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齊榮穩
(1鎮安縣回龍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陜西 鎮安 711500;2鎮安縣高峰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陜西 鎮安 711500)
茶籽象甲(Curculio Styracis roelofs)是為害茶籽的重要害蟲,以成蟲和幼蟲蛀食茶籽,嚴重影響茶籽產量和質量。
一般2年發生1代,經歷3個年度。以幼蟲或上1代新羽化成蟲在土中越冬。如以幼蟲越冬,第2年仍留土中,在土中12個月左右;如以成蟲越冬,則4~5月陸續出土,6月中、下旬為成蟲出現盛期,7月下旬為成蟲末期,5~8月在茶果內產卵,7月下旬以后成蟲死亡。幼蟲孵化后在茶果內生長發育,約2個月后(8~11月)后陸續入土越冬,至第2年8月化蛹,9月陸續羽化為成蟲。成蟲羽化后就在土中越冬,至第3年4~5月出土產卵,卵期10~20 d。成蟲喜陰蔽,具假死性,每只雌蟲能產卵100粒左右。幼蟲孵化后在茶果內蛀食種仁,老熟后先在果殼上咬一小圓孔,然后爬出落下鉆入土內,通常入土深度10~15 cm,在土中潛伏1年后化蛹。
2.1 試驗區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鎮安縣回龍鎮、高峰鎮茶園,試驗面積1 000 m2,樹齡10年,生長中等。試驗區域為秦嶺土石山區,海拔600~750 m,年平均氣溫12.4℃,砂質壤土,適于茶樹生長。園內發生茶籽象甲為害,危害較重。
2.2 試驗方法
2.2.1 人工捕殺防治試驗。6月成蟲出現盛期,利用成蟲假死性,搖動茶樹,捕殺落地成蟲。試驗設置人工捕殺與未捕殺(CK)2個處理組,以單株為小區,重復3次,捕殺后調查防治效果。
2.2.2 樹下地面藥劑防治試驗。成蟲出土前,結合深翻在樹冠下撒施5%辛硫磷粉劑2 kg/667 m2,施后翻耙使藥土混勻。試驗設置樹下地面撒施藥劑與未施藥(CK)2個處理組,以1 m2為小區,重復3次,施藥后調查防治效果。
2.2.3 8%氯氰菊酯微囊劑400倍液樹冠噴藥防治試驗。8%氯氰菊酯微囊劑是綠雷二代,是針對無法根治的蛀干性害蟲的藥劑,如天牛、吉丁蟲、象甲等害蟲,藥效迅速,成蟲出現期用8%氯氰菊酯微囊劑400倍液噴霧,以清水作對照10 d噴1次,連噴2次,要求噴細、勻、周到,噴至藥液從葉面下滴為止,噴后10 d調查防治效果。
2.3 結果與分析
2.3.1 人工捕殺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利用該蟲假死性,振落成蟲后,其成蟲死亡率為88.2%,防治效果良好。

表1 人工捕殺防治效果
2.3.2 樹下地面藥劑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成蟲出土前結合深翻地面撒施5%辛硫磷粉劑2 kg/667 m2,耙土后,其成蟲死亡率為88.8%,防治效果良好。

表2 樹下地面藥劑防治效果
2.3.3 8%氯氰菊酯微囊劑400倍液樹冠噴藥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6月成蟲出現盛期,用8%氯氰菊酯微囊劑400倍液噴殺后,其蟲口減退率為90.8%,防治效果明顯。

表3 8%氯氰菊酯微囊劑400倍液樹冠噴藥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人工捕殺,其成蟲死亡率為88.2%,防治效果良好。樹下地面施5%辛硫磷粉劑2 kg/667 m2后,其成蟲死亡率為88.8%,防治效果良好。6月成蟲出現盛期,用8%氯氰菊酯微囊劑400倍液噴殺后,其蟲口減退率為90.8%,防治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