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詩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 637616)
根據國際語音學學會最新發布的國際音標表,可以對比出:在音標符號使用方面,英語和美語的差異有15個。但在實際發音過程中,由于所處的語音環境不同,一個音位包含了若干個發音相似的音素,從而造成了音位變體的現象存在。英語元音中發生音位變體的有[?~a]、[~ ]、[~o]、[a~ɑ]、[e~];美語元音中發生音位變體的有[ɑ~A]、[~ɑ]、[a~?]。
因此,在發音位置及實際讀音方面,英語和美語的差異有16處(見表1)。
與英語一樣,漢語拼音中的韻母同樣出現音位變體的現象,而變體主要集中在兩個音,即a和e。
a 的同一音位有5種:
[?]:跟在輔音后或者單獨使用;
[a]:ai、an、ia、uai、uan;
[ɑ]:ang、iang、uang、ao、iao、ua;
[?]:ian及yan、üan;
e 的同一音位有4種:
[e]:ei、ui;
1.單韻母a。單韻母a的發音與美語[ɑ]的變體皆為[A],而英語中無論是元音還是音位變體中都沒有該音標。因此,應當注意提醒英國口音的學生,漢語拼音的單韻母a不能用他們熟悉的開前不圓唇的[ɑ]([ɑ]的音位變體)或開后不圓唇的[a]([?]的音位變體)來發開央不圓唇的[A],而是放松舌面,舌后部不能隆起。

表1 英美語的差異
2.單韻母o。漢語拼音o的國際音標為半閉后圓唇元音的[o],與英語中的[o:]的發音位置一致,反觀美語中則找不到對應的音標(單韻母o與美語的o雖然音標相同,但美語中o的發音是按雙元音[o]來發音,后文雙元音和復韻母比較的部分會詳細說明),美國口音的學生可能用他們所熟悉的半開后圓唇音[]來讀,所以可以提醒學生舌位不變,唇形應當扁圓。
1.a的音位變體[a]。開前不圓唇元音[a]出現在復韻母ai、an、ia、uai、uan中,而英語中也有[a]([?]的音位變體)這一音標,所以對于英國口音的學生來說,這幾個復韻母的音相對容易發出;相反,美語中并沒有該音的音標,但美語雙元音中的[a]與ai的國際音標大體一致(此處i的發音后文有細致說明),所以美國口音的學生在學習an、ia、uai、uan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先發ai的音,然后拉長音程,再扔掉后面的i的音從而幫助學生找到[a]的正確舌位,熟練之后再開始復韻母的講解與練習。
此處應當注意的是,對于英國口音的學生來說,英語中雖然有[a],但由于[ai]的音位變體,反而易用他們熟悉的[ɑ]來發[ai]音,所以在教學時不妨嘗試用與該音發音相同的[?]來標注,雖然對于學生的記音可能會造成干擾,但有利于學生的正確發音。可以在學生掌握了該音的正確讀音之后再強調該音的正確寫法。
2.a的音位變體[ɑ]。開后不圓唇元音[ɑ]出現在復韻母ang、iang、uang、ao、iao、ua中,對于兩類學生來說都不是難點,因為二者皆有該音的音標或音位變體。(前者有[ɑ]這一單元音,后者有[]的音位變體)。但值得注意的是,兩種口音都容易在復韻母ao上出現偏誤的現象。ao的國際音標為[ɑu],英國口音的學生易用[a]來發,美國口音的學生易用[?]來帶入。所以在教這幾個復韻母時,教師應該注意提醒學生將舌頭靠后,將前元音的發音[ɑ]或[a]發成后元音的[ɑ]之后再滑變成雙元音。
3.a的音位變體[?]。次開前不圓唇元音[?]出現在ian及yan、üan中,美國口音的學生可以聯系自己的口語先備知識,即用[?]的發音來發這三個復韻母的前半部分,但對于英國口音的學生來說則又是難點,雖然有相同的音標,但由于音位變體,英語中的[?]實際上是發開前不圓唇元音[a]的音,在教學時需要提醒學生并多加練習,較之前比,嘴要略張。
4.e的音位變體[e]。半閉前不圓唇元音[e]出現在復韻母ei、ui中,對于美國口音的學生來說,雖然音標不同,但發相同的音,即[e]也是[e],而ui只需在[e]的基礎上前面再加上單元音u。相反,英國口音的學生容易直接發他們對于ei的對應音標[e],雖然由于音位變體[e]變成了[],從而造成了細小的發音偏誤,但英語中單元音e的發音可以幫助英國口音的學生對應上該復韻母的漢語拼音的發音,因此可以用帶音發的方式,先發e的音再加上i的發音(i的發音后文有細致講解)。
