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的許君峰,是江蘇省常州市錫劇院當家小生,國家二級演員。他扮相俊美,嗓音明亮,唱念做打,各臻其妙,先后在《珍珠塔》《梨花情》《攀弓帶》《奇巧姻緣》《唐僧與香貞》《觀音前傳》《紅樓夜審》《秋宮怨》《煙村三月》《卿卿如晤》等劇目中擔綱主演,給業界同仁及廣大戲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許君峰可以說是個很有天賦、也很幸運的演員。剛一出道,他就迅疾得到了常州錫劇院的青睞,把他作為院中的“當家小生”進行培養,這讓他早早地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在錫劇舞臺上嶄露頭角。接著,他又得到常州錫劇界代表人物吳雅童老先生的認可,對他青眼有加。得益于吳雅童老先生的“言傳”以及他兒子吳小童先生的“身教”,他的演唱風格漸趨穩定,表演技藝日臻純熟。“吳派”代表作《樓臺會》《珍珠塔》等才子佳人戲幾乎成了許君峰的標簽,他較好地繼承了“吳派”小生低回、飄逸、含蓄、別具韻味的演唱風格,尤其是《珍珠塔》“后見姑”前的一段唱,唱得人心搖神蕩,韻味無窮。所以,在進入本世紀之后,他陸續獲得了常州市青年會演一等獎、江蘇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獎(2005—2006年度)、江蘇省第七屆錫劇節表演獎(2006年)、江蘇省第五屆戲劇節表演獎(2007年)、江蘇省優秀新劇目評比展演表演獎(2009年)以及江蘇省第四屆、第五屆“紅梅杯”獲優秀表演獎(2009年、2011年)等諸多獎項,成為錫劇舞臺上值得期待的未來之星。

然而,許君峰后來的發展卻并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也沒有達到業界和廣大戲迷的預期,似乎顯得有點不溫不火的樣子,甚至有些極端的錫迷們認為他永遠都“出不來”。在唱腔上,也許是急于突破,也許是年輕人的浮躁,許君峰似乎失去了方向感,忽而纏綿悱惻,“吳韻”十足,忽而又“洪鐘大呂”,雷霆萬鈞。在舞臺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之許君峰的身體又有了發福的跡象,往日靈動而飄逸的小生形象也似乎少了一些神韻,少了一些風采,這難免讓喜歡他的戲迷們有一些失望,無奈地發出一聲嘆息。
或許是因為“愛之深,恨之切”的緣故,曾經有一個階段,在網上接連出現了一些批評許君峰的帖子,詞鋒銳利,觀點也頗為極端。讓我震撼的是,許君峰對此沒有憤怒,沒有選擇回擊,而是做出了認真的反思和懺悔,真誠地檢討自己這一時期的舞臺表現,并公開表達了自己對廣大戲迷的愧疚之情。作為一個年輕而有點名氣的演員,肯這樣公開檢討自己,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要在戲曲表演藝術上取得成績并受到觀眾的喜愛,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天賦條件,更需要后天的刻苦努力與細心鉆研。值得慶幸的是,許君峰并沒有放棄努力。在那段灰暗的歲月里,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許君峰沒有逃避,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臥薪嘗膽。
