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漢
摘要? ? 實現養蠶規?;?、省力化是山區蠶桑業發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從前提條件和技術措施2個方面對山區規模化、省力化養蠶進行了探討,以期為提高農戶的養蠶收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養蠶;省力化;規?;?前提條件;技術措施;山區
中圖分類號? ? S88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202-01
桑蠶業主要集中在我國海拔較低的山區,基本是散戶式或家庭飼養,其經濟效益較低。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農民收入途徑多樣,傳統養蠶模式已不能保證農民的經濟支出,收入持續下降,導致養蠶業逐年遞減。因此,實現養蠶規模化、省力化是山區蠶桑業發展的必然方向[1]。而山區大規模養蠶需結合當地環境氣候及特點,應用合理的養蠶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的增長。
1? ? 省力化養蠶
1.1? ? 省力化養蠶的前提條件
一是養蠶布局優化。養蠶布局的合理性不僅對蠶繭的質量起著關鍵性作用,還影響到蠶室、蠶具的利用率及桑樹的生長。應結合山區實際情況特點,進行分期養蠶,潛山縣一年四期養蠶(春季、夏季、中秋和晚秋),并根據桑葉生長特點合理配比,春蠶占50%、夏蠶占5%、中秋蠶占35%、晚秋蠶占10%,控制好在9月10日前收蟻[2]。二是優選優良蠶品種。選擇優良的蠶品種,以保證蠶的生長,實現最終經濟收益。如菁松×皓月等優質高產多絲量品種,其繭形較大,產量較高,穩定性好,抗病,抗逆性好,耐高溫,并經過了大量試養,其優勢較明顯,可作為首選。三是科學防蠶病。養蠶的防病措施關鍵是做好預防消毒,可成立專業的消毒組織,由技術人員科學合理配藥,對全村養蠶戶進行統一的消毒防護,做到全方位的細致消毒,以預防蠶病,提高產量。此外,技術人員可在大規模蠶戶處駐點,進行防病宣傳,并跟蹤蠶病預防,出現病癥后及時準確用藥,并做好回山消毒措施,嚴格控制蠶病帶來的損失[3]。
1.2? ?省力化養蠶技術
收蟻階段應注重領種,領種前1 d蠶室加溫至24 ℃ ,蠶種進入蠶室后立即攤種在紙盒中,防光保護,控制蠶室溫度,以適應催青胚子的發育,盡量做到一批完成收蟻。注意倒卵時要分布均勻,以減少后期勻座工作量。
1~2齡用防干紙進行上蓋下墊,桑葉選用成熟型,供桑量要合理充足,提前擴座,除沙及時。3~4齡用塑料折蔟鋪墊蠶座,其波狀和枝孔可以漏空透氣,并使用編織布上蓋下墊防干,以防污染,保證蠶的健康成長。
大蠶期的食桑量最大、最費工,應借鑒飼養的成功經驗,采用條桑育實現省力化:建立簡易塑料大棚養蠶,將蠶棚建立在樹林間,其建造成本較低,只需要塑料薄膜和遮陽網等,且林間溫度和濕度較適宜;建立蠶臺養蠶,蠶匾較費時費力,蠶臺簡易,成本低;春季可應用大棚、蠶臺、斜面條桑育蠶,不僅可以改善通風、防治蠶病,還有利于蠶糞漏出,避免污染桑葉,防止感染,且可減少大量采葉工作量,減少人工成本,提高勞動效率,是比較好的養蠶模式。注意大眠提青分批,控制供食,見熟10%時添加蛻皮激素,使其老熟同步,利用方格蔟或折蔟使蠶自動上蔟,實現省力化。
2? ? 規模化養蠶
2.1? ? 規?;B蠶的前提條件
一是實行訂單蠶業(公司+農戶模式)保證規模化生產。有了確定的訂單,農戶才能根據自己養蠶條件和自身勞力狀況合理調整養蠶布局,分批飼養。如果一味大量飼養,造成產量劇增,鮮繭出售困難,價格下滑,易挫敗農戶積極性。近年來,農村合作社較重視與企業的合作關系,幫助蠶農推銷,做好宣傳服務;同時,蠶桑合作社也提供了蠶桑產業化的技術服務,大力推廣桑、蠶種植技術和飼養技術,投入新裝備,進行規范化養殖,加大蠶桑生產基地的建設,既增加了農戶收益,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為山區農村打造了一條成功致富之路。二是技術服務保障規?;B蠶。山區規?;褪×B蠶應首先滿足企業和農戶的雙方利益,要滿足企業訂單需求,保證產品質量,企業有效益,蠶農得到實惠,才能維持雙方合作。