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龍 馮曉晨 康爽
摘要? ? 總結了雙低雜交油菜無公害栽培技術,包括產地環境要求、品種選擇、整地施肥、栽培方式選擇、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脫粒與貯藏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雙低雜交油菜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雙低雜交油菜;無公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65.4?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015-02
隨著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西安市油菜種植面積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目前油菜生產中許多技術問題需要完善。雙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餅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 μmol/g的油菜品種。筆者根據油菜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結合農業無公害標準,在試驗示范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油菜栽培技術,對發展西安市無公害油料作物標準化生產和提高油料作物產業化水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 ? 產地環境要求
基地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及砂壤土地塊。雙低油菜種植實行區域隔離,且區域間隔距離大于500 m,周圍及生產區無工業企業及“三廢”污染的地區。前茬為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換茬,可有效防止病害發生、生物學混雜和自生油菜混雜,保證其品質。
2? ? 品種選擇
以優質品種秦優7號、秦優8號、秦優10號為主栽品種,搭配種植秦優12號、秦優13號、秦優33號等品種。種子要嚴格精選,選籽粒飽滿、大小均勻、色澤光亮、無病斑、無蟲蛀、無霉變、通過審定的雙低油菜種子。
3? ? 整地施肥
將有機肥22.5~30.0 t/hm2、復合肥300~600 kg/hm2(氮、磷、鉀總養分含量要求40%以上)、硼砂15 kg/hm2作底肥,結合整地均勻施入土中[1]。
4? ? 栽培方式選擇
4.1? ? 育苗移栽
選用土質肥沃、地勢平整、接近水源的砂壤土地塊,最好是近年未種過白菜、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玉米地,苗床大小與大田面積的適宜比例為1∶5~7。播種前曬種1~2 d,用種子重量0.2%~0.3%的多菌靈拌種,提高發芽率和預防病害。
翻耕苗床,結合整地將殘根雜草清除,將25%復合肥600 kg/hm2(尿素75 kg/hm2、磷肥4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硼肥30 kg/hm2、10%地蟲克9~12 kg/hm2混合后撒施于苗床地上,然后淺耕1次。耖犁耙細,按畦寬130 cm、溝寬30 cm拉線開溝做畦。
以9月15日前后播種為宜,苗床用種子22.5~30.0 kg/hm2,均勻撒播于苗床上。播種后蓋1 cm厚的細糞土,播種后視墑情灌出苗水[2]。1葉1心時第1次間苗,疏理窩堆苗及擁擠苗;二至三葉期第2次間苗并定苗,做到葉不搭葉。在間苗、定苗時要疏密留稀、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去弱留強,確保培育矮壯苗。
苗床追肥視幼苗生長情況及土壤肥力而定。3葉以前以促為主,一般在定苗后用尿素75 kg/hm2、普鈣150 kg/hm2兌水澆施;移栽前7 d,用尿素75~150 kg/hm2、普鈣150 kg/hm2、鉀肥75 kg/hm2兌水澆施作為送嫁肥,保證培育出健壯菜苗。
出苗后用地虎快殺防治跳甲,用密達防治蝸牛。同時,用百菌清或多菌靈預防病害。
苗齡25~30 d、葉齡5~6片真葉時移栽。育苗移栽油菜在10月10—15日定植。行距50~55 cm,株距45~50 cm,留苗9.00萬~9.75萬株/hm2。移栽油菜要求一邊拔苗一邊移栽,做到當天拔苗當天移栽,不栽隔夜苗,并做到一邊移栽,一邊澆定根水。栽后7 d內保持大田水分,防止太陽曝曬死苗。
4.2? ? 直播
為節省生產成本,提倡以直播為主。西安地區播期為9月中下旬。密度根據品種、土壤水肥條件確定,一般直播田播量7.5 kg/hm2左右。采用50~60 cm等行距條播,播種深度一般為3~4 cm。播種前先按行定量分種,做到逐行均勻撒播,播種后澆水,并用細土蓋種,細土厚以種子不外露為宜。
直播油菜播種后5~7 d出苗,缺窩的地方實行勻密補稀,達到苗全、苗勻。3~4葉時間苗,間距3~5 cm;5~6葉時定苗。依據行距大小,按照留苗密度確定株距。塬地和晚播田塊可適當偏密,留苗10.5萬~15.0萬株/hm2;早播、套種、肥力較高田塊,留苗9.0萬~13.5萬株/hm2。
5? ? 田間管理
