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吉彥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平時感情交流離不開語文,信息傳遞離不開語文。要掌握豐富的知識必須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對在較為落后的邊遠山區農村初中教師來說,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學生的閱讀能力遠遠達不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這困惑著農村中學的師生。那么,如何才能培養農村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
1 高度重視閱讀課的教學,改革教法,開創閱讀教學的新局面 。
1.1 閱讀教學要加強思想的交流。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古人之言,包含無盡,后人讀之,隨其性情淺深高下,各有會心。”由此看來,語文教師如果把教學的視角由作品轉向學生(讀者),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讀者)的平等自由對話上,更能體現閱讀的意義,同時也充分尊重學生(讀者)“各有會心”的權利。
1.2 閱讀教學要重視理解的深刻
我們強調語文閱讀教學應體現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忽視深入的文本感受和細致的藝術分析。相反,深刻的思想碰撞和成功的情感交流并非走馬觀花的閱讀可以達到。但必須說明的是深入的文本感受絕不是摳字眼兒,鉆牛角尖;細致的藝術分析絕不是“目無全牛”的肢解,一切都應在作品本身潛在含義所能輻射的范圍里。可以說,一種成功的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在尋找作品潛在的含義、教師所理解的含義和學生所能接受的含義這三者的交叉點。而尋找的過程遠比尋找的結果更有意義。
總之,課堂上閱讀課的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陣地。當然教無定法,不同的閱讀材料應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僅僅靠閱讀課的教學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配合大量的閱讀練習。
2 積累豐富的詞匯和語匯知識
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特別注重積累。學生要能順利地閱讀,準確地理解并獲取所讀材料的有用信息,這要依賴于大量的詞語和更多的語匯知識。張志公曾說過“認識的字詞少,而且掌握不充分,是造成中學生文理不通的重要原因。”這一現象,在農村初中學生的身上更是明顯,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基礎教育階段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接觸的閱讀材料少,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二是來自教師的教學偏頗,沒有足夠注重字詞的積累鞏固,未能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那么怎樣來積累豐富的詞匯語匯知識呢?
(1)鼓勵、督促學生識記生字詞。
(2)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文本庫。
(3)組織活動,營造氛圍,在生活運用中認知并積累詞匯語匯知識。
(4)提倡“認、寫、記、練、用”結合,連詞成句,連句成文。
(5)摘抄課內外接觸到的優美的語句、段落、篇章。
3 重視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和加強訓練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它是閱讀者對材料進行篩選,進行加工的過程,在閱讀中如果缺乏系統性指導,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定要注意指導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
在具體指導訓練中,應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指導學生如何獲取、篩選信息以及思維過程、方法和所站角度等,逐步使學生學會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主題、作者的情感態度等。其次,在指導閱讀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習慣,及如何根據主題、作者的情感態度、上下文意去“讀”出答案,同時還應教會學生如何融入作品和換位思考的方法,從而切實分步驟地指導學生掌握泛讀、默讀、精讀和研讀。再次,應指導學生將過去與現在的知識,將課內與已有經驗、生活感受、時事等聯系起來,指導將相近、同一體裁、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使學生認識其異同,明確各類閱讀中應分別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最終使學生能自覺、有意識和目的地閱讀,不僅得到“魚”,而且得到“漁”,并懂得靈活變通。做到這些并不是容易的,特別在我們邊遠的農村中學,更是不易,要充分運用好日常的課堂教學和閱讀教學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所以教師要長遠規劃,逐一實施,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進行系統的指導訓練,最終養成習慣,形成能力。
4 要常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豐富知識
沒有豐富的知識,廣博的視野,孤陋寡聞是不可能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的。農村初中學生因各方面的原因,見識少、接觸課外讀物的機會有限,知識面比較狹窄。所以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豐富知識,這一點面在農村中學生身上更顯得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來擴展學生的見識,豐富他們的知識,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很有幫助。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擴大他們的閱讀面,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那么教師如何才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呢?
(1)結合范文教學,課內與課外并重。
(2)結合課文內容,引進體裁相似的課外精品進行比較閱讀。
(3)讀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教師在教學之余,要搜集篩選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的優秀文章,指導給學生閱讀,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接受。
(4)讀同層次同齡人的文章。因為同層次同齡人比較貼近,容易感悟。
(5)經常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
總之,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活動過程。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講過的“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在落后的邊遠山區農村中學,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更是艱巨,但只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實際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指導,強化訓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潛心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能夠得到實現的。
(作者單位:望謨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