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語言景觀是當前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又一熱點領域。本文綜合考察語言景觀研究的背景、研究視角及方法等,全面展示這一領域的研究概況,為國內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語言景觀;綜述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 世紀 70 年代,便有學者通過研究街道上的語言景觀來觀察當地的語言使用狀況(Gorter 2013)。到1997年隨著Landry 和 Bourhis 正式提出語言景觀,語言景觀研究逐漸受到學者關注,并開展了不少研究。到2007 年Backhaus出版了首部完全以語言景觀為中心的綜合性專著,自此開始語言景觀研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World English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等雜志先后推出語言景觀的專輯,大量發表語言景觀相關文章,以戈特(Durk Gorter)、肖哈密(Elana Shohamy)、布魯馬特(Jan Blommaert)等為代表相繼出版了多部專著,2015年語言景觀專刊 Linguistic Landscape 的創刊出版更進一步推動了語言景觀研究,同時出現了專門的學術會議、研究小組,自1997年以來,已舉辦多屆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議,出版論著十多部,與之相關的學術成果不斷涌現,并逐漸呈現交叉學科的趨勢。在國內,自2014年尚國文發表《語言景觀研究的視角、理論與方法》將語言景觀正式介紹到國內以來,國內已有不少學者注意到開展語言景觀的重要意義并開展不少實證研究,距尚國文引入語言景觀引入國內已過5年,當前國內語言景觀研究情況如何?與國際研究相比存在那些不足?研究中還面臨那些的困難?本文試圖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將從語言景觀定義、研究區域、語言景觀標注、研究啟示四個四個方面解答上述問題。
二、語言景觀定義
當前語言景觀定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狹義的具化的定義,另一種是廣義的定義。狹義定義由Landry&Bourhis在1997年提出來,他們將語言景觀定義為“出現在公共路牌、廣告牌、街名、地名、商鋪招牌以及政府樓宇的公共標牌之上的語言共同構成某個屬地、地區或城市群的語言景觀”。后一種定義也由Landry&Bourhis提出,其將語言景觀定義為“在特定地域或區域公眾和商業標牌上語言的能見度和突顯”。除此外不同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語言景觀進行了定義,語言景觀專刊曾在2015年其創刊詞中將語言景觀定義為“語言景觀致力于理解公共空間里出現的不同形式‘語言的競爭、多樣性、語言意識、語言使用及其動機”,此外國外學者也將其他非典型形式的標牌,如游行橫幅、顯示屏、廣告牌等位置可移動、內容時常變化的展示牌作為語言景觀研究對象。同時還根據研究對象出現公共區域的不同,進一步對不同景觀進行了定義,如網絡中“網絡語言景觀”、教育中的“教育語言景觀”、旅游景區中的“旅游語言景觀”。國內語言景觀研究多采取第一種定義,實際研究中研究對象多為公路路牌、廣告牌、街名、商鋪招牌、政府建筑的公共標牌等固定語言標牌,特別是旅游景區或國內大中城市的各 類標識牌研究較多,但對報紙、橫幅、標語、電子顯示屏內容等移動語言標牌及學校、民族地區及其他公共區域語言景觀研究不多。
三、研究區域
由于當前研究多將道路、商店語言標牌作為研究對象,實際研究中,不管是道路語言標牌還是商店標牌,語言標牌數量巨大,要將一個地區的所有的標牌全部拍攝下來進行分析研究不太現實,其次同一地區不同區域也會呈現不同語言景觀,不同研究區域的選取將直接影響調查結果及結果解讀。因此研究區域的選取是開展語言景觀研究的重要基礎環節。在語言景觀研究中,選取街道作為研究地點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選取方式,通常研究者選取公共交通主軸線,如Lai(2013)研究了香港港鐵南北線周邊四個街區的語言景觀。Backhaus(2006)以東京鐵路線為基準,在地鐵線周邊任選一條街道,對所有的語言標牌進行考察。語言景觀研究中,選研究區域的另一種選擇是選擇一條或多條購物街作為研究區域。如Cenoz & Gorter(2006)比較了荷蘭和西班牙兩條不同商業街語言景觀差異。也有學者將購物商場作為研究區域,還有少數學者通過在汽車上架設攝像設備通過在行駛過程中拍攝影像方式開展語言景觀研究。還有學者提出將街區作為語言景觀景觀研究對象,以便更好地發現語言景觀與當地居民聯系。國內研究多選取商業街作為研究區域,以街區為整體或將語言景觀與周邊環境一起作為研究區域的研究還不多。
四、語言景觀標注
語言景觀標注是語言景觀分析的重要基礎,對語言景觀研究及建設語言景觀語料庫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的語言景觀標注體系。Ben Rafael(2006)曾經提出將語言景觀的研究內容概括為標牌上語言數量、語言字體、 語言出現位置、語言排列順序、不同語言翻譯情況、語言背后權利關系等16 個變項。在國內,盡管當前國內外語言景觀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注體系,但在語碼選擇、語碼組合、語碼分布等部分關鍵標注規則上,多數學者達成一致,實際研究中,大多數研究按照語碼選擇、語碼組合、語碼分布作為語言景觀標注的基本規則,同時也有不少學者對語言景觀標注規則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尚國文(2004)曾總結語言景觀標注內容應包括語篇體裁、方位、地點、場域、語境、場所、載體等內容;張亞瓊(2018)在對廣州市城中村語言景觀進行調查研究時結合研究實際,從語言景觀文字內容和文字內容兩個方面,提出了語碼組合、優先語碼、類型、是否可移動、方言詞匯、地名和地域名等16條標注規則。
五、研究啟示
從研究方法看,當前語言景觀研究路徑多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在定量方面,多通過拍攝照片,從語碼選擇、語碼組合、語碼分布等維度對所拍攝照片中標牌進行統計,統計各類標牌的數量及所占比例,以此來看各種語言在公共空間中的呈現情況;在定性方面,多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方式,從標牌制作者、政府語言政策制定者、當地居民等方面,探索語言景觀形成原因。盡管語言景觀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這些關于語言景觀的實證研究對反映和記錄某地區語言接觸和變遷、語言活力和文化多元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還存在著理論的不完善和研究方法的不統一等諸多爭論,有必要在研究對象進一步拓寬、在研究方法上進一步量化、在研究理論上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Landry R, Bourhis R Y.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Language & Social Psychology, 1997, 16(1):23-49.
[2]Gorter, Durk.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Linguistic Landscape Research: About Defi nitions, Core Issu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Linguistic Diversity, Multimodality and the Use of Space as a Semiotic Resource,2018, 38-57
[3]尚國文, 趙守輝. 語言景觀研究的視角、理論與方法[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4(2):214-223.
[4]田飛洋, 張維佳. 全球化社會語言學:語言景觀研究的新理論——以北京市學院路雙語公示語為例[J]. 語言文字應用, 2014(2).
[5]張亞瓊. 廣州市城中村語言景觀調查研究[D]. 2018.
基金項目:西藏大學2017年度青年科研培育基金項目“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背景下拉薩語言景觀研究”(ZDPJSK1719)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