因此,應設法提高蠶繭的質量,蠶桑合作社提供優質蠶種和桑苗,春季、晚秋供應菁松×皓月蠶種,夏秋季供應秋豐×白玉蠶種;做好養蠶和種桑的技術培訓;引進和培訓先進技術和養蠶裝備;后期免費加烘鮮繭,維系企業和農戶的雙方利益,以實現共贏。三是科學技術支撐規模化養蠶。相關專家對山區養蠶調研后指出,山區發展桑蠶業要走專業化、省力化、規模化、標準化道路,實現專業化共育。政府應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養蠶業進行科技專業化共育。目前,潛山縣已經實施了小蠶共育,并應用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自動切桑機、電動伐條機等先進養蠶設備,使養蠶業向規?;蛯I化邁進。
2.2? ? 規?;B蠶措施
一是加大養蠶設施投入及應用新機具。建立一定規模的小蠶共育室,供小蠶專用,注意保溫、保濕、加溫、采光、通風;建立足夠面積,有良好通風條件的大蠶室,專供飼養5齡大蠶,將大、小蠶分開飼養,并做到稀松放養,保證桑葉新鮮和充足;加大省力化新機具的應用,如配備桑樹伐條機、自動加溫補濕器、蠶座消毒噴粉機、機械消毒彌霧機和切桑機等,保障蠶繭產量和質量的同時降低人工投入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二是做好小蠶共育工作。養好小蠶能提高產量和質量,小蠶期做好超前擴座和勻座,選擇優質桑葉飼養,注意溫度控制,調節好蠶室內的溫度,保證小蠶發育一致、體質強健;做好蠶室的消毒及防病工作,小蠶出現感染后會在大蠶5齡期發病,應加強小蠶的防感染措施,要按季節選擇抗病性和抗逆性強的品種,給桑要均勻、新鮮,堅持換鞋、洗手、踏灰后進入蠶室,早晚進行蠶座消毒,避免蠶病發生影響產量。三是做好大蠶管理。大蠶期的桑葉供應是關鍵,為保其質量,應做到稀松放養,良桑飽食;確保蠶室的通風換氣,做好蠶室及周圍的消毒,避免蠶病。四是實行多批次養蠶。積極開展分批次養蠶,如春蠶2批、夏蠶1批、秋蠶3批的多批次模式。分批養蠶可以提高設備設施的利用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實現養蠶的高效益。五是加強桑園管理。大規模養蠶需要大量桑葉支持,應做好桑樹的培植和管理,以提供優質的桑葉,保證蠶的質量。首先,要做到桑園的溝系配套,確保桑樹能得到及時灌溉,澇季能及時排水。其次,合理施用有機復合肥,注意氮、磷、鉀合理搭配,實行科學施肥,切忌盲目增肥;夏伐后可以利用秸稈還田,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桑樹質量;盡量進行人工除草,慎用化學藥劑除草,防止土壤板結和影響桑樹質量。再次,春蠶二眠前完成桑樹摘心,以提高桑葉成熟度,保證其質量。最后,做好桑樹防蟲治蟲,嚴格按照科學配藥,統一濃度、統一時間進行噴灑。
3? ? 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山區的規?;褪×B蠶,要結合當地的養蠶生產現狀,制定適宜的養蠶技術標準,同時加大小蠶共育的設施和養蠶機械機具的投入應用,村委會應加大宣傳力度,推廣及完善小蠶共育、條桑育等技術,促進蠶業生產實現省力化及規模化。養蠶過程中要注意蠶病的預防和防治,做好日常清潔及消毒工作,切斷病源,防止相互感染,降低其發病的損失率。另外,可優選蠶種,保證桑葉質量,增強蠶體質,提高其抵抗力,以保證產量和質量,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4-5]。
4? ? 參考文獻
[1] 杜占軍,陳鳳林,郭天凱,等.論開展柞蠶省力化放養新技術研究的必要性[J].北方蠶業,2017,38(2):52-54.
[2] 劉德馨.沂蒙山區桑蠶業發展調研分析[J].鄉村科技,2017(24):29-30.
[3] 劉慧.山區栽桑養蠶的技術措施分析[J].農技服務,2017,34(9):146.
[4] 王宗才.淺析山區栽桑養蠶的技術措施[J].云南農業科技,2016(5):27-30.
[5] 周詠梅.農村養蠶常見問題及改進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8(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