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蘭兵
(清河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清河 054800)
為進一步提升玉米生產效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根據清河縣實際生產情況,現提出玉米生產的技術指導意見。
針對目前玉米生產中存在的效益低下問題,要著力轉變生產方式,一是節水、節藥、節肥(三節):節水灌溉、科學施肥用藥,確保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二是抓好密度、整齊度、結實度、成熟度(四度):擴行縮株,確保合理密度;把好播種關,提高整齊度;科學肥水管理,提高結實度;適期晚收,提高成熟度。三是適時早播,保證土壤的墑情,也可以在播種好之后澆足、澆透蒙頭水。四是做到及時病蟲害預警、綜合防治、適期機收等。
2.1 選用優良品種。根據清河縣生態特點和生產條件,以及近年來玉米生產上不同品種的表現,推薦選擇耐密植、生育期適中、穩產性好的玉米品種作為主導品種,如鄭單958、登海605、蠡玉35、蠡玉86、中科11、偉科702、農華101等;并積極示范裕豐303、邢玉11號、邢玉10號等耐密抗倒優質高產新品種。
2.2 搶時早播。清河縣夏玉米適宜播種期為6月10~20日。麥收后要搶時播種,力爭做到“當天收麥,當天播種”。墑情不足時,播后要及時澆“蒙頭水”,確保玉米出全苗、出齊苗,以延長玉米灌漿時間,充分發揮高產品種的增產潛力。青貯玉米播種時的氣溫要保證在11℃左右。
2.3 精細播種。播種時要勻速慢行,切忌高擋快跑。播種機器的播種速度要確保在4 km/h以內,以防因為播種時速過快而形成少苗、缺行。采用50~60 cm等行距種植。推廣精量播種技術,種子發芽率要保證在95%以上。
2.4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夠讓植株充分利用光能、肥水能,提高產量。2種種植模式的種植原則:
2.4.1 等行距種植類型。行距保持59~74 cm,株距依密度而定,特點是玉米抽雄前,葉子、根分布勻稱,能夠最大限度利用肥料、水分以及光照,并方便播種、定苗、耕地、除草以及噴藥等作業;但是密度大時,生長后期行間肥水、光照等不充足,植株之間競爭激烈,嚴重影響產量。
2.4.2 寬窄行種植類型。也稱作大小壟。大壟83~100 cm,小壟33~50 cm,株距同樣依密度而定。其特點是植株在田間的行距不均,生長前期對光照和肥力利用較差,但能控制玉米后期個體與群體間的矛盾。在密度大、肥水充足的條件下,因為大行間距較寬,有利于植株中后期通風透光。
2.5 合理適時進行除草。玉米3~5葉期,雜草2~4葉期,是玉米進行化學除草的重要時期。每畝施用4%煙嘧磺隆懸浮劑100~120 ml或22%煙嘧磺隆·莠去津油懸浮劑0.1 kg,兌水30 kg,全田進行噴霧。
2.6 化學控制,防止倒伏。在玉米8~12葉期,噴施達爾豐、金得樂等生長調節劑,可以有效控制玉米植株基部節間生長,達到促進莖稈粗壯生長預防后期倒伏的目的。
2.7 抓住時機,澆灌關鍵水。玉米葉片在中午時段出現萎蔫現象,但是黃昏前又恢復,這時為輕度缺水,便可以開始灌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玉米一般灌水4~5次。第1水后根據玉米生長及氣候情況,每間隔12~15 d灌1次水,總灌量320~400 m3。早熟玉米一般灌水3~4次。玉米籽粒在灌漿期間需要比較多的水分,當田間持水量低于70%就要灌水,通常情況下每畝需灌水55 m3/次。在籽粒灌漿期進行田間灌溉,既可以防止植株早衰,又可以增加籽粒灌漿時間及灌漿速度,利于增加粒重。
2.8 病蟲害的防治。玉米苗期要特別注意防治二點委夜蛾、玉米蚜蟲、薊馬等蟲害;玉米苗期還應加強苗枯病、粗縮病、玉米爛心病等的防治。
2.9 適期收獲。清河縣適時播種的玉米,10月1~6日比較適宜收獲,需確保籽粒灌漿時間達到50 d以上。玉米成熟的特征是苞葉變色松散,籽粒變硬,皮層光亮。籽粒與穗軸相接的斷面處出現黑色層,標志著玉米已進入完熟期,可以收獲。如果植株綠葉還很好,而生長季節又允許,可以再延遲5~6 d進行收獲,可以達到增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