5.e的音位變體[]。半開前不圓唇元音[]出現在復韻母ie、üe中,對于美國口音的學生來說很容易接受,因為美語中的[]可以幫助他們很快找到發音位置,然后在進行對應的加音再發音。對于英國口音的學生則不好找到對應音,但在英語的雙元音中,[e]的音位變體[]則可以有效助力。因此,教師可以先讓英國口音的學生發英語中[e]的發音,拉長后去掉后面的i音,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有意識地降低舌位,正確發出[]的音,然后再加上韻母i、ü的發音。
6.復韻母ou。漢語拼音ou的國際音標為[ou],與美語的[o]發音位置大致相同,而對于英國口音的學生卻很容易聯系到[]的讀音形成偏誤,因此在發音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先找到[o]的正確位置。學生可以先發英語中的[o:]的音,縮短音程后再開始向u漸變(u的發音后文有細致講解)。
1.單元音 e 的對比。漢語拼音e的國際音標為半閉后不圓唇元音[],而英語美語中皆不含這個音標,唯有發音類似的中央元音[],但二者的舌位相差較遠。相比較而言,與[]處在同一舌位的[o]更容易聯系學生熟悉的發音。所以兩種口音的學生可以采取相同的訓練策略,即先發處于同一舌位的[o],然后在保持舌位不變的基礎上展唇。
但根據上文的分析,美語中沒有[o]的直接對應音,所以在發[]之前要著重練習好掌握[o]的正確發音,然后才能采用帶音法學習[]。
2.單元音 i、u 的對比。漢語拼音i的國際音標為閉前不圓唇元音[i],漢語拼音u的國際音標為閉后圓唇元音[u],兩個單元音在英語和美語皆有處于同一音位的[i]、[u]。區別在于英語和美語中兩個單元音的音程較長,但發音時舌位不變。所以只要提醒學生縮短音程,這兩個單元音不會是學生的學習難點。
3.單元音 ü 的對比。漢語拼音ü的國際音標為閉前圓唇元音[y],而英語美語中皆不含這個音標,所以學生可能會把英語美語的[yu]這個組合體來發此音,但值得注意的是與[y]同處一個音位的[i],二者的區別只在于圓唇和不圓唇,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先發好[i],然后雙唇和成圓形小孔,同時嘴向前突出,即可成功突破ü的發音障礙。
無論是英語還是美語,二者都和拼音在雙元音的發音方式相似,由第一個音向第二個音滑動過程中,第一個音長而明亮,并自然而又連貫地向第二個音滑動,第二個音短而含糊。但由于單個因素的發音方式不同,造成了兩種語言雙元音不完全對等的現象,特別是同形韻母的存在更是混淆視聽,音程聽起來更長,舌位變化幅度更大,口型變化也更為夸張。因此,學生需要明確每個音的發音位置從而完善韻母的發音。
1.以i結尾的雙元音。根據上文的討論可以了解,以i結尾,同時在英美語中有直接對應的雙元音的復韻母的ai、ei。但值得注意的是,英語美語里以i結尾雙元音發的音是次閉次前不圓唇元音[],而不是漢語拼音的韻母閉前不圓唇元音[i],因此在發音訓練時需要提醒學生從前一個[a]或[e]向[i]漸變時要將舌位最終停留在靠前的位置,并減小開口度。uai、ui(uei)同理。
2.以u結尾的雙元音。在練習以u結尾的ao、ou這兩個復韻母時,由于英語美語中有相對應的[a]、[](美語為[o])的音標,所以學生在收音時易將舌位停留在次閉次后圓唇元音[],而不是閉后圓唇元音[u]。因此,在發音訓練時教師需要提醒學生舌頭后縮,使后舌面上升接近硬腭。iao、iou同理。
通過上文分析討論,兩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共同障礙是單韻母e和ü的發音,復韻母ai和ao也會在學習過程中造成負遷移。
對于英國口音的學生來說,在發單韻母a、兒化音,復韻母ian、yan、üan、ei、ui、ie、üe及ou時則需要多加練習,使學生明確發音舌位。而對于美國口音的學生來說,單韻母o、復韻母an、ia、uai、uan則需要投入相對更多的精力來掌握。理論上對比似乎美國口音的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上更占優勢,但教師還是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注意仔細聆聽學生的發音特點,充分利用其會對學習造成巨大影響的母語發音習慣,從而最大化地幫助不同背景的學生學習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