校園環境安全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五)注重“三防”結合
傳統的高校保衛工作以人防和物防為基礎,這種防護方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在信息化背景下,校園技防工作的開展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及時預防并遏制校園內部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現階段,很多高校技防設備有待更新,其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程度均無法滿足高校日益復雜的治安環境需求。同時,高校保衛工作人員應明確人防、物防和技防之間的關系,依托先進的網絡技術,實現技防對傳統防護的有效補充,真正實現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機結合,為高校安全防護工作奠定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技防體系的建設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與完善。高校保衛工作人員要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校園防控體系為依托,以技防體系建設為保障,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及時消除校園中的不安定因素,實現“設防可控、管理科學、方便有效、服務師生”的總體管理目標。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達到降低管理成本、威懾罪犯的目的,對維護校園大局、促進高校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將高校安全防范體系建設好才能更好地維護校園秩序穩定,促進校園環境和諧發展,才能在今后越來越復雜的安全保衛工作中掌握主動,有效維護校園的平安和諧。
【參考文獻】
[1]陳霽霞,李紅革.高校周邊環境對校園安全的影響及其治理對策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6):88-90.
[2]毛建平,蔡文政.淺析高校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路徑[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5(06):44-45.
[3]葉偉忠.上海高校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公安理論與實踐(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1):47-51.
[4]任長勝.高校保衛工作信息化建設初探[J].中國科技博覽,2013(08):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