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振
摘要:近些年我國的金融衍生工具業務發展較快,逐漸增多了以資產證券化為主要代表的金融工具,我國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與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圍繞金融資產轉移的會計處理實施有效的探究。
關鍵詞:金融資產? ?會計? ?處理? ?轉移
金融資產又能夠稱之為實物資產。市場快速發展的背后存在著多樣化的風險和意外,尤其是現在我國金融存在市場發展快速、創新速度顯著增快與種類明顯增加等情況,導致有許多企業都開始進行金融資產的轉移,通過轉移來為資產的流動性提供有效的保障,使得資產能夠有效避免市場經濟風險會對其造成侵蝕。在2017年我國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1],下文會對其中一些內容進行分析。
一、金融資產轉移準則發展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一)能夠有效進行資金的管理
通過金融資產轉移準則,能夠使得資產轉移的內容得到更加詳細的補充,使得企業可以正確認識和掌握相關金融資產轉移方面的風險,可以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實施多角度的控制,從而為企業自身資產的保留提供保障,明顯可以對金融資產轉移風險進行防范,從而做好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準則的持續改進和借鑒,我國企業可以和國際的會計準則實施全方位的接觸,可以在企業開展國際金融貿易的時候提供便利,同時也能夠為企業進行金融資產轉移交易提供充足的便利。此外我國不斷規范金融資產轉移的準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資產折價與溢價的攤銷活動的開展,使得企業資產利潤得到明顯提高。與此同時還能夠為企業實施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提供方便,良好的掌握企業資產的流動,以此使得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進行得到有效的促進。
(二)能夠有效加強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金融資產轉移準則內容可以聯系上國際會計準則,導致我國企業可以逐漸跟上國際化發展,并且準則制定的發展趨勢與我國金融所要面對的市場經濟環境是相互匹配的,這能夠使得我國企業取得金融資產轉移信息的時候做到科學化。此外在企業進行相關會計工作的時候,有效核算資產的實際入賬價值、應收賬款的回收等[2],可得到全面且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充滿價值的會計信息導致企業信息使用者可以掌握真實準確的信息,從而讓企業信息使用者確定合適的投資方案,進而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
二、金融資產轉移的相關情形
準則將金融資產轉移有效劃分為三種情形,即終止確認、繼續確認和繼續涉入金融資產[3]。
(一)終止確認被金融資產
若轉出方企業可以將被轉移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差不多全部的風險與報酬都開展了有效的轉移,則轉出方企業再也不可以擁有被轉移金融資產的屬性,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進行被轉移金融資產的終止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原來的賬面價值和因轉移而取得的對價間的差額就應該計算進定期損益當中。通常對金融資產實施無條件出售,或是在金融資產出售的時候有效保存其在回購過程中的公允價值開展回購的選擇權[4],這種情況均與終止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標準相匹配。同時在運用回購選擇權的時候,是根據回購日確認的公允價值進行回購,這充分表明資產轉移日與實際回購日間,轉入企業需要有效承擔被轉移的金融資產的報酬以及存在的相關風險。
(二)繼續確認被轉移資產
若轉出方企業差不多全留存了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所有權所具備的報酬與風險,則轉出方企業還是繼續留存著被轉移金融資產的屬性,這種情況下就能夠定為需要繼續確認的被轉移金融資產,其在轉移該金融資產過程中所取得的對價就能夠定義為負債。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對被轉移的金融資產與轉移該金融資產而生成的具體負債值進行有效的確認。對于已經定義為繼續確認的金融資產需要對其具有的收益與對應的減值準備進行有效的核算,如果負債值已經得到明確,則還需要繼續確認與負債有關的利息費用。通常繼續確認所轉移金融資產的情形包含了貸款整體轉移且對該貸款可能出現的全部損失實施補償、出售一項金融資產但已經約定好使用固定價格或售價,再增添出借人給出的價格回購等[5]。因為轉出方企業回購所轉移金融資產的具體價格已經得到了有效的確認,這說明轉入企業不需要主動承擔轉移日到實際回購日間和所轉移金融資產有關的報酬與存在的風險,轉出企業仍然保存著所轉移金融資產的屬性,所以應該對該轉移的金融資產定為繼續確認情形。
