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城璐
摘要:傳統工藝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文章為保護其在現代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與發展提出新思路。通過比較分析傳統手工藝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理念,對傳統手工藝在文創產品中的發展現狀進行實例研究,提煉出傳統與現代之間存在的矛盾關系、現有制度對傳統手工藝保護的缺失的問題,并提出通過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拓展傳統工藝的應用領域、完善我國知識產權,進而保護傳統手工藝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傳承 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7-0102-03
引言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傳統手工藝在民族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歷經了數千年的積淀。在此過程中,傳統手工藝傳承了先人的智慧和理想,滲透進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也為現代創意產品的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當下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提供了發展平臺,其以現代化產品作為實物載體,通過對傳統手工藝的創新設計,創造出符合現代發展的傳統手工藝類的文化創意產品。但是,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機遇與挑戰并存,傳承與創新的不斷碰撞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解決傳統手工藝在創意產品設計中的發展境遇,探索如何傳承與保護傳統手工藝在現代創意產品設計中的運用,是我們當下刻不容緩的命題。
一、中國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一)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價值魅力
傳統手工藝來源于祖先們用于生活生產而進行的樸素的物品制作。這種行為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每一件手工藝品從樣式到圖案、從實際作用到美學價值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傳統手工藝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軟實力”的代表,在藝術文明發展的長河中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與磨煉,傳承了先人的智慧和理想,滲透進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從生活中發現、表達藝術美,使人與物一同得到升華。在多元化的手工藝術中,中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中所產生的手工藝品也各有特色。現代手工藝借鑒了傳統手工藝中古人追求的質樸、自然、純粹的環保理念和可持續的意識,并連同其中的美學思想甚至哲學思想也納入其中,豐富著自身的設計理念。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是藝術在歷史中的傳遞與更新,無論是從美學思想還是設計理念,傳統手工藝對現代產品的設計都有著重要影響。
(二)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理念
文化創意的核心因素是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現代手工藝設計者可從傳統手工藝品中提取到實用的物質化信息,并以主觀能動性將這些有用的信息滲透進自己的作品之中,達到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通過設計者的智慧將古老的文化元素轉化為現代的表現形式,既具有了現實實用性,也增加了產品的內涵和特質,使得產品更加具有美學價值和個性價值,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實用性和個性化的需求。
首先,產品設計的目的是為人類使用進行的設計。文化創意產品能一直保鮮的原因是其服務于消費者,且不斷被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可。設計者將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融入進產品的樣式、材料、圖案、功能、技術、尺寸、顏色等方面,將文化和創意結合在不同的產品上,以消費者的需求作為設計和生產行為的第一指引。其次,雖然文化創意產品必須要體現創新性,但同時還要兼顧其實用價值,加之當今市場上產品的更替和人們的需求時時變化,故而創新或改進的產品要想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具有新的特點和前瞻性。所以說,一件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高品質產品,除了在美觀與實用上都符合大眾要求外,還要兼有創新元素。
二、傳統手工藝在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境遇
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文化創意產品的地位不斷提高。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廣下,文化創意產品通過各種形式的設計展覽、博覽會、與博物館式展出進入大眾的視野。2018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北京國際設計周首次設立了“非遺設計主題論壇”,如圖1,其主題為“傳統工藝設計的啟示——找尋當代設計與傳統文化、藝術間的譯碼”,將“傳統工藝融合當代設計”的理念深入到各個設計領域。通過傳承與創新,使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新的設計理念產生新的碰撞,賦予現代文創產品以新生命,使傳統手工藝真正的價值得以傳承并獲取持續新發展。市場的開闊與消費需求的增多給予傳統手工藝重生的希望,但是隨之也帶來了很多發展中的問題。
(一)傳統與現代生活之間的矛盾
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對立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傳統工藝、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快節奏需求的脫節。在通過機械化與標準化進行大批量產品生產的今天,對傳統手工藝品而言,無論在制作的時間還是速度上,都與機械制造的產品相差甚遠。且現代工業產品是根據時代所需設計生產,其自身的產品內容、產品價值和產品功能,都符合現代消費者所需。因此,即使傳統的手工藝產品自身所含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元素很高,卻依然無法滿足當今人們追求性價比的現狀。其次,傳統手工藝品的生產方式主要是依靠手工藝者的雙手和傳統工具,例如傳統的木雕手工藝,創作一件優良的木雕作品不只需求專業精湛的技藝,更需求超人的耐心,若將其引入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就會失去其固有的藝術價值,如圖2。所以,對傳統手工藝品而言,其傳承性比創新性更具主導性,故而在沿襲和發展的過程中缺失了創新意識,取而代之的是一成不變的繼承與沿襲。再者,由于高質量手工藝品的時間成本較高,隨著需求量增加,對質量的要求反而被弱化,導致手工藝產品的質量逐漸下降。
然而,繼承和創新是一個永恒的命題,創新產品設計是對傳統手工藝的一個整合與再創造,也是向傳統手工藝學習的一種方式。在這一層面上,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不應該是矛盾對立的,而應在新時代中獲取聯系、結合與協調。只有實現了這個條件,傳統手工藝才能順利地進入現代社會,融于現代人的生活中,繼續實現其美學價值和實用功能。
(二)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缺失
