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嬌 何建華
摘 要:彭真的一生都在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身體力行,推動著中國民主法制建設。可以說,彭真的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文通過簡單闡述彭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歷史發展,總結該思想的主要內涵,為我國當代法治建設提供啟示。
關鍵詞:彭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權;啟示
一、 彭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歷史發展
彭真的民主法制思想萌芽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這一時期,彭真學習國民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抗戰開始后初步探索實踐民主法制建設并取得一定成效;解放戰爭時期建立東北根據地,為日后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奠定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彭真致力于法制建設工作,盡管在文革中被捕入獄,但他仍堅持探索民主法制建設,認真研讀馬克思列寧著作、毛澤東著作。復出后用三個月時間領導主持了七部法律的起草或修訂工作。彭真的民主法制思想在艱難曲折中形成了。其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被正式提出,彭真做出深刻闡述:“......人人遵守法律,人人在法律上平等,應當是,也必須是全體人民、全體國家工作人員和國家機關實際行動的指針。在我們這里不允許言行不符,不允許有任何超于法律之外的特權分子。”①
1954年《憲法》宣告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然而這項原則的適用是曲折的,1975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均取消了這一原則。1982年彭真主持憲法起草工作,恢復了關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此后的會議中多次強調這一原則,彭真認識到要做到在法律實施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必須把法律交給人民,因此,他在群眾中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要求廣大人民知法、守法,樹立法制觀念,學會運用法律武器同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作斗爭。在不斷的理論探索和法制實踐中,彭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已漸趨成熟。
二、 彭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主要內涵
(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權利,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法律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彭真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個公民,不管屬于什么民族、種族、性別和職業,不管是什么社會出身,信仰不信仰宗教或者信仰何種宗教,也不管是不是共產黨員,是不是國家工作人員,有多高的地位,有過多大的功勞,都應該無例外地遵守它”②。
(二) 任何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
要貫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必須要清除特權思想,對此,彭真在第一部憲法頒布不久的講話中系統批評了特權思想并指出特權思想的嚴重危害,“特權思想……是毀滅我們干部的思想,是破壞革命法制的思想,甚至可以發展為破壞我們國家和黨的思想,我們必須批判它和肅清它”③。
(三) 任何組織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不管什么單位,不管什么人,黨內黨外,干部群眾,只要是犯了法,依法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④
中國共產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對此彭真多次論述,“堅持黨的領導,嚴格依法辦事,遵從人民意志,三者是一致統一的。⑤”國家機關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無論立法機關、執法機關還是司法機關,都要依法辦事,將國家機關作為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的重點。
三、 彭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彭真的一生都在倡導并踐行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改革開放以來,歷代領導人都提出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習近平指出,“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要堅持這一原則,必須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面。”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任何特權思想,是法律的本質要求,也是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必須始終堅持。
(二)堅持多維平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從權力配置上,要求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四個方面的平等。立法上的平等是實現多方位平等的基礎和前提,多方主體平等參與立法,賦予平等主體平等權利與義務;執法上的平等要求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在合法性與合理性的維度內對相對人一視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司法上的平等要求司法機關公正司法,讓每一個人民群眾都能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守法上的平等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無一例外的受憲法和法律約束,國家機關和黨一樣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沒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權。全面平等,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必須始終堅持。
(三)加強人權保障,構建人本主義法律體系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質上是保障人權,是體現法律人文精神的價值所在。彭真民主法制思想從始至終都在強調“人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制度無不體現人民的共同意志,他關注人文、尊重人權,在越發注重人權的時代,彭真的民主法制思想逐步被賦予時代意義,而平等不再只強調程序上,實質上的平等同樣重要,切實加強人權保障,樹立人本法律觀,構建以人為本,體現人文底蘊的法律制度是未來所向。
結語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絕不是一句空話,彭真用一生探索踐行著這一思想,推動著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在當今時代,該思想仍是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矢志不渝的加以貫徹。
參考文獻:
[1]徐航.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時代意義.法治與社會,2015.8
[2]劉國利.學習彭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1
[3]劉政.彭真與“兩個平等”.講述,2014.11
[4]彭君,胡建偉.彭真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貢獻.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0
[5]朱力宇.彭真與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6]中國共產黨史人物研究會.中共黨史人物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7]彭真傳編寫組.彭真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
[8]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彭真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彭真傳編寫組.彭真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
注釋
① 彭真.《論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256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
① 《彭真文選(一九四一—一九九〇)》,255-25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① 彭真.論新中國的政法工作[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① 《彭真文選(一九四一—一九九〇)》,48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① 彭真.論新中國的政法工作[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
丁嬌(1995-),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憲法與行政法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