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污染物排放管理及生態環境保護中,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只有有效銜接,才能夠發揮出保護環境的重要作用。本文從兩者銜接的意義與不足入手,給出了兩者銜接的有效措施,以期為我國環境保護做出理論貢獻。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制度;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X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5-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5.012
Abstract: In China's pollutant discharge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discharge permit system play a vital role.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on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meaning and deficiency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wo, and gives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in order to make a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ewage permit syste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 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的意義與不足
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政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規范環境管理及環境保護工作,較為重要的兩項制度為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企事業單位在開展工程項目建設時,需要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并獲取排污許可證,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的內容進行污染物的排放,實現環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環境管理水平的提升。從宏觀角度而言,這兩項制度與國家綜合環境治理工作聯系密切;從微觀角度而言,這兩項制度相輔相成,分別從環境污染治理以及環境污染源管理兩方面入手,實現治污減排。由此可以看出,兩項制度的銜接可以有效提升環境污染管理水平,實現生態環境的有效治理,為群眾建設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雖然兩項制度的銜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制度實施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銜接存在一定的不足,難以發揮出有效的環境治理作用。具體而言,兩項制度銜接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更為注重工程項目的事前預防,排污許可制度更為注重工程項目的事后監管。雖然兩者聯系密切,但是傳統的政策法規中沒有體現出兩者結合的重要性,雖然政策法規已經規定排污許可證的獲取,需要具備環評批復結果,但是仍舊存在“兩張皮”問題,使得環評內容和排污許可證的相關內容銜接不夠全面,難以實現精細化排污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從政策法規的實施角度而言,環評制度及排污許可制度在銜接方面存在不足,難以發揮出環境治理及污染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在兩項制度實施過程中,均需要對工程項目的污染項目進行相關的計算,但是制度中規定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內容有所差異,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更為注重污染物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排污許可制度更為注重污染物排放量對環境造成的事實污染。技術標準的不統一對兩項制度的銜接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需要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在兩項制度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監管主體過多以及“重發證、輕監管”的問題。從本質角度而言,要想實現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需要統一管理標準,而環保部門及行政部門等多個監管主體在管理側重點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兩項制度的管理標準難以統一,通過環評審批的工程項目時常在事后監管中出現污染物排放過量的問題。由此可以能看出,兩項制度的聯動管理不足,使得制度實施及管理存在漏洞,難以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1]。
2 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完善的相關政策法規
就目前的政策法規而言,雖然我國政府部門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來規范環境影響評價及排污許可管理工作,但是政策法規的內容更為注重兩者的分項管理,而有效銜接方面的政策法規仍存在較多問題。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制定保障兩者銜接的政策法規,利用政策法規的約束性內容,實現環評與排污許可制度的銜接。具體而言,政府部門可以在排污許可管理制度中規定:環評報告書或者相關單位的審批文件,具備法律效力及有效地位,可以根據環評報告書或者審批文件的內容,向相關企事業單位或者工程項目頒發相應的排污許可證書。與此同時,相關單位可以根據排污許可證的實施現狀,開展工程項目的回顧評價。由此可以看出,從政策法規角度而言,政府部門需要加強環評報告書與排污許可證頒發間的聯系,實現兩者的有效銜接。
2.2 開展全面的銜接管理
在實現環評及排污許可制度的銜接中,不僅需要從制度入手,還需要涉及到管理對象、管理內容等部分,實現全面的銜接管理。從管理對象角度而言,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對象為環境影響因素,主要分析其影響程度;排污許可制度的管理對象為污染源,主要分析其排污量,而排污量將會影響到環境影響程度。因此,為了實現管理對象的有效銜接,政府部門可以制定如下規定:新建工程項目需要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再出具環評報告書后,申請排污許可證書。
從管理內容角度而言,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內容包括空氣環境、水環境及聲環境等內容,還涉及到工程分析以及環境監測等多項工作;排污許可制度的管理內容包括工程分析及環境管理等內容,兩者交叉度較高。因此,為了實現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政府部門可以從管理內容入手,在排污許可制度中開展多項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及聲環境等)監測管理,為工程項目或者企事業單位頒發綜合排污許可證,拓展排污許可制度的管理范圍,提升環境管理的有效性[2]。
2.3 制定規范的技術標準
在實現兩項制度銜接的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貫徹落實綠色管理理念,從技術基礎入手,實現綠色創新。具體而言,政府部門需要規范技術標準,提升環評技術的綠色性,降低生產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也就是說,政府部門需要從技術角度入手,進行環評導則總綱的、環評要素導則以及相關行業導則的修訂,規范環評技術的標準及相關要求,從技術角度實現兩項制度的銜接。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需要完善相關管理名錄,統一污染物類型、明確環境影響力的計算方法,避免兩項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冗余內容。更為重要的是,政府部門需要將上述內容編制為技術手冊,與環評制度及排污許可制度共同實施,不僅可以實現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還可以保障環境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及規范化。
2.4 構建聯動管理體系
在兩項制度銜接及實施的過程中,監督管理部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制度實施管理中,管理主體相對較多,難以保障制度特征的有效發揮,不利于兩項制度的銜接,使得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阻礙。因此,為了實現兩項制度的銜接,政府部門需要構建聯動管理體系,明確各個管理主體的職責,開展全過程的監督管理,通過制度的有效實施,實現其有效銜接的目標。具體而言,聯動管理體系涉及到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加強排污企業管理,拓展排污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確保排污企業承擔污染源建設期間和生產管理期間的排污責任。在污染源建設期間,排污企業需要貫徹落實“三同時”的相關要求;在生產管理期間,排污企業需要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和自行監測,確保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穩定達標,并主動提交相應的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及相關材料。
加強環評審批信息申報管理,政府部門需要建設完善的信息申報系統,將其與排污許可證管理系統進行連接,為兩項制度的銜接提供保障。相關單位在開展工程項目時,可以登錄信息申報系統,按照規范流程填寫相應的申報信息,為環境影響評價以及排污許可證的頒發奠定良好的基礎。這種信息化申報及審批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簡化環境管理流程,提升環境管理水平[3]。
3 結論
綜上所述,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的銜接,可有效提升環保建設成效、改善生態環境。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政府部門需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開展全面的銜接管理,制定規范的技術標準,構建聯動管理體系,從整體實現環評與排污許可制度的有效銜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參考文獻
[1]林家睿.淺析如何實現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的有效銜接[J].法制與社會,2018(16):25-26.
[2]曹亞首.新型排污許可制度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銜接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8):129-130.
[3]李元實,杜蘊慧,柴西龍.污染源全面管理的思考——以促進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為核心[J].環境保護,2015,43(12):49-52.
[4]姚鈺.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01):12-13.
收稿日期:2019-02-19
作者簡介:黃昌吉(1990-),男,漢族,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應急、環境標準、排污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