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梅
摘要? ? 本文以遼寧省北票市大黑山森林公園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公益林結構進行分析,提出了公益林經營對策,以期為類似森林公園的經營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公益林結構;經營對策;大黑山森林公園
中圖分類號? ? S750?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132-01
1? ? 大黑山森林公園基本情況
大黑山森林公園處于遼寧省北票市,地形為低山丘陵,屬于溫帶性大陸性季風氣候,當地氣候特點為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夏季降雨集中,冬季干燥寒冷。土壤類型主要有棕壤和褐土。
全區總經營面積20 036.3 hm2,林地用地18 653.8 hm2,占總面積的93.1%。其中,有林地面積11 935.4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4.0%;疏林地57.8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0.31%;灌木林地5 515.9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29.57%;造林未成林地451.4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2.44%;宜林荒山荒地613.7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29%。
2? ? 大黑山森林公園公益林結構分析
公益林按齡組結構劃分為幼齡林4 502.4hm2,蓄積23 622.3 m3;中齡林6 472.9 hm2,蓄積47 306.8 m3;近熟林3 427.9 hm2,蓄積52 480.5 m3;成熟林1 470.3 hm2,蓄積量15 067.3 m3;過熟林1.5 hm2,蓄積880.2 m3。
公益林根據不同起源結構分為人工林和天然林。人工林面積3 031.7 hm2,蓄積63 588.1 m3;其中人工實生林面積2 625.2 hm2,蓄積57 663.1 m3;人工萌生林面積406.5 hm2,蓄積5 925 m3。天然林面積12 843.3 hm2,蓄積93 747.0 m3;天然萌生林面積12 843.3 hm2,蓄積93 747.0 m3。
大黑山公益林以蒙古櫟、油松、落葉松、樺樹、刺槐、楊樹、椴樹、榆樹、楊樹和山杏為主。其中,蒙古櫟 5 234.5 hm2,蓄積61 966.3 m3;油松5 238.3 hm2,蓄積55 689.2 m3;落葉松545.5 hm2,蓄積5 267.2 m3;刺槐2 245.1 hm2,蓄積12 345.6 m3;樺樹455.3 hm2,蓄積6 745.3 m3;榆樹83.5 hm2,蓄積568.9 m3;椴樹348.7 hm2,蓄積量2 087.7 m3;楊樹100.2 hm2,蓄積量452.2 m3;山杏653.4 hm2,蓄積4 244.2 m3;其他451.3 hm2,蓄積4 323.2 m3;
大黑山公益林經營結構以涵養水源為主,其中闊葉林重點水源涵養林面積9 575.1 hm2,針闊葉林重點水源涵養林面積137.7 hm2,針葉林重點水源涵養林面積 1 905.0 hm2,灌林重點水源涵養林面積為1 935.9 hm2,一般水源涵養林面積2 321.3 hm2。
3? ? 大黑山森林公園公益林經營對策
3.1? ? 提高森林生產力
采用適宜的撫育措施,通過提高樹木成活率,改善樹木品質,增加樹木生長量,一般采用修枝和間伐等措施[1]。大黑山森林公園的公益林多以自然林為主,由于地貌和氣候特點,采取輕度撫育措施,調整透光性,如砍掉殘枝等方法。
主伐更新措施對森林經營和森林自然演替有重要作用,在大黑山森林公園的公益林中,成熟林和過熟林的比重較大,達到了公益林總數的1成以上,導致該地區公益林的自然枯損較大。因此,大黑山森林公園公益林采取擇伐方式,同時對更新的樹種要注重混交搭配。
3.2? ? 加強林地管理
除了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滿足養分供給外,還可以利用營林生產措施,如將撫育后的枯枝返還給林地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改善土壤養分的作用[2]。林區內樹木多以油松和蒙古櫟為主,尤其是油松林的凋落物,分解較為緩慢,凋落物厚度相對較高,反而影響了林下植被的更新,并且加劇了森林火災的風險。對于這種狀況,應采用疏伐的營林手段,加速凋落物分解,調控林地土壤溫度,增加微生物量。
3.3? ? 加強防火基礎設施建設
大黑山森林公園植被覆蓋率較高,針葉林較多,再加上本地區氣候干燥,公園內人為活動較多,火災發生概率較高,因而應更加注重森林防火工作。大黑山森林公園組建了森林防火隊,配有2輛防火車,但是由于大黑山森林公園山高路險,難以實現對整個區域的全覆蓋。針對這些問題,為了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概率,公園加強了對游人及周邊居民的防火宣傳,減少人為火災的發生;同時完善森林防火帶的建設,定期清理防火帶周邊的殘枝雜草,加強巡山,保證營林工作順利完成[3-4]。
3.4? ? 加強病蟲害防治
大黑山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多以化學防治為主,導致害蟲產生了抗性,防效低下。近年來,開始重視生物防治和無公害防治,通過與化學防治適當結合來提高防治效果。例如,引進天敵種群,既豐富了生物多樣性,又降低了蟲害發生率;逐年對林分進行改造,改變樹種單一的現狀,進行演替更新混交種植,提高林木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4? ? 參考文獻
[1] 李莉,倪永春,李慶.關于實現丹東市森林健康經營的幾點建議[J].遼寧林業科技,2011(5):45-47.
[2] 桂瑞珍.公益林管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林業經濟,2018(3):83-84
[3] 侯扶江,徐磊.生態系統健康的研究歷史與現狀[J].草業學報,2009,18(6):210-225.
[4] 陳士連.鄉鎮林業站生態公益林管理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8(2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