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城市中小河流的治理內容,然后以河北省河流治理為例,對城市中小河流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有效的治理建議,希望對強化城市中小河流治理效果有所幫助。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城市;中小河流治理
引言:我國絕大多數城市都是依靠河流而建立的,河流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重視河流的保護和治理,一旦河流出現污染,就會對城市的形象和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各級城市需要在水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采用合理的方式,治理城市中小河流,從而發揮河流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內容
一般來說,根據河流所處的位置及其具備的社會功能,可以將中小河流分為兩種,一種是城市中小河流;另一種是鄉村中小河流,兩種河流在治理目標上存在顯著的差別。城市中小河流治理較為復雜,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河流水質污染較為嚴重[1]。城市中小河流需要承擔防洪和修復生態環境的任務。如果工業污水和生活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會造成河流的嚴重污染,河流治理難度也會隨之上升,雖然集中治理方式的應用,強化了治理的效果,但卻無法從根源上解決河流存在的問題。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小河流的行洪空間會被逐漸壓縮,城市內澇會頻繁出現,給城市的發展帶來隱患。
二、城市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境內具有非常多的中小河流,大多數屬于海河的直流,在這些中小河流的兩岸,分布著大量的城市和農田。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河北省工業和農業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對中小河流造成了污染。雖然河北省積極開展城市中小河流治理活動,但在治理過程中,卻存在著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河流變窄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城市河流的水面寬度呈不斷下降的趨勢,部分城市為節省污水治理成本,會通過填埋的方式,填埋污染嚴重的水域,最終導致河流水面不斷萎縮。由于河流水面寬度的縮小,河流的雨水調節能力會逐漸減弱,一旦遇到強降雨,城市積水難以被河流消化,從而導致城市內澇頻出,阻礙了城市的發展。
(二)河流污染嚴重
城市工業發展和人口規模的擴張,加劇了城市河流污染程度。例如:北方某工業城市的河流,因為河道兩側的排污管道數量多,且分布不合理,經常會向河流排放大量的工業廢水,再加上河道沿岸居民不重視河流保護,將大量的生活垃圾倒入至河流,使河流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三)河流硬化
在治理中小城市河流的過程中,治理人員對河流的防洪功能十分重視,卻忽視了河流生態價值的實現,為提高河流的防護功能,不斷增加河堤的高度,尤其是混凝土材料的使用,破壞了河流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和穩定性。由于城市中小河流硬化現象嚴重,河流的生態價值無法實現,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三、基于水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一)加強河道修復力度
城市中小河流治理部門應該在水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加強修復河道的力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小河流污染情況較為嚴重,水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極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的出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河流進行治理,河流生態系統穩定性就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因此,站在長遠角度看,河流治理部門需要對污染物排放量和濃度進行管理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使河流水質得到改善[2]。治理部門應該將先治理、后修復作為主要的原則,對污染物的排放量加以限制,截斷污染物質的排入路徑,針對河流內部已經存在的污染物,應該采用污水治理方法,不斷降低污染物質對河流水質的影響。
城市中小河流與普通河流相比,具有相對較長的運行時間,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方種類會保持長時間的穩定性,因此,在一些污染范圍內就會形成依賴污染物質的生態圈,但是這個生態圈是不健康的,如果不對其進行管理,可能會對城市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因此,治理部門應切斷營養物質的輸入渠道,將這種不健康的生態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然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
在治理河流污染水之后,河流治理部門需要將水底泥沙修復作為主要的工作內容,治理部門應該將水體類型作為依據,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理。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類型的水體,其凈化能力存在不同,加大了水體泥沙修復和治理的復雜程度。故治理部門需要經過深入分析,方可選擇合適的治理和修復方法。例如:某城市河流治理部門在分析水體類型和凈化能力后,選擇了底泥疏浚法,對河流底泥進行修復,通過合理挖掘河道水底的泥沙,使河流的水質得到提升,且不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現象的發生。但是在治理水體泥沙的過程中,應確保泥沙治理不會對河流蓄水能力造成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泥沙治理的效果。
(二)修復河道生態系統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和修復技術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從而使河流治理和修復質量大大提升。為進一步強化城市中小河流的治理效果,治理部門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充分發揮植物的吸收作用,降低河流污染物質的濃度。治理部門應根據城市河流具體情況,選擇生物治理技術,對城市河流污水進行治理,降低污染物質的濃度,在增強河流水質的同時,構建水體生態系統。
(2)種植水生植物,例如:城市可以在河流中種植荷花等浮游植物,讓植物吸收水體中的污染物質。在水生植物穩定下來之后,河道生態系統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將水生植物作為棲息地,為水生植物提供所需的養分,并減少水體中的污染物質。
結論:綜上所述,在水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城市中小河流治理部門,應積極相應河流治理的號召,加強河道修復力度,重視河流底泥的治理和修復,并積極采用生物技術,對河流污染進行治理,以減少河流污染濃度,提高河流水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城市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袁小平.基于水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城市中小河流治理思考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07):281-282.
[2]劉達,肖飛.對水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城市中小河流治理的幾點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5,15(11):22-27.
作者簡介:
李曦,性別:女,出生年月:1992.05,民族:漢,籍貫:河北省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