從那以后,許君峰孜孜不倦,銳意進取。在演出中,許君峰堅持認真琢磨角色,向名家請教、學習并結合自身實際處理好每一個細節,根據人物身份,所處環境,把握人物內心變化,塑造人物性格和情感。業余時間,他堅持廣泛閱讀書籍,悉心地研讀劇本,細致地剖析劇情,深入地品味劇中人物。他的勤勉和努力,引起了江蘇省錫劇團團長周東亮的注意并得到了他的首肯。經過長達八年的等待與堅守,2014年,許君峰正式成為周東亮的入室弟子,這對于許君峰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周東亮是當代錫劇界領軍人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錫劇傳承人,有“錫劇王子”的雅稱。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門戶之見”,善于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唱腔特色和表演風格。因此,在對“周門弟子”的培養上,他也能夠不拘一格,因材施教。這讓拜在他門下的許君峰受益匪淺。
針對許君峰的自身狀況,周東亮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專門的教學方案。在形體訓練中,他讓許君峰“跑樓梯”,六層樓的樓梯,每天十個來回,既“減肥塑身”,又增加了肺活量;在表演上,他讓許君峰“辟新路”,在鞏固《樓臺會》《珍珠塔》等才子佳人戲的基礎上,學習《野豬林》等帶有武生特點的傳統折子戲。一招一式,甚至一個眼神都要親自指點;在唱腔上,他讓許君峰“唱新腔”,在保留吳派韻味的基礎上,融入“周派唱腔”的發聲技巧,通過加工改造,使得其唱腔纏綿又不失力度,高亢又不失清麗,跌蕩起伏,婉轉動聽。他甚至在錫劇甜、糯、淳、亮,如行云流水般優美唱腔中,糅進了流行歌曲的時尚元素,演唱時錫劇味濃又不拘泥于老調,既不失傳統,又非常好聽。良好的基礎加上名師的指導,使得許君峰終于磨礫成金,浴火重生。
2018年,這是許君峰輝煌的一年。5月19日,國家和省藝術基金資助劇目、常州錫劇院創排的大型原創錫劇《卿卿如晤》在江蘇大劇院精彩亮相。許君峰扮演劇中的男主角林覺民,他用委婉纏綿的唱腔,細膩地塑造出林覺民的感人形象,得到了業界和戲迷的一致好評。國慶黃金周期間,一場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2018錫劇傳承人“星光燦爛”周派小生系列專場在南博非遺小劇場唱響。師傅周東亮和他的四位高徒湯達、韓志良、許君峰、吳鐵軍分別以每人每天一場專場演出的形式,展示錫劇周派藝術的風采。許君峰精挑細選,在專場表演中為觀眾們帶來了《樓臺會》《游庵定情》《前園會》三折經典好戲。為什么要選這樣三個折子戲?許君峰在接受采訪時道出了其中原委:《樓臺會》是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吳雅童的代表作之一,他要用這折戲向吳雅童先生致敬。而《珍珠塔》和《玉蜻蜓》則是師傅周東亮的成名作,選擇這其中的兩個折子更能展現自己近期學習的成果。從他的這個選擇中,我們不難感受到許君峰“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品格和作風。當天兩個多小時的演出精彩紛呈,引得臺下彩聲陣陣、掌聲連連!《樓臺會》清新、風雅、端莊中帶著絲絲透亮、剛正,甚至有那么點遺世獨立的氣質,唱腔“起伏不大”,但卻“細膩而沉重”,將梁祝的內心掙扎與隱痛展現得淋漓盡致,盡顯“吳派風韻”。而《珍珠塔》《玉蜻蜓》中的兩個折子則將“周派小生”唱腔特點展露無遺,錫劇王子那“激越處如天馬行空,驅遣自如,又往往如飛瀑自高處瀉下,潺潺淙淙,在小溪中蜿蜒而去,抒情的多淺斟低唱,如太湖清波泛起,如二泉叮當作聲,委婉有致,娓娓動聽”的唱腔風格在他的演唱中業已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兩大流派各具特色,相映成趣,充分展示了許君峰的表演才能和藝術風格,贏得觀眾們的交口稱贊!
藝術的創造是無止境的,而成績總是垂青刻苦奮進,永不滿足的進取者。正如一位劇評家所言“傳統是我們當初來的地方,而不是今后要去的地方”,復興不是復古,而是“對傳統的創造性轉化”。是的,只有刻苦學習再加努力揣摩,才能創造出神形兼備、歷久彌新的藝術形象。愿許君峰以周東亮、吳雅童等前輩名家為榜樣,充分發揮自身的優點,堅持傳統戲曲美學,堅持學習運用傳統戲曲聲樂理論,注重“氣為聲之本”,“字為腔之骨”;繼續唱出地地道道的江南雅韻,為滿足廣大錫劇戲迷的欣賞趣味,為錫劇藝術的傳承發展而努力!