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強
摘要? ? 本文主要結合蘭州市氣象觀測資料與農業氣候災情資料,對蘭州市干旱、大風、沙塵、霜凍、冰雹等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災減災措施,以供有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 ? 農業氣象災害;影響;防災減災措施;甘肅蘭州
中圖分類號? ? S4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193-01
1? ? 蘭州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
1.1? ? 干旱
蘭州市干旱可以分成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秋旱以及冬旱。其中,春旱和冬旱往往會對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夏旱在出現的同時經常伴隨高溫天氣,不僅無法較好地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水分,甚至可能使作物暴發嚴重的病蟲害,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此外,干旱造成大多數河流湖泊干枯現象嚴重,水庫需水量大幅減少,不僅人畜飲水困難,也給當地農業經濟造成嚴重損失[1]。
1.2? ? 大風和沙塵
因蘭州市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當地大風、沙塵活動較為頻繁,并且影響范圍廣,給當地農業生產、生態環境以及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均帶來了嚴重影響,輕則降低出苗率,嚴重時則需要重新進行播種,不僅延誤春耕播種時間,而且還會將農田表土刮走,影響土壤肥力[2]。
1.3? ? 霜凍
霜凍是農業災害之一,幾乎年年都有,一般在秋、冬、春時期出現。蘭州市主要農作物包括小麥、玉米、馬鈴薯等。每年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霜凍天氣,給小麥、玉米等作物造成不利影響。小麥容易遭受晚霜凍,玉米在成熟之前經常遭受秋霜危害,從而導致作物產量大幅減少。
1.4? ? 冰雹
蘭州市地形復雜,氣候復雜多變,局部地區特別容易出現冰雹災害。蘭州市冰雹一般出現于3—10月,特別是夏季(6—8月)出現頻率最高。雹災一般持續時間較短,但是來勢猛、破壞力度特別強,經常給農作物帶來嚴重損害。冰雹災害發生時還時常伴隨著強降雨、狂風等復雜天氣,導致農作物葉片破碎、枝莖折斷、斷頭斷枝以及果實脫落,輕則使作物產量減少,重則導致作物絕收。
2? ? 防災減災措施
2.1? ? 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服務體系
蘭州市氣象局應結合當地氣候變化規律,不斷建立健全各個地區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服務體系。重點強化偏遠農村、山區等區域的預警信息傳播和接收能力建設,盡可能發揮各類應急氣象信息員隊伍作用,通過多途徑、多手段及時向政府部門以及當地農戶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使廣大群眾可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御農業氣象災害[3]。
2.2? ? 采取針對性措施防御農業氣象災害
2.2.1? ? 干旱災害。針對干旱災害,應加強干旱災情的深入認識,樹立節水意識,可以采取噴灌、滴灌、地下灌溉等先進方式進行農業灌溉;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增強土壤蓄水能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同時還需要興修水利,強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避免河床淤積,緩解干旱災情;應不斷建立健全人工增雨基地,加強氣候監測,抓住有利時間,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增雨作業,不斷增強人工增雨的催化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對農牧業生產造成的危害。
2.2.2? ? 大風、沙塵災害。首先應憑借地方資源優勢,科學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注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減輕大風、沙塵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還應加強農田防風林帶的建設,積極發展經濟林,最大限度減輕大風、沙塵的活動強度,避免風沙蔓延,提升農牧業生產對大風、沙塵災害性天氣的抵御能力。此外,要借助先進的探測方式,對風沙天氣的形成、發展以及蔓延過程進行實時監測,第一時間發布大風、沙塵天氣預報預警信息,使農戶可以及時應對[4]。
2.2.3? ? 霜凍災害。在接收到霜凍災害預警信息后,農戶應及時采取澆灌、熏煙、覆蓋或噴灑化學藥劑等措施防范,不斷增加近地面層空氣濕度,保護地面熱量,提高空氣溫度,延緩田間溫度下降,從而達到預防霜凍的目的。此外,還應在農業氣象服務人員的科學指導下,加強田間管理,逐步改良作物品種,嚴密監測天氣變化,不斷增強災害預防能力。
2.2.4? ? 冰雹災害。針對冰雹災害,一般可以在冰雹多發區域加強樹木種植,增強森林覆蓋率,改善區域氣候環境,進而阻礙冰雹云的形成;此外,還應注重氣候監測工作,提高冰雹天氣預報準確率,積極采取人工防雹作業,減輕冰雹對農業產生的危害,確保農業的穩定生產。
3? ? 結語
蘭州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幾乎每年都會給蘭州市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因此,蘭州市氣象局應結合地方氣象災害實際,積極采取可行性的防災減災措施,以降低農業生產損失,確保蘭州市農業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
4? ? 參考文獻
[1] 祁如英,鐘存,雷玉紅.青海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8):153-155.
[2] 劉國鋒,胡細涓.河南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J].當代經理人,2015(4):218-219.
[3] 柳會娟.北海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3):182.
[4] 張翠英,樊獻政.菏澤市氣候變化及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發生規律的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0(1):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