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整體的教育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但與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著辦學條件差、生源流失大、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面臨巨大挑戰。本文主要針對當今農村教學所呈現的代表性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為推動農村學校發展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教育 農村教育 農村教師 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施行,農村教育事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中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農村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面貌和教學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許多鄉村學校新建了教學樓,實驗樓,配置了體育運動器材、教學實驗設備,多媒體教室和實驗室等,教室有了像樣的黑板甚至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仍然突出,農村的教育與城市相比還存在著辦學條件差、生源流失大、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
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 )辦學條件有待于進一步改善。雖然政府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發展農村學校的建設,但和城市相比,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普遍偏低,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薄弱, 農村小學往往存在著缺乏必要的基礎教學設施的問題。我國農村人口多, 農村小學的數量也多, 一方面,政府投入的教學設備和資金無法滿足大多數農村小學發展的需求,導致了農村小學發展速度較慢,另一方面,大多數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過于薄弱, 起步晚、 起點低的問題嚴重,這也就導致了投入的資金和教學設備依然無法滿足農村小學教學發展的需求。
(二 )學校尤其是偏遠學校的生源流失嚴重。在計劃生育的背景下,農村適齡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少,同時,隨著鄉村經濟發展,鄉村人員大量流入城市,鄉村學生進入城市讀書成為一種方便和現實的選擇。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有條件的家長往往會將孩子送到城市的小學就讀, 導致農村小學的學生數量逐漸降低。其次,一些地方,民辦學校興起,以先進的管理和現代的營銷方式,和公辦學校爭奪生源,以至于鄉村公辦學校生源減少。
(三 )師資力量薄弱。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素質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 同時也直接的決定了農村小學的發展前景。 然而,農村小學往往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教師比例不合理。堅持在農村小學的教師,往往年紀較大,缺乏充沛的教學精力。二是農村教師數量明顯偏少。目前的農村學校中,缺乏美術音樂等老師。只能有主課老師兼任,造成農村無法開全課程,不能做到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三是農村教師流失比較嚴重。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教學環境惡劣,并且發展前景有限,絕大多數教師往往不愿意在農村小學中任教, 而本地的教師為了謀求自身的發展,也更加傾向于到城市中任教。
(四)缺少家庭教育支持。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不懂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沒有對子女展開應有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現為:
1、大多數農村家長重視分數、輕視育人。一些農村家庭父母不管孩子特長和興趣愛好,一味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以強壓態勢逼迫孩子學習,對與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從不掛心上,一味追求高分數、好成績。
2、大多數農村家長忙于賺錢、疏于管理缺乏與孩子的交流。改革開放加速了農村多元化經濟的發展步伐,農民有的外出經商、打工,有的在自己家門口承包土地搞種植、養殖等。無論是哪種形式都使家長的注意力放在賺錢養家上,顧不得和孩子交流溝通,更談不上關心孩子的學習。
3、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較多,農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現象比較嚴重。隔代教育對孩子個性發展有許多負面影響:過分的溺愛和遷就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意識,遏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影響孩子個性和優秀品質的形成。
針對以上問題,本人對改善農村教育現狀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適合農村教育管理體系,根據農村實際調整學校布局,統籌改善辦學條件。教育主管部門要采取措施完善管理體制,理順鄉鎮教育管理體系,明確中心小學、學區輔導站管理職責;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必須充分考慮農村教育的特點,實行縣域范圍內統一籌劃、科學布局、依法辦事。學校布局調整,必須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為目的,把握一些基本原則。比如,學校布局調整要與危房改造相結合、與創辦示范性學校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等等。在布局調整中,必須充分考慮“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在教育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動員家庭、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構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同時在邊遠地區和交通不便地區繼續設立教學點。
二、繼續加強農村教育經費投入,提高師資力量水平。政府應該發揮政府教育的宏觀調控,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各級地方政府應該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做好教育保障工作,同時,提高農村教師團隊的師資力量,完善農村教育體系的各個專業的教師,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以激勵扎根農村的教師,尤其在職稱晉級、評先評優的名額比例上要適當傾斜,使他們有成就感;建立城市與農村學校教師定期交流輪換制度,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建立對口合作關系,為農村教師搭建平臺,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此吸引更多專業、合格的優秀教師支教到農村中來。在完善各個學科專業教師的同時,也完善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為農村區域經濟的深入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資源。除此之外,還應增加農村學校的教師編制,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改善農村教師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想方設法為山區農村教師搭建各種專業發展的平臺,讓山區農村教師走出去開闊眼界,同時把專家、學者請進來開展校本培訓,幫助教師不斷自我充電、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較大限度地“扶”著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重建家長對農村教育的信心,創造良好教育環境。長期以來,農村教育質量不高,資源落后等原因,是大多數的家長認為農村教育不能培養出質量高的學生,他們更愿意支付高昂的學費將子女送入城市接受所謂的好教育,我們應該通過改造農村教育使之符合農民的需要,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政府還應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重視支持教育的氛圍,并從制度上保障教師的教學安全。在社會上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師的“三尊”輿論,營造“三尊”氛圍,重新建立家長對農村教育的信心。同時開展社會教育,不斷提升農民整體素質。使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精神層面發生相應的轉變。從而不斷優化鄉村教育環境。
結 語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教育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我國教育改革的成敗,因此農村教育在受到全社會關注的同時需要各級教育部行政門和廣大奮斗在農村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攜起手來,為農村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陸敬華 關于農村教育現狀及發展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154-155。
[2] 劉國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農村教育:成果、阻力與變革路徑[J].教育探索,2018(0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