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佳
(東北師范大學社會福祉學院城市管理系 吉林 長春 130117)
1.1 城市職能概述。現代化城市具有多種職能,城市的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行政、文化、教育、科學等企事業是城市職能形成的基礎。城市職能隨社會、經濟、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現代化大城市常具有多種職能,小城鎮或不發達地區城鎮職能則相對簡單。城市職能按其作用分為一般職能與特殊職能,前者指每一城市必備的職能,如為本城市居民服務的商業、服務業、建筑業、食品加工業、印刷出版業及城市公用事業、行政機關等;后者指不是每個城市都必備的職能,如采礦業、各種加工業。
1.2 通化市發展旅游業的SWOT分析
1.2.1 優勢。通化市旅游資源不僅數量豐富而且兼具特色,如擁有東北地區世界唯一的高句麗文化遺產,同時還有900余處歷史文化遺跡,革命文化遺跡包括靖宇陵園、抗美援朝紀念館等162處。開通景觀景點特色線路20條,各類服務型酒店賓館多達500余家,每日最高可接待近5萬人,同時為保持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親密交流與合作建立近40余處宣傳點,提高了通化市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游客。交通基礎設施方面,2014年通航的通化三源浦機場,年吞吐量達到20萬人次,鐵路方面,通化站建成于1937年,列車年載客量超過500萬人次,公路運輸每天近100多班次的客車,通化運客量超過400萬人次。通化市立體式的旅游交通為通化市的旅游發展提供了非常直接有效的便利條件。
1.2.2 劣勢。①通化市城市品牌化效應不夠,知名度低。東北地區的特色旅游多為哈爾濱的冰雪游、長春的偽滿洲國、吉林霧凇等等,但是不論在名氣上還是在吸引力上通化市明顯沒有東北其他地區的知名度高,而且提到通化游客都比較陌生。②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因為發展環境較惡劣,導致旅游業發展動力不足,開發深度不夠,對于旅游活動的資金支持持續性差。③旅游紀念品形式少,沒有充分體現文化特色和文化內涵,游客游玩后沒有深刻的印象,導致通化市旅游形象的品牌化程度低。
1.2.3 機遇。隨著政策力度的加大,給通化市的旅游業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因此,通化市要結合本地特色旅游,促進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持續性發展。通化市通過準確的定位,將當地的旅游資源和自身優勢進行有效結合,提出以旅游業為主,帶動經濟的發展政策。同時隨著各項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市場的深入規范和整頓,將會使通化市城市品牌越來越深入人心,進而迎來通化市游客量的大幅提升。
1.2.4 威脅。通化市面臨著來自于省內外的激烈競爭,因為東三省的魅力在于冰雪的吸引力,因此該地區的旅游資源同質化現象嚴重,通化市旅游業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由于通化市的特色旅游還未形成整體的規劃,競爭力弱于其他地區,存在潛在的游客引入的威脅。
2.1 帶動性不足。作為第三產業的旅游業,對于工業、農業缺少相應的帶動作用,沒有形成區域規模化,例如通化市2018年旅游業收入為260億,而2014年為77.7億,超出近3.4倍,反觀通化市一二產業,增速相對緩慢,總量增長程度不高,2018年同2014年比增長不足一倍,而且旅游業的發展僅限于各個景區內,景區之間的良性互動不足,造成區域性發展差異較大。遵化市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GDP為25 460元,農村居民為11 660元,在吉林省七市中排名位居第二位,而柳河縣還不及本市的一半,在全省排名倒數第一。
2.2 客源不均衡
2.2.1 季節性差異大。發展旅游業的基礎是客源,受節假日、氣候以及季節的影響,大部分旅游目的地客源波動明顯,即使是發展程度比較好的旅游目的地也會有波動現象。通化市旅游旺季為夏季和冬季,夏季多集中在6、7、8月,冬季為10月到下年3月以及五一和十一的兩個小長假期間。
2.2.2 客流量落差大。通化市旅游業在旺季每天的客流量為20 000~80 000人次,最多一天有近86 056人次,淡季僅有8 000~10 000人次,最少一天僅有8 000人次,差距近10倍,這種差距造成旺季嚴重超載、擁擠,服務質量、體驗感差,造成旅游目的地不堪重負,加劇環境生態的壓力,導致管理質量不佳。
2.3 旅游服務部門及基礎設施作用未充分發揮
2.3.1 旅游業服務人員就業時間不協調。旅游業服務人員的數量往往由高峰值決定,而淡季將會大幅度降低,導致時間出現不協調,例如,2018年通化市導游數量為1 700余人,外地導游近900人,共計2 600余人,通化市本地導游中有近15%的導游每年工作近200天,約有45%的導游僅有100天,還有40%的導游不足50天,其余時間皆為淡季,而且旅游業相關行業例如酒店和飯店,淡季時員工多為待業,而到旅游旺季時又要召回大量的臨時工。
2.3.2 旅游業設施利用不充分。旅游業設施的利用率同樣根據淡旺季決定,旺季利用率超高,但是淡季就會閑置,平均年利用率不高。通化市現有酒店飯店近500家,共計3.5萬余張床位,旺季時處于飽和狀態,但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酒店飯店數量逐漸增加,旺季也開始出現空余的現象,淡季供大于求的現象更加明顯。
3.1 保護性開發,持續性發展。通化市當前在景區內還保留著大量的人為建筑和明顯的開發痕跡,應該對景區的性質以及功能做到明確認識,首先是文化遺產,而后才是旅游目的地,因此對文化要進行傳承同時又要能夠保持生態多樣性。當前通化市最重要的就是要對世界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保持其真實性和完整性,不能進行后期過度的更改;堅持科學性和持續性,正確開發,制定開發和保護的策略,保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調整旅游業行業結構。作為旅游業的先導,旅行社要將旅游產品進行整合后再銷售,這是推向市場的重要環節。因此,旅游景點、旅游地酒店飯店的開發經營要同旅行社建立起良好的聯系網絡,以旅游業為中心,營造一體化的休閑娛樂旅游產業。同時,政府對于旅游業的結構調整要做好宏觀調控,注重整體旅游的概念,對于旅游業間的各個要素要做到有效銜接,加強合作和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