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花 王家艷 燕垚旬 劉德浪 黃宏敏 趙光峰
(海南省中醫院腦病科,海南 海口 570203)
冠心病(CHD)是由于心臟冠狀動脈由于血管壁內血脂沉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阻滯,引發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的常見心臟疾病〔1〕。腦梗死(CI)是指腦部血管因各種原因發生阻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甚至壞死并引發全身一系列反應的嚴重腦血管疾病〔2〕,具有極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發病率約占腦卒中70%〔3〕。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作息的改變,這兩種疾病的發病率亦逐年上升,而CHD和CT的共同病理基礎都是動脈粥樣硬化〔4〕。現代臨床研究證明,高脂血癥和高血尿酸(UA)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5〕,但較少見這兩者與CHD合并CI患者病情發展相關聯系的報道。本文探討血脂與血UA檢測在CHD合并CI患者不同發病時期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省中醫院收治的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160例,根據其病情不同將其分為CHD組(n=60)、CI組(n=40)和CHD合并CI組(n=60),并選取同時期在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適齡健康體檢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各組研究對象均排除惡性腫瘤、糖尿病、血液系統疾病等及近期進食高嘌呤類食物者。四組研究對象部分一般臨床資料如表1所示,各組年齡、性別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組研究對象部分臨床資料
1.2 儀器與試劑 日立7170A全自動化自動生化分析儀,血脂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榮盛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血UA檢測試劑盒購自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
1.3 檢測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在適宜時期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送海南省中醫院檢驗科進行檢測。其中各組研究對象的血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血UA采用UA酶法進行檢測〔6〕,并分析不同組研究對象血脂及UA水平,另取CHD合并CI患者發病期、高危期和恢復期的實驗室檢測結果,比較不同時期患者的血脂和血UA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1 不同組間血UA和血脂水平比較 CI組、CHD組、CHD合并CI組TC、TG、LDL-C、UA 水平含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除CI組HDL-C水平與對照組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組HDL-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CI組、CHD組、CI合并CHD組TC水平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HD合并CI組TG、LDL-C、UA水平明顯高于CHD組、CI組(P<0.05),而其HDL-C水平均明顯低于CHD組、CI組(P<0.05);CHD組UA水平明顯高于CI組(P<0.05),而兩組其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組別間血UA和血脂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CI組比較:2)P<0.05;與CHD組比較:3)P<0.05
2.2 CHD合并CI患者不同時期血脂、血UA水平比較 CHD合并CI患者發病期血脂、血UA水平與恢復期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病期血中TC和LDL-C水平明顯低于高危期(P<0.05),而發病期與高危期TG、HDL-C、U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恢復期除TG與高危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他指標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CHD合并CI患者不同時期血脂、血UA水平比較
與發病期比較:1)P<0.05;與高危期比較:2)P<0.05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高血壓、糖尿病、CHD等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國老年人群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且有研究表示,上述心腦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7〕。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顯示我國城市地區心血管病死亡率為261.99/10萬人,其中心臟病死亡率為136.21/10萬人、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25.78/10萬人〔8〕。雖然隨著現代醫學的高速發展,人類在心血管疾病診斷、治療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就總體趨勢變化而言,我國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不容樂觀〔9〕。
本研究發現,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呂書華等〔10〕研究表示CHD和CI發病率與血中 LDL-C 水平呈正相關,與 HDL-C 水平呈負相關,老年人群中血清 TC 每增加0.6 mmol/L,CHD合并發生CI的風險增加34%。本實驗中CI組HDL-C水平與對照組比較雖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從數據上看仍低于正常人群水平,符合上述研究觀點。CI的主要引發原因是頸動脈粥樣硬化,而CHD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兩者發病的基礎均是動脈粥樣硬化,而CHD組和CI血脂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示兩者血脂指標之間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CHD合并CI組的 TG、LDL-C 水平均高于CHD組、CI組,而其HDL-C水平均低于CHD組、CI組表示上述指標在CHD和CI患者中可能具有協同作用,較高水平時兩者同時發病概率升高,眾所周知,TC和TG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11〕,TG中富含極低密度脂蛋白可降解成為LDL-C,而LDL-C可進一步降解成為膽固醇酯和膽固醇,并抑制血中HDL-C的水平,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同時又升高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的風險〔12〕。在CHD合并CI患者發病不同時期的血脂研究中發現,高TG和低HDL-C水平在發病和病程發展為高危時無過度表現,可能是在高危期時應激反應導致血脂弱化現象發生,導致反應性TG被快速分解而導致兩個時期的TG水平變化不明顯,表明患者病情高危時伴隨有高TG血癥和高極低密度脂蛋白血癥并存〔13〕,有助于臨床醫師判斷患者病程。而恢復期TG與高危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即使CHD合并CI患者臨床癥狀雖有緩和,但體內TG水平仍較高,應注意短時間再次發生CI的可能。
而CHD、CI等患者中大部分為中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大部分老年人存在腎功能減退的情況,臨床表現為腎動脈硬化、腎血管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腎血流減少,引起UA排泄量減少〔14〕,導致患者體內血UA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群,UA是體內嘌呤類化合物代謝的最終產物,血UA異常升高表示患者體內嘌呤類化合物合成過量或由于腎臟功能受損導致腎臟對UA的排泄減少〔15〕,由此作為評估患者腎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標之一。有研究發現血UA的升高與CHD的病死率呈正比,其作用機制可能為患者體內高UA時可促進LDL-C的氧化和脂質過氧化,引起UA鹽結晶形成加重機體微炎癥狀態和加速血管內血小板堆積,促進血管血栓形成,促進包括頸動脈在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16〕;反過來CHD患者發生嚴重心功能不全時,導致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的濾過率減低,對UA的排泄減少,導致血UA升高〔17〕,兩者相互影響。本研究中,CHD合并CI患者發病期血UA水平與恢復期的比較差異明顯,而發病期與高危期及恢復期與高危期的U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治療措施有關,如給予患者降壓藥物進行降壓同時還能降低血UA濃度,而利尿降壓藥卻能升高血UA水平〔18〕。綜上所述,高脂血癥是老年CHD和CI發病的危險因素,高脂血癥合并高UA提示患者CHD并發CI風險增高,臨床應重視血UA和血脂檢測,但兩者在CHD合并CI不同發病時期對患者病情發展評估方面仍需結合其他指標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