5.1? ? 施肥除草
移栽油菜成活后或直播油菜五至六葉期,要追施尿素120 kg/hm2、鉀肥75 kg/hm2。鋤松株間土壤,除凈雜草。為防止油菜田草害嚴重,可在種植前采用除草劑控制草害。在翻耕時,用丁草胺2 250 mL/hm2兌水900 kg/hm2,均勻噴霧畦面,防除雜草。油菜種植中,應采用人工除草為主,控制和減少藥品的施用次數[3-4]。
5.2? ? 中后期管理
對冬前旺長田塊,可采用深鋤斷根,摘去老葉和適量綠葉,控制旺長;對僵苗、弱苗可適量補施肥料,促進生長。防凍保苗及時噴多效唑,在6~7片真葉時,用15%多效唑粉劑750 g/hm2兌水750 kg/hm2噴施,能有效地增厚葉片,抑制根莖延伸,增強抗凍能力。及早培土,在油菜封行前至8~9葉時,即11月初進行第1次中耕培土,圍好根莖。在12月上中旬進行第2次培土,培厚培嚴實,防止根莖外露受凍。早施薹肥,在日平均氣溫降至4~5 ℃時,結合雨雪施尿素120 kg/hm2、鉀肥75 kg/hm2作薹肥。2月中下旬土壤解凍后及時進行中耕,疏松土壤,防止春后倒伏,促進油菜早發穩長,并結合降水施好返青抽薹肥,施尿素120 kg/hm2、鉀肥75 kg/hm2。油菜開花結角期,噴施適量磷酸二氫鉀,促進籽粒充實飽滿。
5.3? ? 合理灌溉
油菜苗期需水較少,結合移栽澆定根水(直播澆出苗水);灌好蕾薹水、開花結角水。
6? ? 病蟲害防治
6.1? ? 農業防治
優先采用農業措施,通過選用抗病蟲品種、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曬土、輪作倒茬、人工除草等一系列措施減少各類病蟲草害的危害[5]。
6.2? ? 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油菜田自然天敵或人工釋放天敵,選用植物源、生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
6.3? ? 物理防治
利用害蟲的趨性,設置糖醋液、黃板等誘殺成蟲,壓低蟲口密度。
6.4? ? 化學防治
6.4.1? ? 霜霉病。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按干種重量的0.3%摻拌;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按種量的0.4%拌種;發病初期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瑞毒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重點噴葉背面。
6.4.2? ? 菌核病。于初花期至盛花期田間病葉率8%~10%、病莖率1%時施藥,用40%多菌靈膠懸劑2 250 g/hm2兌水750~1 125 kg/hm2噴施,隔7~10 d再噴1次;或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噴藥時應噴在油菜中下部莖葉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6.4.3? ? 蚜蟲。在油菜苗期和薹花期,當有蚜株率達10%時,用40%樂果乳劑3 000倍液、50%敵敵畏乳劑2 000倍液、70%滅蚜松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進行常規噴霧;在油菜抽薹開花初期,如有蚜蟲集中在嫩莖和花梗上危害,則用40%樂果乳劑3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10%烯啶蟲胺2 000倍液噴霧防治。
6.4.4? ? 菜青蟲。于卵孵盛期或二齡幼蟲期用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300~600 mL/hm2兌水后進行低容量噴霧。也可用抑太保等新殺蟲劑、1%甲維鹽750 mL/hm2兌水750~900 kg/hm2噴霧,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600 mL/hm2兌水450~750 kg/hm2進行低容量噴霧。
7? ? 適時采收與貯藏
終花后30 d左右,當全株2/3角果呈黃綠色、主軸基部呈金黃色、種皮呈黑褐色時,為適宜收獲期,即“八成熟、十成收”。
收割后堆捂3~5 d再進行單脫粒,充分發揮“后熟”作用,從而獲得最高產量,提高品質和出油率;菜籽含水量降至9%~10%進行單獨貯藏,禁止與非雙低油菜籽混收貯藏。
8? ? 參考文獻
[1] 李祖海,楊邦貴,李紅麗,等.雙低油菜“一菜兩用”高產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7(13):19-21.
[2] 茍建鵬,常建軍,薛漢軍,等.雙低油菜新品種秦優16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8,64(4):101-102.
[3] 王月星,張冬青,耿玉華.雙低油菜油苔兩用高效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05(1):38-39.
[4] 毛廣才,毛愛華,王信洪,等.“雙低”油菜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06(2):43-45.
[5] 梁全玲.雙低油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