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雅 許興旺

摘要? ? 連續2年對皖南兩系水稻新品種進行對比試驗及性狀觀察。結果表明,Y兩優2008、C兩優華占、隆兩優華占、Y兩優1998、未兩優211等品種,米質優,經濟性狀比較優異,市場占主導地位,為引導性推廣種植品種。新兩優998、徽兩優001Y、兩優900等品種整體表現比較突出,可以作為搭配主導品種,在適宜區域推廣。
關鍵詞? ? 兩系水稻;新品種;產量;皖南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027-02
兩系水稻新品種是目前水稻種植推廣的主流趨勢,因其米質較優、產量高,備受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青睞,糧食企業對優質品種稻谷收購也情有獨鐘。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各類種子企業將兩系水稻新品種作為開拓市場、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經濟效益的主推品種。各省新品種審定部門也加快了兩系水稻新品種(組合)的審定進程,迎合種子經營企業、家庭農場及種植戶、糧食加工企業對優質高產新品種的市場需求。通過連續2年開展兩系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研究市場主流兩系水稻新品種的特征特性,探索兩系水稻新品種的高效節本栽培技術,提供引導性推廣建議。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皖南池州市貴池區秋江街道辦事處梅里社區,試驗田緊臨原省道S321,交通便利,便于新品種展示;田塊土壤肥力中等,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方便,具有代表性,前茬為冬小麥,收獲后秸稈全量還田。
1.2? ? 試驗材料
2017—2018年連續在同一地點進行兩系水稻品種試驗及新品種展示。試驗品種為市場種子企業銷售的主要品種,是近2年國審和省審定新品種。2017年試驗品種19個,2018年試驗品種17個。
1.3? ? 田間設計
試驗根據品種數量設大區,不設重復。品種隨機安排,順序依次排列,東西向栽插,品種之間設置保護行。每個小區寬8.0 m、長42.0 m,面積0.033 6 hm2,栽30行,預留50 cm操作行,拉繩定點移栽,株行距26.6 cm×18.0 cm,栽植密度20.88萬穴/hm2,每穴1~2粒種子苗[1]。小區所在幾個田塊相鄰且肥力一致,總面積0.6 hm2左右。
1.4? ? 試驗過程
采用濕潤育秧,依照當地常規管理技術管理[2]。5月17日播種,6月17日移栽,秧齡30 d。大田底肥施42%控釋肥600 kg/hm2、尿素300 kg/hm2、硅肥(SiO2≥29%)15 kg/hm2。中期結合芐乙除草,追施尿素187.5 kg/hm2。烤田結束后,灌水并追施氯化鉀112.5 kg/hm2、尿素37.5 kg/hm2作穗肥[3]。根據貴池區植保站病蟲情報,適時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等病蟲害[4]。田間其余管理措施,所有品種都保持一致,同一措施在同一天完成。生育全過程調查,成熟期取樣考種。根據品種成熟情況分批收割,采取單打、單收、單曬,計算實際產量。
1.5? ? 特殊氣候對試驗品種發育的影響
兩系水稻對比試驗期間,天氣及氣候條件異常。陰雨、高溫、干旱、臺風等自然災害均不同程度出現。水稻處在生殖生長的關鍵幼穗分化時期,連續2年出現高溫,對生長發育不利,影響穗型和結實[5]。早熟品種受高溫干旱影響較大,產量均排試驗品種后幾位而淘汰。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全生育期
試驗品種2年生育期136~151 d。受災害性天氣影響,各品種生育期略有變化。
2.2? ? 主要經濟性狀
2018年調查顯示,田間基本苗45.0萬~84.0萬株/hm2,平均基本苗57.0萬株/hm2;最高苗307.5萬~508.0萬株/hm2,平均最高苗393.0萬株/hm2;分蘗率為397.0%~981.6%,平均分蘗率601.6%。徽兩優001分蘗率最高,其余品種分蘗率中等。試驗品種有效穗195.0萬~337.5萬穗/hm2,成穗率50.9%~79.4%。株高104.0~131.2 cm,Y兩優1998植株偏高,C兩優華占株高偏矮,其他品種株高中等適宜。穗長22.5~30.2 cm,每穗總粒數171.7~265.8粒,每穗實粒數150.4~204.6粒,結實率72.8%~89.6%。
2.3? ? 農藝性狀及抗性
2018年調查顯示,多數品種整齊度較好,Y兩優900整齊度一般;雜株率4個品種未見,其余品種雜株率表現不等,范圍為0.1%~1.0%。大多株型表現適中,5個品種株型緊束,1個品種株型松散。徽兩優001等8個品種葉色濃綠,其他品種葉色綠。Y兩優896等9個品種葉姿挺直,其余品種葉姿一般,但不披垂。Y兩優900等7個品種長勢繁茂,其他品種長勢中等。參試品種未見明顯葉瘟、穗頸瘟;白葉枯病、紋枯病多數品種未見,少數品種輕度發生;稻曲病未見。少數品種二化螟、大螟、卷葉螟輕度危害,多數品種未見;稻飛虱防治效果較好,未發生明顯危害。受臺風影響,部分試驗品種有一定比例倒伏,少數遲熟品種抗倒性較好,未見明顯倒伏。
2.4? ? 產量情況
2018年根據田間現場取樣,統計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經過計算,產量表現前8位的品種理論產量達12 885.2~14 468.8 kg/hm2,成熟期根據品種實收,扣去水分、雜質,實際產量10 633.5~12 297.0 kg/hm2(表1)。
3? ? 品種簡評
根據試驗品種2年綜合表現,現將2年產量排名前8的品種簡評如下。
3.1? ? Y兩優2008
