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鳳
(汕頭大學學報編輯部,廣東 汕頭 515063)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它強調的是一種敬業精神,要求我們緊跟時代,永遠不能停止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探索和追求[1]。“工匠精神”在編輯行業中,它要求我們緊跟科技前沿,及時更新學習新政策和新法規,熟練準確使用編輯相關的各項國家標準。筆者在工作中發現很多作者和編輯對標點符號的用法存在混用現象,即使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已經實施了6年多,很多作者仍然沿用GB/T 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甚至筆者發現最近的一篇編輯文章竟然是以GB/T 15834-1995為基礎寫的,作者和編輯都沒有發現此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按國家標準正確使用各種符號是科技期刊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國標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2]規定了連接號有3種,分別為一字線“一”(占一個字的位置)、短橫線“-”(占半個字的位置)和波浪紋“~”(占一個字的位置)。由于生物類文章與數學、化學等學科交叉,具有圖標、字母、數字多等特點,下面對連接號在生物類文章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供讀者參考。
1.連接相關的時間、地點或數目的起止。例如:
弗朗西斯·克里克(1916-2004年)是著名的生物學家。
我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2.在化學上代表化學鍵(單鍵)、化學結構式。例如:
例-CH3;-SO3H;C-H鍵;二硫鍵(S-S);CH3-CH2-CH3等。
需要說明的是,鍵號是采用一字線的形式,而不能說鍵號是標點符號。
3.在表格中出現一字線則表示未發現或者未檢測,見表1。
4.在表示某些斷面(剖面)時,即范圍內。例如:

表1 凝集素粗品(1.071 mg/mL)在不同溫度下的最低凝集濃度
I-I剖面;A-3斷面。
5.在圖注中,為了節省版面和講求美觀,可代替破折號(——)。例如:
A-野生型;B-araO2突變體;C-aral突變體。
6.在標準代號中連接標準順序號與年份。例如:
國家標準GB/T 7714-2015。
7.在表示連接幾個相關的項目時,表示遞進式發展或工藝流程[4]。例如:
滸苔多糖提取、除雜的工藝如下[5]:滸苔干粉-加水浸提-上清液-除蛋白-真空濃縮-透析脫鹽-真空濃縮-95%乙醇沉淀(至乙醇終濃度80%)-沉淀冷凍干燥-滸苔較純多糖。
注:此處文中的“-”可以用箭頭“→”替換。
1.連接2個或2個以上相關的并列名詞或符號,組成復合詞。例如:
螺旋-轉角-螺旋基序;物理-化學反應;原子-分子論;x-y坐標;
f-p曲線;Newmark-a法。
2.連接2個或2個以上的人名。例如:
Hershey-Chase實驗;焦耳-楞茨定律。
3.用于合金系統的連接。例如:
銅-鋅合金;Al-Zn-Ni合金;Pb-Zn-Ni合金。
4.在化學中,表示多元體系中各組分之間的連接[6]。例如:
Fe2O3-A12O3-5102系;MgO-A12O3-510系。
5.用作化合物名稱和它前面的符號或位序之間的連接。例如:
2,2-二甲基已烷;α-氨基丁酸;2-脫氧核糖;5′-非翻譯區(5′-UTR)
5′-GAATTC-3′。
6.用于公式、表格、播圖、次級標題的編號。例如:
公式(3-11);表1-2;圖3-2。
7.表示實(試)驗、標本等的編號及產品型號和各種代號等。例如:
礦物標本黃鐵礦Py-3;
LDv-05-維激光流速儀;
FZ-10型避雷器。
8.連接外國人的復姓和雙名。例如:
約里奧-居里。
前者是居里夫人的夫姓,后者是居里夫人娘家姓。
9.用在分子式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構型、構象、取代基位置等符號后面[4,6]。例如:
z-(左旋), as-(不對稱的),tarns-(反式),ap-(反疊構象), o-(對位)等。
10.日期的全數字式寫法,連接年、月、日[5]。例如:
1995-08-12。
11.期刊的刊號、郵發代號中數字連接[7]。例如:
國際標準刊號ISSN l001-4217;
國內統一刊號CN 44-1059/N;
國內郵發代號46-17。
1.用于表示數字、數值范圍[8],例如:3%~15%,1978~2009年。
2.在化學式中,表示高能鍵[4]。
1.在科技論文的英文摘要中,要按照英文連字符的規范用法使用。
2.一般使用連字符表示氨基酸之間肽鏈連接和連結多核苷酸里的核苷酸[9]。例如:Met-Tyr-Pro-Arg-Thr。pG-A-C-C-T-T-A-G-C-A-A-T-Gp。
3.排版時連接因斷行而被打斷的單詞,用英文連字符鏈接。例如: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nucleotide)。
4.在基因的命名中,需要連接字母和數字(字母)時,用英文連字符連接[9]。例如:Lac-23、eda-1、Dek12-W23。
筆者從中國知網上查閱了8種生物學方面影響因子較高的中文期刊。查閱最近2期文章發現,文章作者出生年份后使用一字線的期刊只占25%(其中4種期刊沒有標注作者出生年份);對于表格中表示未發現或者未檢測的情況下使用的連接號,期刊中一字線和短橫線各占50%;對于年代起止和圖形編號連接中所用的連接號,期刊中短橫線、波浪線和一字線均存在,使用比較混亂,甚至一種期刊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從筆者的調查可以看出,生物學期刊的連接號使用不是很規范,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作者對連接號的使用不清楚,也沒有查閱相關標準,使用時根據感覺隨便寫或者根據所投期刊的模板照搬使用的,并沒有深究這樣使用的對錯;另一方面編輯對連接號的使用不夠了解和重視,導致在使用中發生與國家標準不一致的情況。我們在編輯工作中,一方面要自覺學習,提高編輯能力;另一方面,要向作者普及國家標準,盡量保證作者在工作中正確使用連接號。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目前編輯隊伍不穩定,很多編輯部在人員缺少的情況下,招聘的新人直接上崗從事責任編輯的工作,導致出版文章的差錯率大大增加。希望廣大編輯人員能夠針對自己部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參加各項培訓學習,有條件的編輯部還可以內部互審,以便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進一步增強所在期刊的競爭力。
近年來,各種出版物趨向使用外文的連字符“-”,這樣可以克服文章中漢字和外文使用不同長度的連接符號問題,但有爭議。筆者認為,編輯應該執行國家的各項標準,時刻關注行業的新動態,在編輯和校對工作中,我們要多一份嚴謹,多一份誠信,多一份執著,多一份堅持,把全部精力和智慧聚集到期刊的質量上,把精美的期刊奉獻給廣大崇尚科學的有識之士。
對標點符號的使用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科技期刊編輯引起高度重視。對于國家的新標準、新規定我們要積極主動學習和使用,對于存在疑問的地方要多查多問,發揮“工匠精神”,從細節做起,做一名合格的期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