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忠
摘 要:水土保持監測與公共服務作為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國家文件和生態環境監測的相關要求需要對技術指標進行完善并統一監督方法,還需要提升自動化水平并加快檢測信息化的建設從而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及公眾。就此,本文將展開論述。
關鍵詞:生態文明;水土保持監測;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監測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逐漸步入了著重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期,國家領導人作出了許多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在《全國水土保持規劃》中明確要求了水土保持的相關內容,白盔水土保持要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助力、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因此在新形勢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要使用國家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并為國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在本文中筆者將對生態文明時代的水土保持監測新目標和水土保持監測頂層設計進行分析和深入探討。
1生態文明時代的水土保持監測新目標
1.1水土保持監測目標與定位
我國對生態環境監測設定了相應的目標,這就意味著我國生態環境監測不僅要覆蓋對生態狀況、環境質量的監測,還要包括對重點污染源監測的全覆蓋。在水土保持方面,需要對水土流失的面積和強度進行詳細的分析,還需要對水土流失的變化與發展趨勢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實施的實際成效進行分析和全面監測,這些都需要嚴格納入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中。其次,建成環境監測網絡并提高信息化能力從而提高保障水平也是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目標與定位。該監測網絡不僅要實現天地一體監測,還要在保證上下協同監測的同時實現信息共享。除此以外,環境監測與監管聯動也是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重要目標與定位之一。監測與監管聯動就是說明環境監測要為環境監控和環境監管提供數據方面的支撐。相關學者認為水土流失反映的是各類生態退化問題,從水土流失之中可以窺見綜合的生態狀況。因此在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中一直將水土保持作為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之一,與此同時水土保持也屬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項目。綜上所述,在我國生態監測網絡中水土保持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土保持監測應該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社會、公眾和各級政府的決策服務,此外水土保持監測還需要作為國家制定和調整生態保護的戰略決策等的重要依據。還需要為我國實施生態環境相關工程提供依據和保障,在國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調整發展戰略以及相關產業布局時,水土保持監測數據還需要為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除此以外,水土保持監測還要積極為公眾了解水土保持提供相關信息并為公眾參與水土保持提供一定的平臺。
1.2建立監測與監管聯動機制
國務院建設的相關方案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監測與監管聯動機制,通過準確而快速的監測加上大數據平臺的分析來將監測與監管聯動。各級行政部門需要建立相關機制,來保證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相關決策和監督的聯動。在制定法規和政策、調整投資方向的時候,需要將區域性、流動性的監測成功成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必要的數據支撐。水土保持以及綜合治理的驗收應該以圖斑化的監測成果為重要依據。而天地一體化的檢測成果要為制定環境監督計劃和環境監察以及驗收提供依據和數據支撐。這樣一來,水土保持監測就能真正做到為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服務,與此同時在監測數據的基礎上建立水土保持預測模型并開展及時有效的預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1.3建立監測與目標考核聯動制度
隨著我國近年來對環境保護與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已經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等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之中了,而且這些指標評價體系中所占的考核權重也在逐漸變得越來越大,以此來作為指標約束減少經濟建設中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十三五”回家中明確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消耗進行控制并將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納入了約束性指標:水土保持不僅是保護水資源和土資源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性工作,因此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之中也應該將水土保持包含在內。為了能夠為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相應的保障,國家應該把水土保持相關內容納入雙控體系,不僅要開展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變化的監測,還需要開展有關人為活動對水土流失面積變化影響程度的監測。與此同時的是應該將水土保持情況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制之中,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女兒家水土流失情況變得嚴重(包括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的增加以及出現造成水土流失的重大事件等)的情況下依法追究領導責任。
2水土保持監測頂層設計
2.1全面落實各級監測機構職責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下應當明確各級監測機構的權利和職責,相關部門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修訂水土保持監測管理體制并對監測點進行詳細的規劃和布局。除此以外,各級行政部門還需要對監測點進行管理和運行以保證監測任務的落實。此外,水土保持監測中心應該對全國重點區域(例如長江、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與監測中心站、重要支流水系和跨省際大中型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等)的水土保持工作進行監督和技術指導。各級水土保持監測機構還需要對監測分站和監測點進行詳細的規劃管理和指導以及對各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域和重要水系的水土保持監測。
2.2理順水土保持監測機構性質
我國目前擁有一個水土保持國家監測綜合性和七個針對不同大江大河流域的監測中心站。省級層面上共有三十一個監測總站還有針對重點防治區域建立的一百七十五個監測分站。水土保持監測是一項全國性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與此同時它還是一項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的工作。因此政府在對水土保持監測機構進行管理時應當按照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3結束語
水土保持監測作為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的重點內容應該實現監測的全覆蓋以便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依據,也應當為相關領導干部任期內的責任考核提供相應的支撐。水土保持工作應明確各級監測機構的職責并對其實行參公或公益一類管理,還挺好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以便開展更深層次的公共服務。
參考文獻:
[1]姜德文.履行法定職責全面推進水土保持監測[J].中國水土保持,2018(9):5.
[2]李智廣.試論水土保持目標責任的內容及其考核方法[J].中國水土保持,2017(4):13.
[3]姜德文.加快水保信息系統建設適應現代管理新要求[J].中國水土保持,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