在現行的法律中,我國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程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被忽略,表現在對手工藝的技術和手法的保護上沒有統一的意見和措施,缺乏具體的保護內容以及保護形式的制度規范,并且對其隱私和權利也沒有實質性的規定。雖然《著作權法》規定了民間文學藝術的著作權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進行制定,但是此管理辦法至今也未出臺施行。
在權利內容方面,著作權法所涉及的是所有者的經濟利益方面的權利,而傳統手工藝的精髓是思想和精神的傳承,屬于無形卻又客觀存在的意識主體,法律難以認定和進行具體化的保護。同時,著作權法所涉及的保護內容具有時效性,但是,對于傳承時間長久,創作速度緩慢、講求技術上隱私的傳統手工藝來說,其所受保護的期限應當超越著作權的保護期限。另一方面,現行的著作權法只保護有形的成果,然而傳統手工藝需要保護的不僅僅是其成果,還包括形成之前的思想基礎和手藝技能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這在現有的法律制度中也無法成立。例如蘇州刺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也是蘇州傳統手工藝的代表之作,其蘊含著巨大的品牌文化和商業價值,如圖3。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很多“蘇繡”,并不是源于蘇州繡娘之手,而是一些商家為獲取利益仿造其手法與樣式制作而成,其以低廉的價格與相似的樣式占據了大量的蘇繡市場,這不僅是對蘇繡品牌文化的侵害,也是對傳統手工藝的摧殘。這些無形的侵權是無法利用法律進行判定和評價的,故而對傳統手工藝的法律保護呈現邊緣化的特征。
三、傳統手工藝在現代文化創意設計中的保護
(一)重視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傳統手工藝在中華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內涵積淀,是勞動人民對精神和物質的更高追求而進行的藝術化的創作,這樣的創作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和傳承性。然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放大了傳統手工藝的缺點:一是生產效率低;二是工藝紛繁復雜,難以大規模生產;三是受歡迎程度不高,許多年輕人不愿繼承。因此,要繼承發展傳統工藝,就必須創新,必須與時俱進地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充分關照傳統的同時,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將優秀的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拓展其應用領域,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發展,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消費需求,在傳承的過程中進行創新,在創新中堅守傳統。以圖4的“中國風剪紙T恤”為例,就是由傳統剪紙藝術衍生為文化創意產品的一次新實踐,其遵循了傳統的剪紙手工藝理念,以現代人的審美觀念以及思維模式創作出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藝術新作品。所以,將傳統的藝術與現代的需求聯系起來,適當地借助現代技術的力量投入生產來提升制造效率,既使得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發展空間,也使得現代產品獲得更多的文化元素,推進傳統手工藝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輝煌。
(二)拓展傳統工藝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領域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傳統工藝需要以消費者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為基礎,重新定義傳統手工藝的形象與功能,并投入不同的應用領域進行創新設計。比如致力于將日漸式微的中國傳統手工藝融入當代生活的高端品牌的“上下”品牌中的“橋”系列竹編茶具,在傳統瓷胎竹編的基礎上創新運用“雙線交叉走絲”的立體編織工藝,增加了整套茶具的美感,并通過傳統的竹編手工藝為這套茶具賦予保溫隔熱的功能,如圖5。諸如此類在傳統手工藝類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中,通過拓展傳統工藝材料的運用、創新傳統手工藝的功能設計,實現對傳統手工藝技術的突破和創新的方式,為我們指明了傳統工藝在當今社會的發展方向:以產業創新促傳統手工藝的繼承與發展,轉換其固有的思維模式,促進傳統手工藝行業的保護性發展和創新現代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
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推動力,進一步了解市場需求,結合現代工藝技術,以文化體驗的方式產生新的碰撞,并使之成為其結合的宣傳特色。以日本燈具品牌“TAKO”為引例,純手工制的和紙具有輕、韌、柔且不變色的特性,品牌燈罩的和紙部分采用透光技法處理,不僅富有美感,并且較普通漿紙而言,更具有耐熱性,如圖6。TAK0將傳統材料融入現代生活,賦予傳統手工藝新生命。因此,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的設計思路,對傳統手工藝進行實質性研究,發現其在當今時代的適用元素,并且將這些元素加以利用,充分融入現代產品之中,使得傳統手工藝符合現代大眾需求,并且以其傳統的元素特點受到更多的歡迎。
(三)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對傳統手工藝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保護
知識產權法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手工藝進行保護,但是其對傳統手工藝保護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局限有待完善。如前文之言,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面對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的保護需求顯得極不適應。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對人們在傳統手工藝領域創造的各種智力成果與技能進行的全方位保護。因此,為傳統手工藝尋求知識產權保護,使其在現代發展中的經濟利益與財產價值得到應有的保護,是推動傳統手工在現代發展中永葆活力的關鍵因素。
首先,在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對傳統手工藝進行創新發展時,設計者應當給出其引用的傳統手工藝,且不得扭曲傳統手工藝的本質思想。傳統手工藝是一個國家、民族、地域的特色藝術,包含著宗教信仰和風俗文化等文明內涵,是一個民族或地域人民的情感所在和文明象征。從這一方面出發,著作權法要完善舉措,規范對傳統手工藝內容和形式的加工行為,禁止歪曲傳統手工藝的含義。其次,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大多是永久的,不具有短暫的時限性,如果借用著作權的保護經驗,則給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帶來巨大的后期隱患,從而導致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產品設計適用中所產生的侵權糾紛難以取證。所以為減少這類糾紛的發生,建立完善的傳統手工藝著作權登記制度、有效延長其保護期限及改進其保護方式,是當下著作權法的完善方向。
結語
傳統手工藝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代表部分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仰體現。但步入現代社會,它需要借助現代載體進行發展。在文化創新為傳統手工藝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的同時,傳統手工藝厚重的技術、精湛的工藝和堅守的精神也為現代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提供了優秀的品質借鑒。在新的文化載體中,傳統手工藝不斷更新和豐富,這一過程不僅要求我們關注兩者的結合統一,更要注重傳統手工藝在其中的傳承與保護,這是對歷史傳統的尊重,也是助推未來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