(三)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
如果轉出企業既沒有將金融資產所有權上的全部報酬與存在風險進行轉移,也沒有將其進行留存,這種情況就需要有效的確認轉出企業有沒有留存所轉移金融資產的實際控制權[6],從而來有效判斷其所屬情形。對轉出企業有沒有留存所轉移金融資產的實際控制權進行有效的判斷過程中,需要將重點內容放在轉入企業能否毫無障礙地將該金融資產轉移到第三方手上。若被轉移金融資產不能夠做到自由轉讓,或是資產能夠轉讓但存在一定的限制條件,則可以說明轉入方不可以對被轉移金融資產實施有效的控制,在填寫該金融資產轉移合同的時候,交易雙方會明確所轉移金融資產在轉讓后的報酬與可能出現的風險的實際分擔,所以轉出企業需要根據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實際程度來對資產進行下一步的繼續確認。若轉入企業能夠毫無阻礙的將被轉移金融資產轉移給第三方,這充分說明轉入方實際保留了金融資產的控制權利,這種情形的金融資產轉移則能夠定為終止確認。
三、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一)應收賬款保理的實際會計處理
企業經營時需要對應收賬款保留采取有效的會計處理,企業通過提供勞務或是出售商品來取得賬款,將應收賬款交給商業銀行,而且商業銀行會給企業供應對應的服務。通常在金融資產轉移時,商業銀行供應的保理業務都是屬于對追索權進行附加的類型,金融資產轉移產生的收益和欠款都會按照應收賬款的轉移而出現改變,最后也會有效算入當期損益當中,最終達到終止確認情形的標準。在進行會計處理的時候,若想讓會計處理的工作層次與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就需要對會計工作的信息化處理予以足夠的重視。會計工作人員需要熟練掌握各種現代會計工作軟件的操作技巧,充分利用會計工作軟件來讓工作的綜合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在企業金融資產轉移會計制度當中,需要對基礎應收賬款保留制度進行有效的組合,在金融資產會計管控體系中需要對基礎制度給予充分的重視,確保企業資產轉移人員與會計人員都能夠遵守制度,使得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做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使得管控等基礎項目的運行效率得到有效的維護。
(二)把握金融資產轉移契機
企業效益的提升需要良好把握住金融資產轉移的契機。企業金融資產轉移工作要將重心內容放在效益上,根據有關規定來進行具體工作的約束,使得金融資產管理制度能夠將其重要作用發揮出來。有部分企業行政制度會限制到金融資產轉移,導致資產轉移工作效率低。所以企業需要創新管理,在沒有構建金融資產管理和轉移執行機制前先進行一個全面性的評估,確保制度在企業中可行,同時在構建新制度時需要不斷改進金融資產常態化管理體系。所以會計人員需要懂得制度改變與企業戰略發展間存在的關聯,在工作當中有效聯系項目管控標準與實際要求,對輔助措施的實效性進行充分的維護,而且對新制度的管理流程進行有效的提升,這也能夠提前適應金融資產管理制度。
四、結語
現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這使得大多現代資產會選擇金融資產形式,在進行金融資產管理時,金融資產轉移有著較大比重,金融資產轉移能夠讓企業資金管理與會計信息真實性都得到有效的保障,知道金融資產轉移的終止確認、繼續確認與繼續涉入情形,讓企業會計工作人員根據相關資產轉移與管理制度來開展工作,有效核算企業資金,從而讓企業金融資產轉移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許文建.論金融資產轉移準則發展趨勢及對企業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8(31):191+193.
[2]王艷龍,程子益.新金融資產轉移準則主要變化及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18(21):88-92.
[3]鄧華翔.金融資產轉移的相關問題的探索[J].財會學習,2018(29):192-193.
[4]劉芳.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會計準則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5):274+277.
[5]馬永義.金融資產轉移會計處理規則解析[J].新理財,2018(06):16-18.
[6]郭建明,胡蓉.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對稅收監管的影響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7):52-53.
(作者單位: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濟寧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