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賢鋒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不斷地為社會主義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提升思政課實效性是大學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挑戰,應當從改進教學方式、優化教師隊伍、改善課程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的執行效果,最終達到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當前,大學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有效性以及說服力、感染力不強一直是個難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而在所有影響課程發展的因素中,課程政策居于核心地位。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是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一定社會秩序和教育范圍內,為了調整大學政治理論課程權力的不同需要,調控大學政治理論課程運行的目標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動綱領和準則。課程政策的目標必須通過課程政策運行才能實現。而在執行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時,常會出現“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微效現象,即政策方案所預期的目標往往不能達到,或至少部分不能達到,政策意圖和政策結果之間始終存在巨大的差距”。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改善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的執行狀況,把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的目標落到實處。
一、改進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
(一)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的執行環節,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目標的實現程度。由于種種原因,大學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組織通常采用的是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的主要手段是“灌輸”。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的差異性,往往注重“知道”,忽視“信道”“體道”,用刻板的灌輸、管理和訓練方法來讓學生接受既定的規范以及與之相應的觀念,最終往往走上“學生上課記筆記,課后對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完扔筆記”的應試教育路子。殊不知,當受教育者“并未從心底里認可或接受組織者目標時,它便仍然只是組織者的目標。無論他人所說的目標有多么美妙,在為自身所真正接受之前,都還不是自己的目標”。因此,大學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要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起師生雙向互動的關系,多用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方法,緊跟時代發展的特點,用好翻轉課堂、慕課等新的教學組織方式,使受教育者不再是單純的受教育客體,同時還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主體。
(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能局限于校園內、課堂上,一定要與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離開社會實踐,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學就會缺少活力和滲透力。目前,多數的政治理論社會實踐課由于需要涉及校外教學實踐場所,牽涉面大,投入的資源比課堂教學要多,所以在操作層面往往沒有具體的教學計劃和學時安排,沒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來保證,難以確定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活動主題。對學生實踐課的考核也缺乏依據,使社會實踐活動難以有效開展,最終變成了走過場。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規定學時,提供必要經費;加強組織和管理,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
(三)改進和完善考核方法
課程的考核方式對于一門課的導向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好的考核方式可以促使課程目標的完成,達到課程政策所規定的要求,差的考核方式則會使課程異化,課程效果與課程目標相背離。目前,在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的具體實施中,大多采用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學生只注重期末突擊背誦而不關注平時積極思考,只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只重分數而輕應用,只重視知識的簡單接受而忽視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這與國家在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中提出的“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相去甚遠。因此,有必要改革現行大學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實行考核方式的“三結合”,即書面考試與行為表現考核相結合、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課堂考試與實踐教學活動結合。通過考核方式的轉變,牽動整個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進而提高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二、優化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課程政策專家美國學者艾利森也認為:“在達到政策目標的過程中,政策方案確定的功能只占10%,其余的90%則取決于有效的實施。” 因此,政治理論課最終的效果如何,主要在于政治理論課教師對課程政策的有效實施程度。
一要提高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素養。一方面,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治涵養。政治理論課具有顯明的政治性,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努力學習和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會運用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全面把握黨的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只有教師自己弄懂了,悟透了,才能把理論講實了,講活了,才會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做到理論入腦入心,達到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所要達到的“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強化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用科學的教學理念來主導教學的過程,改變政治理論課教學主要靠“灌輸”的傳統教學思維,做到“灌輸”與“啟發”相結合,引導學生用所學理論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運用理論中感受到理論的魅力和威力。此外,政治理論課教師還要注重網絡素養的提升。當代大學生是在網絡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聯網。政治理論課教師不能有效利用互聯網,就會影響對學生的了解,教學就會不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習慣,使得政治理論課教學缺乏時代感和吸引力,最終影響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因此,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學會通過網絡了解學生的所想、所思、所惑,熟練運用互聯網信息化手段來增強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增強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增強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二要優化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政治理論課既是理論課,又是思想課。政治理論課不能就理論而理論,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實際,關注社會實際。可以讓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師同時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專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可以承擔部分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以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和溝通,實現思想政治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結合。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優化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結構。
三要加大對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政課要努力做到“八個統一”,這是黨對新時代政治理論課提出的新要求。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達到這個要求,除了不斷加強自我學習、自我完善以外,主管部門和學校還要加大培訓力度,以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能力。要積極選派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參加高層次的業務培訓班、研討班,為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提供與教研活動有關的社會考察機會,使之深入社會,接觸實際,了解國情,感受世界的變化,研究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
三、改善對大學政治理論課程的管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各級黨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得到良好執行。從大學政治理論課的具體管理上來說,各級主管部門對大學政治理論課的管理要到位。在一些院校,大學政治理論課還在一定程度上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地位,具體表現為:直接或間接地減少政治理論課的課時;違反教學規律,安排政治理論課上大課;輕視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各項待遇停留在政策文本上;等等。
大學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全方位啟動和進展速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級管理部門能否“圍繞課程建設的各種需要來強化政策的影響力和支持度”,否則,必要的政策和相關措施就可能達不到預想的結果。因此,一方面,各級管理部門要切實把大學政治理論課程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嚴格按照國家關于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的規定來辦,使政策落到實處;另一面,要建立健全關于對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執行狀況的評估機制,把對大學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的執行情況評估納入到對各級主管部門的考核體系中去,納入到對大學的評估體系中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Z].2005-03-02.
[3]Odden Allan R.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ion[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1: 185.
[4]張楚廷.課程與教學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