生育期145 d,株高122.4 cm,高度適中,分蘗力較強,有效穗多,長勢繁茂,株型及株葉形態一般,整齊度較好,穗型、千粒重中等,結實率較高,理論產量14 468.8 kg/hm2,實際產量為12 297.0 kg/hm2,2017年、2018年產量均位列第1位。抗病性、抗逆性較強,米質優。
3.2? ? C兩優華占
全生育期140 d,株高107.8 cm,高度偏矮,整齊度好。株型適中,葉片適中,葉姿一般,紫尖。分蘗力強,有效穗多。有效穗、穗粒數、千粒重比較協調一致。理論產量14 383.6 kg/hm2,實產12 229.5 kg/hm2,2017年產量位列第4位,2018年位列第2位。米質中等,紋枯病輕,其他病蟲害不明顯。
3.3? ? 隆兩優華占
全生育期149 d,株高117.2 cm,高度適中,整齊度好。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片較長、較寬,葉色濃綠,葉姿一般。分蘗力較強,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穗型較長,著粒密度一般,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中等。理論產量13 372.5 kg/hm2,實產11 259.0 kg/hm2,2年產量位列第3位。米質較好,抗病性、抗逆性較好。
3.4? ? Y兩優1998
全生育期147 d,株高121.8 cm,中等,整齊度好。分蘗力較強,有效穗一般。株型緊束,長勢繁茂,葉片中長較寬,葉姿一般,葉色綠。穗型大、穗粒數多、結實率較高、千粒重一般。理論產量13 970.5 kg/hm2,實產11 080.5 kg/hm2,2017年產量位列第2位,2018年位列第4位。米質優,抗病性、抗逆性、抗倒性較好。
3.5? ? 未兩優211
全生育期149 d,株高115.6 cm,高度中等,整齊度較好。株型適中,葉片中長、寬,葉姿一般。分蘗力強,穗長中等,穗型、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協調一致。理論產量12 986.7 kg/hm2,實際產量11 035.5 kg/hm2,2017年產量位列第6位,2018年產量上升至第5位。米質優,抗病性、抗逆性、抗倒性較好,主要病蟲害未見明顯發生。
3.6? ? 新兩優998
全生育期147 d,株高117.2 cm,高度中等。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濃綠,葉片較長較寬,葉姿一般。基本苗偏少,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有效穗一般。穗型、穗粒數中等,千粒重較高。理論產量13 679.1 kg/hm2,實產10 824.0 kg/hm2,2017年產量位列第8位,2018年位列第6位。米質較優,抗病性、抗逆性較好。
3.7? ? 徽兩優001
全生育期147 d,株高118.4 cm,高度一般,整齊度好。株型緊束,葉色濃綠,葉片長寬適中,葉姿挺直。分蘗力強,有效穗較多,穗型中等,千粒重較高。理論產量13 222.6 kg/hm2,實產10 689.0 kg/hm2,2017年產量位列第5位、2018年產量位列第7位。米質較好,抗倒性、抗病性較好,對主要病蟲害抗性較強。
3.8? ? Y兩優900
生育期149 d,株高118.8 cm,分蘗力偏弱,有效穗偏少,株葉形態較好,植株整齊度一般,株型緊束,葉姿挺直。穗型長大,千粒重偏低。理論產量12 885.2 kg/hm2,實際產量10 633.5 kg/hm2。2017年產量位列第7位,2018年位列第8位。米質較好,病蟲害抗性一般,抗高溫熱害能力一般,抗倒性較好[6-7]。
4? ? 結論與討論
通過連續2年兩系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及性狀觀察,對比各品種的生育期、主要經濟性狀、農藝性狀、抗性及產量情況,結果表明,Y兩優2008、C兩優華占、隆兩優華占、Y兩優1998、未兩優211等品種,產量達11 000 t/hm2以上,且米質優,經濟性狀比較優異,市場占主導地位,可作為引導性推廣種植品種。新兩優998、徽兩優001、Y兩優900等品種整體表現比較突出,可以作為搭配主導品種,在適宜區域推廣[8-9]。
5? ? 參考文獻
[1] 胡繼文,許興旺,李振華,等.池州市水稻新品種品比展示與示范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6(14):48-52.
[2] 王文輝,駱寅濤,李紅艷.水稻秧田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2016(4):43.
[3] 謝光.水稻大田的肥水管理技術及實施要點分析[J].農技服務,2017(5):72.
[4] 吳青,王開龍.綠色生態水稻病蟲害防治要點[J].江西農業,2018(8):19.
[5] 王穎,何永坤,孫恩紅.重慶水稻抽穗高溫熱害影響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7(19):155-156.
[6] 姚傳根,趙東保,史辰辰,等.優質高產兩系水稻品種福兩優5號的選育[J].農業科技通訊,2015(7):189-190.
[7] 王光勝,謝頌朝,李婷婷,等.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9(7):43-44.
[8] 葛茜,馬曉麗,張萬春,等.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3,59(5):7-9.
[9] 韓正光,張安存,呂宏飛,等.淮北稻區優質食味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4(9):1341-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