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僑
摘要? ? 本文結合鹽城市主要農業氣候資源,分析了鹽城市主要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提出了氣象災害防御對策,以促進農業生產工作順利推進。
關鍵詞? ? 氣象災害;農作物;影響;防御對策;江蘇鹽城
中圖分類號? ? S42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196-01
鹽城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部,江蘇省中東部,位于長江三角洲北翼。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物產富饒,是江蘇省主要糧食生產基地之一,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小麥和棉花,為了提升該地區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需要全面掌握鹽城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特征與影響程度,以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確保當地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1? ? 鹽城市主要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
1.1? ? 干旱
干旱是鹽城市影響范圍廣、出現頻率高、危害程度大的農業氣象災害,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現[1],特別是春季,有“十年九旱”之稱。春旱的主要特點是氣溫回升速度快、降水量少,此時的空氣較為干燥,再加上風速大,蒸發速度加快,會加劇土壤失水速率。初夏旱往往會與春旱同時出現,大都是春旱持續到初夏季節,因6月降水減少,會使干旱危害程度加劇,進而形成春夏連旱。盛夏旱則出現在7—8月,此時恰好是農作物生育旺盛期,因陽光輻射強、外界溫度高、田間蒸發速率加大,對農作物的危害較為嚴重。秋旱會對大秋作物生長和越冬作物播種出苗造成影響[2]。由于鹽城市氣溫升高、降水量減少,會使暖冬天氣頻繁出現,干旱對農作物的危害不斷加重[3]。
1.2? ? 暴雨洪澇
鹽城市降水具有時空分布不均,年際間降水差異較大的特征。如果是持續性的大范圍降雨或遇到短時間的暴雨都可能導致農田大量積水而不能及時排出,或者造成河水暴漲等現象,極有可能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洪澇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暴雨洪澇會破壞土壤結構,將農作物莖桿折斷;若農作物被淹,土壤內氧氣供應不足,對于農作物根系的生長極為不利,極易出現爛根,影響農作物新陳代謝的進行;農作物長期生長在陰濕環境中,極易滋生病蟲害,會造成農作物減產,嚴重的洪澇災害會直接導致農作物絕收[4]。
1.3? ? 冰雹
冰雹屬于強對流天氣,出現時往往伴隨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其主要特征是季風性明顯、強度大、持續時間短,常給農業生產,尤其是對豐收在望農作物的危害幾乎是致命的。冰雹從高空中下落,會損害農作物葉片、果實等。冰雹不僅會對農作物造成損傷,還為病原菌與害蟲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1.4? ? 大風
瞬間風力達8級以上或瞬間風速≥17 m/s即為大風,是鹽城市出現較為頻繁的一種氣象災害,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現。鹽城市大風天氣主要分布在春季和秋季,其中以4—5月出現頻率最高,占全年大風日數的80%左右,夏季次之,大都伴隨有雷陣雨等天氣。春季大風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最為嚴重,此時溫度開始增加,土地解凍,土壤表層蒸發速率加快,失墑嚴重,對冬小麥的生長極為不利。
2? ? 鹽城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對策
2.1? ? 做好農村氣象災害防御
干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等氣象災害的出現對糧食、經濟作物、畜牧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還會阻礙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鹽城市氣象部門應加強建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發布體系,進一步拓寬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面,確保氣象災害信息及時傳遞到每位農民手中,提升氣象科技的貢獻率,確保農作物高產豐收,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對當地的降水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加大人工集雨工程建設,做好農村蓄水池塘的開挖工作,確保水庫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蓄水儲量。對節水高效農業體系加強建設,對現有的灌溉方式進行改善,增強水資源利用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鹽城市農村地區加大農田墑情自動監測和精確灌溉系統建設,將大田墑情、農作物需水關鍵期的用水以及天氣預報進行結合,找出農作物最佳灌溉期和灌溉量,進一步提升農業用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結合鹽城市干旱和暴雨洪澇災害發生規律,做好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積極發展設施農業。
2.2? ? 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建設
防雹能力高低與鹽城市冰雹災害出現次數密切相關,人工影響天氣在緩解水資源短缺、防雹減災和確保糧食安全生產方面均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開展防災減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和保證水資源安全的有效手段。
鹽城市氣象部門應充分利用天氣雷達資料、氣象衛星廣播系統、自動站觀測資料和閃電定位系統,盡快建立起集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作業、信息收集等為一體的人影綜合指揮系統,不斷增強對冰雹、干旱等災害的應急作業水平,不斷降低其對農作物生產的危害。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對設施農業區、糧食主產區和冰雹多發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保護力度,以確保糧食高產豐收,促進鹽城市水資源安全和糧食安全。
3? ? 結語
氣象災害在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中無法避免,人類也無法全方位對其進行精確預測和預報,更不能控制自然災害的發生。因此,在應對氣象災害的過程中,需要氣象部門充分發揮氣象為農服務的職能和作用,全面把握農業生產特征,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
4? ? 參考文獻
[1] 劉磊,李艷榮.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1(12):27-29.
[2] 李晶,林蓉,張海娜,等.遼寧省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評估[J].安徽農業科學,2011(6):3563-3566.
[3] 陳幼姣,劉光輝,柯凡.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19(3):165-166.
[4] 馬玉玲,張艷麗.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5,35(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